博弈市场环境下的媒体广告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时间:2020-08-02 14:34: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博弈市场环境下的媒体广告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摘要:媒体广告市场是一个充满博弈的市场,广告应选择何种媒体投放、投放规模大小以及投放形式等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参考竞争对手的宣传方案来决定,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往往在宣传节点互不相让,这就为媒体广告经营者创造了很有利的创收机遇。但是媒体广告的时效性、稀缺性特点阻碍了商机向利润的有效转变,因此提出了一套基于时间竞争的定制化快速反应机制,在这一机制的帮助下,媒体得以用最快的速度将尽可能多的利益收归己有。最后以天津电台的经营实例印证了这套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博弈;媒体广告;快速反映机制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远去,媒体广告的出现加速了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认知、了解、熟悉和认可的过程,并将消费欲望更有效地转化为购买行动。所有具备现代营销理念的商家都愿意相信媒体广告是创造销售奇迹的有力武器——这成为商家在媒体广告市场相互博弈的原动力。
  
  一、广告主之间的博弈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博弈论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一是决策主体(Player),又可以译为参与人或局中人;二是给定的信息结构,可以理解为参与人可选择的策略和行动空间,又叫策略集;三是效用(Utility),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也是所有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参与人,策略集和效用构成了一个基本的博弈[1]。
 
  对应到媒体广告市场,博弈的决策主体是各个行业的广告主,给定的信息结构是有限的媒体广告资源和广告主各自的投放计划,效用则是指广告主各自的宣传效果提升和产品销量增加。广告主之间的博弈是指在给定的市场环境下,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决策的制定受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影响非常大,广告主会根据竞争对手的行动选择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广告宣传方案[2]。
  假设市场上有两个厂商,分别是A和B,他们在同一个地区销售可以互相替代的产品,为了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厂商A和厂商B都在考虑是否做广告,该博弈的结果可参照下表:
  从这个矩阵可以看到,A厂商如果做广告,广告的宣传效果加上其原有的竞争优势,其收益能达到12。反之,如果A不做广告其收益可能会在B的竞争下降低为6;同样,B厂商如果做广告销量能够达到10,而不做广告销量最低只有3。因此两家厂商都会选择投放广告,并且随着双方的广告投放计划付诸实施,在对手信息更为充足的情况下,双方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增加广告投放。广告主就是在这样的博弈行为中,为媒体广告经营者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增加收入的好机会。
  
  二、媒体广告经营者的巨大商机
  
  同行业产品的同质化必然导致广告的同质化。广告同质化所造成的后果是,行业内的一家厂商增加广告投入,其他实力相近的.厂商会纷纷效仿,这样一来广告主的宣传效果均会被削弱,但是不跟着增加广告投入的结果将会是市场份额的减少。央视广告“标王”的竞争逐年加剧,也曾有因为广告投入过大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但商家对广告的信任和热情并未受到影响。广告主在这种相互博弈的环境中,都会选择加大广告开支以使自己的广告能够在众多同类广告的包围中脱颖而出,但对手同样也会这样想,因此许多广告主不得不硬着头皮大把大把的烧钱。例如,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之间的广告战就是这样,每次一方增加广告额,另一方就立即跟进:百事可乐资助选美比赛,可口可乐就赞助奥运会;可口可乐年广告费开支达1.8亿美元,百事可乐年广告费追加到4亿美元;为了争夺饮料业的霸主地位,两家公司几乎同时资助宇航业,把招牌送入太空。如果仅仅是为了告知消费者产品品牌甚至品牌所蕴涵的文化,那么可口可乐根本就没有必要做广告,但是为了挡住百事可乐的凶猛攻势,可口可乐必须斥巨资与对手抗衡[3]。
  当前中国媒体广告市场处于寡头垄断的市场环境,广告主在某一个地域的投放选择只有少数的几家。作为媒体广告的经营者,广告主之间的博弈竞争循环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盈利空间。如何能有效地利用这一媒体广告市场特有的现象,抓住机遇,获得尽可能多的客户,利用他们之间的较量,增加媒体广告吸纳量,扩大广告收入,成为媒体广告经营者兴奋的话题。

【博弈市场环境下的媒体广告快速反应机制研究】相关文章:

市场环境下环境艺术设计的论文10-08

中国国债的发行机制研究10-26

教育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机制研究的论文10-30

Android环境下主UI线程与子线程通信机制研究论文06-23

复杂适应系统中利益群体博弈的形成研究06-17

浅谈基于博弈分析的证券监管效率研究06-07

动态市场环境下营销管理柔性化探析论文06-21

论接受机制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培训工作研究10-28

高端电子产业市场环境与营销战略研究08-08

企业知识管理的动力机制研究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