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生写作心理论文

时间:2021-04-07 18:58:10 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新课改下中学生写作心理论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最高级别的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检测器”。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特征,既可为教师制订作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供依据,还能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一些指导。本文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学生进行写作的心理特征。

新课改下中学生写作心理论文

  一.中学生已经部分具备进行写作的有利心理条件

  1.有了良好感性知识的准备

  中学生的写作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构思能力随其变化而逐步形成。学生平时有了生活感受可以写成作文,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了留心生活、注意积累、正确认识、及时表达的一些习惯。每个人手头几乎都有生活札记本,也有不少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是他们表达心声的伙伴。在中学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感性认识,例如在写《牵挂》的时候,他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父母,心中有了父母关心自己的事实。例如在写《绿色生活》时候,就想到自己的用环保袋问题。学生建立了一些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这为他们写作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学生接触作文知识之前,头脑中就已形成了许多影像概念(也许有的还很模糊),为进一步写作提供了心理准备。

  2.教师的讲评作文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按照学生的心里规律来指导学生的作文课,并进行有系统的训练,教师很快批阅,给予评价、认可,这样就利用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里,让他们体验到成功。例如我在读了学生的一篇文章《沉默的'爱》时,孩子的眼中充满了对小作者的羡慕之情。这都为我们以后作文教学提供了心理诱导。

  二.中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分析

  1.意志障碍

  学生意志品质,对实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认为作文难写的同学,往往不是由于智力问题,而是意志力薄弱,其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点:

  缺乏写作的自觉性。人的意志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就写作困难生中的多数而言,往往是缺乏理想、目的,往往认识不到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写作只是为了应付,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社会、家庭等外界一些微小的刺激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干扰,使之大大地减慢完成写作的速度和增加误区的数量。

  缺乏写作的坚韧性。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意志力的培养只有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进行,离开困难,砥励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什么习惯可言。

  2.情感障碍

  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提出合适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可是有的学生的写作基础本来就薄弱、知识面窄,然而教师或家长却要求他们和尖子生一样,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写作任务,而在同样多时间内,这些东西往往是离他们想象的较远,无法全部接受的,由于脱离了他们的实际,所以心理负担过重,抵触情绪萌生,从而导致了他们害怕写作,甚至厌恶写作。

  3.思维障碍 心理学指出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而许多学生或许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从而构成了他们的思维障碍。思维广度不够:写作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但是许多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孤立观点看问题,因而往往抓住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又忽略了其它方面。思维深度不力:由于思维方式的不适应,部分学生的思维往往不能与教师思维同步,常处于茫然的状态,对待问题总习惯于表面的直观形象思维。

  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

  1.激发写作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在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一个有写作需要的人,可能先对某文章中好的词句发生兴趣,当掌握了一部分后,又会对语段及篇章感兴趣,进而大量积累。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身强烈的表现欲,学生大都有参与的意识,不但要让他们投身生活,大胆表现,还让他们积极参与评改自己的习作,让学生《班干部的竞选》,《一次演讲活动》,《星空的遐想》等作文竞赛。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抓住他们表现的心理,不断培养参与的意识。会产生极大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从而了解更多的知识以及它们的实用价值。

  第二,名著名作家的效应,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名作家写作过程的了解,了解他们探索写作规律的曲折道路,热爱写作,献身写作的精神,处理写作中问题的技巧,这些都将激起学生极大的写作兴趣。

  第三,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的知识结构,而且还给学生以愉快的情感体验,这必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据调查发现,在中学生最喜爱的学科的各种影响因素中,“教师引导得好”居首位。

  2.强化写作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促进学生写作心理转变

  写作动机一般来源于下列三方面:

  第一,求知欲,即来源于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例如,学生知道了一个新词,就想知道用在什么样的句子中,继而写作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表达,从而产生了了解有文采的文章的欲望。

  第二,明确的目标,写作过程中,目标越具体越好,每堂课应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教师应围绕这个目标去创设写作情景,探索实现目标的途径,促进学生写作动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正确的评价,教师批改作文时,应正确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功与不足,课堂上适时表扬也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一般情况下,正确的、强烈的写作动机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获得好的写作效果,反之就差;写作效果也能强化写作动机,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当然,决定写作效果的好差还有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写作方法、写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总之,写作动机与效果之间是辨证的能动的关系。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它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并不是老师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运用的,这些理念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其作出反应。”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把握住写作的有利心理条件,排除写作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机,强化写作动机与效果的关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改下中学生写作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改下中学生写作心理浅析论文09-26

新课改背景下历史的教学论文07-26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心理问题成因剖析07-24

新课改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反思论文06-16

中学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有效教学论文09-20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论文07-23

新课改形势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的论文10-18

新课改背景下的声乐教学的探讨论文08-01

新课改理念下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究论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