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写作中的比喻

时间:2020-10-20 17:35:30 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论文学写作中的比喻

  比喻是形象思维中一种相当重要的形式,比喻手法的运用自如,是文学创作突出的标志。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论文学写作中的比喻,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文学写作中的比喻

  比喻是修辞学的一种,就是“打比方”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他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形象思维形式和文学手段,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说道:“比喻是天才的标志。”这个比喻当然是指不落俗套的比喻,并且要求作者对比喻手法运用自如。

  最早的比喻应该是源自《诗经》,朱熹解释《诗经》的表现方法“比”时说道:“以彼之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氓》用桑树从茂盛到凋零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柔荑”比喻美人之手,“凝脂”比喻美人之肤,“犀”喻美人之齿等,这都是《诗经》中比喻的佳例。比喻的运用要贴,客体与主体之间确有共同之处――或者某方面的外部特征、形态类似,或者某一内部特征相仿,违背了以上的原则,就是不恰当的比喻,而比喻的最高境界是创新,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巧就巧在似于不似,其可贵处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是新鲜的,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结合的巧妙,反能真切地写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比普通比喻更有艺术的情趣和感染力。

  一、略形取神

  在本体和喻体的本质上寻求相似点,以内在的“似”相喻。在《三国志・管辂编》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其欲战之士,与此鸣鼓角,举云梯,弓弩大张,牙旗雨集。然后登城耀威,开门受敌。上论五帝如江如汉,下论三王如翮如翰;其英者若春华之俱发,其攻者若秋风之落叶。”这段描写将辩论比作两军对阵,二者在形上具有很大不同,但在气势上却有内在相似性。文中写出了清谈论战之激烈,意气之昂扬,真实刻画出了论战双方的雄辩气势。

  辛弃疾的《沁园春》(迭峰西驰)下片写山川景物时更是想象奇特,连用比喻以人喻物,“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以谢家子弟的端方大气和司马相如的闲适儒雅来比喻山川的神态,神似而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用司马迁《史记》的博大雄浑再次比喻山川的巍峨气势,真令人拍案叫绝。山的气势与人的气质、文章的风格在本质上的相通之处,成为本体与喻体相结合的绝妙契合点。

  二、采用意象

  意象是诗歌表达的一种手法,是指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钱钟书的《围城》中很有名的一个例子“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外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结婚如同“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作者在比喻中用意象进行烘托,把普遍存在的人类困惑和精神上的孤独感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对主题意蕴起到了暗示作用。这样的比喻让人回味无穷。文章中还有这样一个比喻也很有意思,书中写方鸿渐失恋后一次赵辛楣提起唐晓芙,方鸿渐的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一个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以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向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应擦过,一个在这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梦寐不忘得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霎那的接近,反显的暌隔的渺茫。”这种意蕴丰富的比喻能带给读者更广阔的想象天地,联想丰富,让读者感同身受。

  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表现抽象事物时,作家更常借助意象来说明。《诗话》中曾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表达诗人所创造的既真实又虚幻,既鲜明又隐约的艺术效果,“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其中“音”、“色”、“月”、“象”本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但它是以“空中”、“相中”、“水中”、“镜中”为前提,来说明这些景象是虚幻的不能证实的,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三、用通感的方法比喻

  通感是以单一的`文字调动起读者各个感觉器官,使之产生互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动人心。在统一的意境里,通过感觉器官的互动,人们可以“听见”颜色,“看到”温暖,“闻到”声音,可以与景物相互感应融为一体。建立在通感基础上的比喻,本体与喻体分属不同的感觉却又能沟通,通过文字完成由此及彼的感觉挪移,显得深刻含蓄。

  唐朝“诗鬼”李贺做诗《李凭箜篌引》以诗描绘音乐之美让人叹为观止。有两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用通感让人听到音乐的幽咽似乎看到芙蓉泣露,而听到曲调的欢快让人想起了盛开的兰花,以视觉之景比喻听觉之乐,突破了对事物一般经验感受,一个感官动了,另一个就相应为和声,新颖生动,极大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中有这样一个描写“没有血色的太阳像寡妇一样笑着”。这是一个以通感设喻的拟人化比喻,这个比喻来自一个厌战士兵的眼睛,故他内心深处的感受就给客观事物抹上了凄凉暗淡的色彩。战争期间的太阳也是凄惨暗淡的,笼罩在人们心头是一片惨淡,就像寡妇的笑,透露出来的是不尽的无奈与凄怆。作者抓住了没有血色太阳和寡妇的笑同样很伤感、凄凉的相似点,做出了神似的描绘。一个“笑”字让无声的太阳也有了声音的波动,不同的感官产生共鸣,使人深刻印象。

  总之,比喻是富有无限生命力的写作技法,他活跃在一篇篇优美经典的中外作品中。正如钱钟书先生在《旧文四篇》中对比喻的评价:“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的确,精彩的比喻能为文章增添神韵和光彩。“不似之似,乃大似也”,高超的比喻技巧后面,是深厚的知识和艺术修养,以及对人情事理的通达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论文学写作中的比喻】相关文章:

1.文学写作中的比喻艺术

2.文秘公文写作中的文学修辞

3.论析文学创作中的作家创作

4.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

5.论曹操文学著作中的人才观

6.论西方现当代文学中理性精神的体现

7.论外国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论文

8.论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的培养

9.论喜剧文学的美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