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时间:2021-10-14 11:08:50 参考文献 我要投稿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查看.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1

  [1]刘进宝.刘洪.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弱相关性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05):26—31

  [2]程秋莲.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05)

  [3]初宇平.杨添凯.基于索洛模型的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2):42—44

  [4]陈学忠.我国当前农产品丰收悖论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2,(1):35—36

  [5]黄乐珊.孙泽昭.李红.增加农民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分析[J].甘肃农业,2007,(09):72—74

  [6]王胜男.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报,2008,(32):291—291

  [7]逯进.贺晓丽.论经济增长理论的体系结构[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6):110—117

  [8]张文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2,(8):60—62

  [9]杨肃志.黄粤.新形势下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分析[J].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2,(4):372—375

  [10]王双.陈柳钦.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严谨和最新发展[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4):20—24

  [11]李学林.李晶.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生产函数设定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经纬,2012,(3):1—6

  [12]罗良文.周辉.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评述[J].江汉论坛,2012,(4):27—31

  [13]刘琴.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贡献率算法新探[J].统计与决策,2012,(4):77—80

  [14]刘险峰.山东经济增长模型与要素分析一基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2—99

  [15]齐峰.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4):262—262

  [16]赵辉.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及评论[J].生产力研究,2010,(12):35—36

  [17]FarrellMJ.Themeasurementofproductionefficiency[J],JournaloftheRoyalStatisticalSocietySeriesA,1957,120:253—281.

  [18]Fogel.R.W.Economicgrowth.PopulationtheoryandPhysiology:Thebearingoflong—termProcessesonthemakingofeconomicPolic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4,(84):369—395

  [19]ChowG.CapitalFormationandEconomicGrowthinChinaf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3,108(3):809—842

  [20]Battese,GE.andCoelli,T.J.(1995),AModelforTechnicalInefficiencyEffectsinaStochasticFrontierProductionFunctionforPanelData,EmpiricalEconomics,20’325—332.

  [21]黄乐珊.孙泽昭.李红.增加农民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分析[J].甘肃农ik,2007,(9):72—74

  [22]CharnesA,Cooper,RhodesE.Measuringtheefficiencyofdecisionmakingunit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78,2:429—444.

  [23]FareR,PrmiontG.Efficiencymeasuresformulityplantfirms[J].OperationsResearchLetters,1984,(3):257—260.

  [24]FareR,GrosskopfS,LiSKinearprogrammingmodelsforfirmandindustryperformance[J].TheScandinavianJournalofEconomics,1992,94:599—608.

  [25]CharnesA,CooperWW,LewinAR,et.Dataen—velopmentanalysis:theory,methodologyandapplica—dons[M].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4.

  [26]HoopesB,TriantisKP,PartangelN.Therelationshipbe—tweenprocessandmanufacturingplantperformancesgoalprogrammingapproach[J].InternationalJournalonOpera—donsandQuantitativeManagement2000,6:287—310.

  [27]郭剑雄.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技术进步[J].广东社会科学,2011,(6):59—65

  [28]张福.杨盛.人口生产偏好转变下的农业技术进步[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65—68

  [29]徐桂鹏.郑传芳.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5—28

  [30]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6,(04)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2

  [1]卜善祥,郑敏.我国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8:12–14.

  [2]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JurgenG.Backhaus.JosephAloisSchumpeter,TheEuropeanHeritageinEconomicsandtheSocialSciences[M].Springer—Verlag.NewYorkInc.2003.

  [4]朱志强.熊彼特与他的创新理论[N].成都:四川科技报.2013.10(11).

  [5]FrancoisPerroux.ANewConceptofDevelopment:BasicTenets[M].Routledge.2010.

  [6]孔翔.发展极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农村发展极构建[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04).200—203.

  [7]胡瑞法.农业技术诱导理论及其应用[J].农业技术经济.1995.04.24—27.

  [8]李周.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理论述评[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3.05.14—21.

  [9]翟勇.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0]李蕾,李汉凤.德国的生态农业[J].科技致富向导.2004.09.14—14

  [11]陆水平.关于农业科技在美国家庭农场中应用的启示[J].上海农村经济.2007.08.37—41.

  [12]倪景涛,李建军.荷兰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论坛.2005.10.74—77.

  [13]孙浩然.国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家.2006.02.61—64.

  [14]蒋和平,王有年,孙炜琳.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28—130.

  [15]查金祥,徐辉.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理论基础[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22(2).151—183.

  [16]陈阜,王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征与发展方向[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23(2).133—135.

  [17]许越先.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兴起的背景和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C].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学术.2002.96—97.

  [18]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1.1—3.

  [19]普特.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N].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03.6—9.

  [20]肖思文,廖湘岳.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机制初探[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12—15.

  [21]曾希柏,胡清秀.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13.55—59.

  [22]杨其长.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回顾与展望.2004.38—43.

  [23]黄仕伟,卢凤君,孙世民.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及规划内容[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08.73—76.

  [24]杨秋林.我国农业科技园质量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C].首届中国农业科技园区论坛文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70—174.

  [25]卢凤君,孙世民,任爱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的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20(2).19—22.

  [26]陈栋,甄双七,刘建峰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16—120.

  [27]王朝晖,李秋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初探——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1998.22(4).25—28.

  [28]王树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J].农业技术经济.2003.0l.45—48.

  [29]吴文良.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03(03).18—19.

  [30]翟虎渠,曾希柏,沈贵银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1).40—45.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3

  [1]王欧.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理论、模式与评价[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2]吴永兴,李卫江.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02.05.530—533.

  [3]曾希柏.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2.10.6—7.

  [4]郭振淮.经济区与经济区划[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5]徐俊辉.高新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6]WalterIsard.Locationandspace—economy:ageneraltheoryrelatingtoindustriallocation,marketareas,landuse,trade,andurbanstructure.NewYork:M.I.T.Press.1956.

  [7]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分类[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0.02.10—12.

  [8]杨其长,魏灵玲,鱼亨善等.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理念与方法[C].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十年回顾与展望.2004.46—49

  [9]李国新.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功能、主导产业规划理论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

  [10]黄修杰等.国内外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其研究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0.07.289—293.

  [11]潘鸿.中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发展[D].吉林:吉林大学,2008,(10)

  [12]刘云惠.农业技术创新和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05)

  [13]顾焕章.张景顺.中国农业增长的源泉与技术进步[J].农业技术经济,1991,(1):1—8

  [14]顾焕章.王培志.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1991,(1):11—15

  [15]朱希刚.我国“九五”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J].农业经济问题,2002,(5):12—13

  [16]吴敬学.毛世平.王志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战略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2,(10):3—5

  [17]林毅夫.潘士远.刘明兴.技术选择,制度与中国农业发展[J].经济学(季刊),2006,(3):695—714

  [18]王庆.“兰农”问题中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9):21—23

【农业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相关文章:

1.生态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3.农业论文参考文献

4.经济学参考文献

5.农业技术参考文献

6.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7.农业毕业论文提纲

8.计量经济学参考文献集锦

9.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精选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