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时间:2021-04-17 12:17:44 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写硕士论文既是学习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硕士最后阶段必须要做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写作指导,供大家阅读查看。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一、如何做一个好研究?

  不少同学向我请教如何写好论文,我认为真正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你的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现。也就是说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好一个研究,论文只是一种呈现方式而已。我认为做好研究要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研究者的必备。二是要有好心态,做研究是很辛苦的事,但我主张“快乐学术”,我常跟同学们说你不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挺好玩的吗?“痛并快乐着”。

  1、先要有问题意识

  写论文先要做研究,做研究先要有问题可研究。所以说写论文从看论文开始,做研究从找问题开始。我认为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不能算是研究生。不少同学只会背书应试,总在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没有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我觉得培养研究生实际上就是与他们十多年应试教育养成的思维习惯作斗争的过程。那么,问题从何而来?不要指望老师给你,你自己去思考去寻找。我认为问题要从如下几方面去发现:

  从社会实践中找,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去的东西;

  从传媒发展中找,传媒发展尤其是当今转型面临各种问题;

  从理论盲区中找,就是前人没有研究过或研究不够的地方;

  从认识误区中找,通过分析批判可以发现认识中存在问题;

  从横向比较中找,可从同类事物的不同中发现问题和规律;

  从纵向梳理中找,在历史的发展和变迁的拐点上找到问题;

  从学术争论中找,不同学术观点争鸣可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问题还有真问题与伪问题、大问题与小问题、新问题与老问题之分。我们要找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真问题就在不断的拷问和追问中获取,就在不断的讨论和争辩中聚焦。做研究要有求异思维和批判意识,不迷信权威,不轻易相信,不盲目接受。当你的问题不停地找到,又不断地得到解答,那么在哪些不能得到满意答案的地方或许就有值得去做研究的选题。从大问题着眼,从小问题入手,读研就是求解“十万个为什么”。

  2、如何找选题?

  选题就是一个要通过做研究来回答的有价值问题,定选题也是一个寻找问题讨论问题的过程。在找选题过程中有些同学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一是把研究对象看作研究问题。常常有同学这样问,这个东西还没有人研究过,可不可以研究?其实他说的往往是研究对象而不是问题,没有人研究它也许说明这里面并没有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不少同学是凭兴趣去做研究,不管有没有真问题,是否值得去研究。

  学习要取长补短,研究要扬长避短。研究者要根据自身条件、学科背景、拥有资源等因素来确定自己的选题。选题过大是研究生的通病,有的选题简直可以写一部书了,如中国XXXX发展研究。此类选题往往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缺少可行性或可操作性,比如你要做实证研究却缺少实地考察的必备条件。或者你要做某一领域的研究却没有相关学科的理论积淀,你临时抱佛脚的话,很难做出成果。对于在职研究生,往往有很强的行业工作思维,很容易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操作问题拿来作选题,此类选题只能写成业务报告和工作总结。因此,既要立足行业更要超越行业,以客观中立的立场,以学术眼光来寻找其中的理论问题。

  什么是好的选题呢?著名数字家华罗庚说过要研究有生命力的数学。我鼓励同学们研究有生命力的新闻传播学,鼓励研究生勇于理论创新,不惧怕难度大的选题。当然根据个体情况力求难度适中。另一方面,研究生要把大课题细化为可以具体操作、保证完成的小题目,小题大做易写深写透,要避免大而空。因为研究生的学习时间有限,硕士学位论文3万字容量有限,能够将一两个问题说清楚,有新意就很不错了。

  3、怎么去做研究?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不妨按这样的逻辑推进:学科——领域——视角——对象——问题。学科是科学研究的门类,下面可细分为研究领域。研究领域不一定比学科小,如广播电视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媒介批评、电视批评是一种研究视角,电视节目可以是一个比较大的研究范畴,我们可以选择某一类型或典型节目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不等于研究的问题,问题往往隐藏在研究对象之中。

  祝建华教授列出大众传播研究中的需要规避的“陷阱”和“误区”:1、追逐重大事件;2、追逐独特现象;3、追逐突发事件;4、追逐新名词;5、追逐新媒体;6、研究单一原因;7、研究常数;8、为比较而比较。

  追逐热点和时髦。新媒体和突发事件是最容易让同学们掉入研究的陷阱,因为在做此类研究时,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其实此类问题已有无数研究,你有可能做重复劳动;另一种是你还没有做好相关理论准备,用老办法来研究新问题。我在研究生论文答辩中就发现,用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来研究新媒体,大多力所不逮。

  那么,什么是好的选题呢?我认为有两个标准,一是真问题,二是有价值的问题。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二者必有其一。那么,如何入手呢?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网络电视研究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电视以其互动性、可选择性以及强大的个性化服务功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为了能够了解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情况,研究影响用户对网络电视选择和使用的因素,将以美国学者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描绘网络电视用户的结构特征,建立网络电视用户的行为模型。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电视的现状分析,确立了以网络电视用户的使用行为为研究。重点论述网络电视的受众,从网络电视受众的概念及特征入手,进而归纳出关于网络电视受众的行为特点。总体上,将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样本的个人因素和创新的特征因素,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份属性、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创新本身的特征因素包括节目内容的丰富程度、画面清晰度、视频流畅度、操作界面的难易程度、广告弹出数量、广告持续时间和节目的更新速度。最后对网络电视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建议。

  点评:这是研究的对象,不是研究的问题,很容易写成业务总结。

  案例二:如何做好媒体微信公众账号?

  貌似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这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但不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学术问题。首先问题很大,这是许多问题的集合;其次不是一个理论问题,它是研究运营实务?而非研究运营中面对的理论问题。比如传统媒体与公众号是两类不同的媒体,传播方式不同,媒介形态不同,如何转换或融合?我们可以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这里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切入口要小一些。例如:

  传播学:从信息传播到关系传播——论媒体公众号的传播变革或以XX公众号为例

  社会学:论媒体微信公众账号中的“双重嵌入”

  传媒经济学:媒体对接平台的实证研究——以媒体微信公众账号为考察对象

  我还有四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1)学习要取长补短,研究要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学科和专业优势来做研究。

  (2)新闻学是文科里的工科,传播学是文科时的理科。关注现实,超越现实,不断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和理论水平。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在学科的交叉或边缘处较易取得突破,跨学科研究是一种发展趋势。

  (4)研究需要讨论和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多与导师讨论,多与同学和其他老师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寻师问道。

  二、如何去做好一个研究

  1.开题与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在与导师的深入讨论,与同行(不仅是身边的人,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建立自己的学术圈)的广泛讨论之后,你就可以找出一个选题,但这个选题真的可以做吗?如何能把它做好?此时就需要一个开题报告会了。开题报告会的功能就是把关和把脉。在研究生开题报告过程中,导师组提的意见越多越细越好,这说明老师对学生负责任。研究生开题报告通过后,还要根据导师组提出的意见修改完善论文开题。

  文献综述很重要,它是整个研究的基础,我认为有以下要求:

  (1)文献综述要有逻辑,一边陈述别人的观点一边分析,一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交代这几方面的关系。

  (2)文献综述涉及到重要文献时,要交代基本观点,经常看到学生罗列了一大堆文献,罗列的依据是什么,文献综述的价值不是告诉我有这些文章,而是要告诉我这些文献说明什么。

  (3)每一部分文献综述,具体文献出处要注明,一般需要脚注,注明文献来源,间接引用需要注明文献来源,直接引用需要注明具体页码,一般两种文献呈现都要适当考虑。

  (4)文献综述要尽量完整,国内外的文献要适当考虑周全,这样才能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谈问题,思路就不一样了,切勿轻易地说什么什么还是一个空白。

  除了强调学术积累和文献综述的重要性,还要有学术视野和学术敏感,它决定你能否找到好的选题并能很好完成这个研究。开题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细枝末节上了,具体内容以后写作的时候还可能要调整,具体到章节就可以了。

  2.如何确定研究思路?

  在研究中到底是问题重要还是概念重要呢?我认为,问题是研究的价值基点,概念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首先要找一个真问题,好问题,以及抵达问题的方法路径要合理和科学,这个非常重要。我有两点值得注意:

  (1)关注现实(问题/现象),但必须思考理论问题,而不是套一个理论,经常有同学说我得找个什么理论,千万别被理论绑架了,是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上,只有从理论上才能很好地诠释和概括,所以才要思考理论。

  (2)对策性研究要用数据和方法支撑,拍脑袋谈对策是不行的。不仅要“自圆其说”,还要有足够的说服力。

  研究思路要求:

  (1)要交代研究命题成立的合法性,也就是为什么这个研究问题成立,问题性到底在哪儿,不要到最后答辩的时候,老师说你这个问题是一个伪命题。

  (2)研究思路不是说你要分几部分来论述,然后每一部分研究什么,而是要说明白我为什么从这几个部分来谈,每一部分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这个要交代清楚。

  (3)研究思路即论文框架设计,在开题时应完成总体设计,在写作过程可以进行局部设计,但最好不要进行大的修改。如果推翻重来也就说明原定思路有问题,开题工作没做好。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原来的思路是对的,但写着写着就走歪了,那就是写作的问题了。

  创新性要求:

  明确指出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这个一般要结合前文文献综述中的结论来谈,一般需要一二三明确指出来,哪些方面创新了。

  如何思考整个研究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变换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专家与学者的区别是学者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专家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二者结合起来就比较好。既能化繁为简,也能深入浅出。站起来可以看清一群蚂蚁,蹲下来才能看清每只蚂蚁。研究视角沿着宏观——微观——宏观不断变换,形成一个“葫芦式”的研究思路。

  3、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性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

  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者以理论的形式表述自己科学研究的创新成果,公开发表或宣读。学术论文与一般杂文、理论文章的不同点就在于科学和创新。学位论文是要通过答辩和专家评审并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研究生学位论文首先是写给老师看的,要经得起学者的审阅和检验。学位论文的核心在创新,尽可能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材料来充分论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当然,现今的硕士研究生一般都是科研新手,要求他们的学位论文都达到以上的创新程度,一般很难,但应该是努力的方向。

  学位论文完成初稿后,最好冷处理一段时间。一方面交给导师看,提出指导修改意见;一方面利用这段时间考博、找工作、继续读书研究,还可将学位论文拆成小论文发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又有新的思考和收获。到最后正式提交论文前,或者在预答辩之后,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论文,这样才能跳出原有的思维定势,将论文修改好,精益求精,不留遗憾,顺利通过答辩并力争取得好成绩,为读研划上一个准备通过圆满的句号。

  此外,写论文要从看论文开始,要多读论文读好论文。还要会读论文,研读论文的三种方式:学习知识型、批评讨论型、启发研究型。

  4.学术规范

  20世纪英国哲学家布朗在一篇题为《科学的自治》一文中,首次使用了“学术共同体”这个概念。学术共同体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内在精神和具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目标,并且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而构成的一个群体。新闻传播学尽管尚未形成真正的学术共同体,但是需要学术规范已形成共识。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参与制定的有关各方共同遵守的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和要求,是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长期学术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学术规范的内容涵盖以下三个层面:

  逻辑层面,主要规范逻辑思维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论文各章节之间要有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条问题链,不要采用教科书的写法,前后章节只是并列关系。

  方法层面,主要规范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问题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方法,而不是反过来。同时要注意问题的边界,把问题讨论限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形式层面,主要指文本规范,包括文献索引、引证出处、参考书目、注释体例等。

  研究要讲学术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科学性。但任何一种极致离荒谬只一步之遥,任何东西强调过头了也会有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不能代替原创。有的一万多字的论文可以有100条以上的引文。不妨做个试验:将文中的引文全部抽去,还剩下什么?再将转述的话删除,还只剩下什么?

  论文要有学术性,那么什么是学术性呢?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就是你的核心概念是一个学术概念,就是你的标题里面最起码应该有个学术概念。有人说我要研究电视台做的活动,这只是一个研究范畴,如果聚焦到电视台活动中的仪式传播,仪式传播就是一个学术概念,这样学术性就上来了。

  不是学术概念或尚未形成学术概念者难道就没有研究的价值吗?例如“新闻立台”、“网络问政”,是不是学术概念?研究民生新闻、传媒产业到底有多少学术性?处于急剧发展的新闻学和转型中的传媒,有太多的现象需要关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难道因为它还没有成为一个学术概念我们就不去研究它吗?我们完全可以用学术的方法来研究这些现实问题、中国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任何一门科学都需要找到合适自身的方法和路径。这里说的方法有三个层面,狭义的层面是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广义的方法包括什么是可以研究的问题, 怎样设计一个回答问题的研究计划, 用什么方法搜集和分析资料, 怎样从资料中提出对问题的解释, 怎样阐明自己的发现并把它表述出来等。最高层次的就是哲学层面的方法论,它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在此我着重谈后两个层面的方法。

  方法论

  “方法论的自觉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从方法论层面来看,研究新闻传播用什么方法呢?科学的结论通常用两种方法来保证其有效性: 要么由经验事实(尤其是数据) 予以支撑, 要么由逻辑推理予以保证。研究方法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美国实证主义的影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加强实证研究,这是好事,但也会走进另一个极端。我参加一次传播学硕士论文答辩时发现,有的同学的实证研究虽然做了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但却感觉他是认真真地去做一个毫无价值的东西。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简单生硬地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来讨论和分析某一问题往往是力不从心的。人文科学回答“为什么?”,社会科学回答“是什么?”,应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我国新闻传播学方法论的演变:人文学科方法论——社会学科方法论——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结合的方法论。1987年, 祝建华教授发表的论文《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的科学来源》, 可能是最早的以“科学方法论”为论证对象的文章。这篇文章明确提出, 传统的研究方法——哲学思辨、历史求证、法规判别——已不能适应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 需要借鉴“科学方法论”。文章指出了科学方法论的要义: 科学研究的关键不在于结论是什么, 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合乎科学原理。目前我国新闻传播学质量较高的文章, 通常是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相结合, 新闻学话题与传播学方法相结合。陈力丹教授认为:“新闻传播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方向, 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 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的结合。”①

  “当代学术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基本现实: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实现学科进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也就是说,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依存度在加强。正是这两个现实,是学科之间的对话、交流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须。”②因此,跨学科研究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显得重要。

  2.研究方法

  时常有些同学还在尚未确定选题时就跟我讨论研究方法,试图通过研究方法的优势而确保论文的品质,这是一种为方法而方法的做法。研究方法的选取应该是为研究选题度身定做的。不要过分关心方法,重要的是某研究有没有意思,逻辑是否成立,经验根据是否充分可靠,结论是否有助于社会变革的思考和对策。

  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主张研究真实的世界,有别于语词构成的概念世界或由信条构成的理论世界。实证研究用可经验感受和验证的方式,有别于概念界定和演绎的方法,运用特定研究所必备的多学科知识,努力追求功能性和因果性,理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进而有助于人们审慎但有效地改造世界。实证研究也完全可能做得不好,同样可能毫无学术意义,同样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研究假问题,仅仅是把概念或意识形态争论演绎成所谓实证研究。因此,所谓的实证研究,不是以方法来界定,或者是以概念来界定,而是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有意思,是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不要以为实证研究只有定量分析,它包括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量化研究主要是回答“是什么”,而质化研究主要回答“为什么”。当然,质化研究对于样品的选取十分严格,如果能够辅助其他研究方法,可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偏差与片面。量化研究同样面临挑战,一是假设和取样,二是对数据的解读,对结果的解释。长期以来,人类学和民族志的“田野调查”没有引起新闻传播学者足够的重视,少有学者把新闻实践和传媒业务作为调查研究的“田野”。为此,我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质化研究:新闻传播被忽视的分析工具》,之后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作了更详尽的介绍和讨论。

  个案研究

  在国内外学界,问卷调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则备受批评。在各种批评意见中,代表性问题成为个案研究方法遭受最多批评的问题。例如,人们常常发出疑问:对单个个案的研究,能有代表性吗?能有多大的代表性?个案研究的结论怎么能推论到总体?可以说,个案研究的代表性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学界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其实所谓“代表性”属于统计调查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概率意义上“样本”能否估测“总体”的特征(谢宇,2006;彭玉生,2011)。因为没有涉及“大数”现象,个案研究无从谈及这一问题,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个案研究的意义就限于其本身,研究者都试图“走出个案”(卢晖临、李雪,2007)。

  像统计调查研究一样,个案研究最终呈现的结果也是一项知识,这一知识是否有意义在于它能否增加新的认识,即能否促进知识的增长。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应地,知识增长也包括两个方面:扩充对经验事实的认知与提出新的理论见解。个案研究如何能获得对更大范围事实的认知?如何能获得更具一般性的理论概括?即基于个案研究能否获得超过个案适用范围的知识?这是个案研究始终要面临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超越性问题,也是个案研究的典型意义所在。在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脉络中,三种研究取向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深具影响,它们分别是费孝通的“社区研究”、格尔茨的“深描说”和布洛维的“扩展个案法”。对超越性问题的处理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将个案视为“整体”中的“部分”,探寻事实层面上通过“部分”认识“整体”的途径;一是着眼于个案研究的理论意义,试图通过个案进行理论启发或检验。

  研究方法是为研究服务的,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可以轻而易举取得效果。思辨推理需要很强的理论功底,实证研究不仅要求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严谨,还要有解释力和说服力。往往单一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问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如定量研究加深度访谈,个案研究为主,比较研究为辅。但一般不宜超过三种研究方法。我们要充分认识各种研究方法所能和所不能,了解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才能把它用对用好。此外,除了史学研究之外,文献分析一般不能算是一种研究方法,它是研究前必须做的文献综述。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相关文章:

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10-23

新闻传播学论文08-30

怎么写硕士论文提纲09-16

新闻传播学论文范本08-30

新闻传播学论文题目08-26

新闻传播学专业介绍10-21

怎么写硕士论文开题报告09-12

关于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12-09

新闻传播学就业方向分析03-26

新闻传播学专业就业前景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