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时间:2022-05-25 10:08:42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精选11篇)

  转眼间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在认真的做毕业设计,一般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优秀的开题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答辩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精选11篇)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1

  充满憧憬的大学,这个曾经被称作象牙塔顶端的地方,酝酿这太多青春苦涩而又甘甜的梦。在这里,我们挥洒激情,经历挫折,分享快乐,交流感受;我们的点滴,刻录在大学这个五色光盘中。

  一个多学期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当我们的足迹逐渐遍布了这个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们的思想也逐渐融入这里。刚来的新鲜与棋盘,羽化成了我们的行动和收获。这次的开题报告,给了我们一个回味生活,整理思路,规划未来的机会,让我们总更高的角度审视大学生活。

  或反省、自责,或怀念、煽情,抑或梳理过去,抑或铺陈未来,我们精心准备的德育答辩开题报告让我们彼此有了更真切的了解。生命赋予我们相遇的权利,而此刻,我们正把这种相遇升华成相知。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亮点,我们每个人都因此而变得更加透明、纯净。

  开题报告会前,我们先观看了宣传委员制作的幻灯片。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每一丝欢笑,每一屡愁绪,都像五线谱上的一串串音符,有节奏的闪烁在你我的脑海中。十渡之游,在那个稍稍有些萧瑟的深秋,二十几个青春昂扬的时代精英来到了这个僻远的地方。没有初夏时节的渲染,却依旧有火一样的激情,我们放歌,我们呐喊,呼唤青春,体验成长。玉渊潭之旅,那可是个芳草青青、柳树依依的好时光。依旧是一群少男少女,踏着更加成熟的步伐,迈进了那片樱花的海洋中。拥挤的人群挡不住我们的执着前行,树荫下,游船里,车站旁,充斥着一片活泼洒脱的气息。五系辩论赛,我们展示风采的大舞台。四轮紧张忙碌的准备,换来的是沉甸甸的第一名的奖杯。不论在那里,我们都力求完美,追求卓越。

  德育答辩的环境是清新的,像刚刚融化的春天,有着去年的春夏秋冬,也充溢着灿烂的希望之光。站在讲台上,我说,你听,我们不光在交流,还在理解。走上的时候或许还有些许的紧张,但当我们的感情融入其中,很多话就不由自主流露了出来。从台上走下,还有一丝不舍。我们在这样的气氛中感悟人生,是一种享受。

  有一些同学的报告内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美、鲜艳的背景,动情的言语,真实的照片,每个人似乎都带领大家重温了一下自己成长的心灵历程。有的同学从昨天、今天、明天的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不仅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说明了自我的不足;有的同学用煽情的言语,回味大学以来的琐碎,给同学一次享受生活的机会,让我们在感动中聆听他们的成长;有的同学以感谢的口吻,从她身边的人说起,提炼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在回报了他人的恩德的同时,自我的思想境界亦有所提升;有的同学以故事为引,娓娓道来那些使人凝思感悟的话语;有的同学引用明哲箴言,将人生哲理阐述的清晰易懂;还有的同学仿古效今,用自己在古典文学上的造诣,给大家诠释古今大家的风范。

  虽然每个人的风格迥异,内容多彩,但似乎所有人在结尾都想表达一个想法:我们属于这里,我们爱这个班。一句清新的祝福,凝结着太多浓重的感情。我们爱这里,因为我们曾经属于这里,曾经为她哭过、笑过;我们爱这个班,因为这里有太多爱我们的人,让我们不自觉的就以我们自己的爱来回报。

  报告会间歇中发放的“大学生必备技能”的精美卡片,寄托了我们未来的梦,我们的理想和奋斗的方向。给了我们一个评价自我的标准,让我们看到差距,充满动力。是的,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不足,我们才能创造出绚烂的明天,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更加富有战斗力。

  报告会的最后,我们还进行了评选班徽和班歌的环节。同学精心用photoshop制作的班徽,体现着我们双语班独一无二的特色。大家推荐上的班歌,每首都经过了大家的推敲,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教室中。多么艰难的投下一票,多么不忍的取舍。在大家庄重的投票和唱票过后,班徽和班歌就此产生。报告会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我们在我们新选出的班歌声中,结束了大会,历时三个半小时。在这我们的大学之歌中,又增添了流光溢彩的一章。人的生命短暂而富有魅力,就因为它很脆弱,但很精彩。每一次感动,就预示着一点成长;每一次欣赏,就收获一次美的体验。在不断的学习之路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自我内心深处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正是通过这样的不断自我认知和改正的过程,才会有我们成功的明天!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2

  时光,用它的姿态流逝着,像从指间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滑落;像从针尖滴下的水滴,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注定成为记忆中最温暖的风景;激情,奋斗,笑靥,注定在记忆深处历久弥新。来到北理工已经半年多了,半年的时间,半年的记忆,半年的回想,就让我在此留下成长的足迹。

  入学篇

  我高考前已经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的时候来过北理工,对它印象还不错。因为我从小就向往首都北京,而北理工地处北三环,交通方便,所以我就决定报考北理工了。报到那天,当我兴冲冲地来到中关村的时候,却被告知大一大二要在房山良乡。当时我一下就懵了,感觉好像被骗了一样,特别伤心,因为我曾听姐姐说过那里是郊区。然后我就坐校车来到了良乡,一路上看到越来越矮的建筑物,越来越荒凉的环境,我的心也跟着越来越凉。终于到了学校,看到在马路两边的学校,我曾一度怀疑会不会不安全。就这样,带着沮丧的心情进入了校园。但是,当我看到热情迎接我们的学姐学长时,心中又有了一丝温暖。大学生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心情也渐渐好起来,良乡虽然有点偏,但就是那种远离大都市的清净,让我们更加投入于学习,不被外界所诱惑。就是那慢悠悠拥挤的环一,真的很让人伤脑筋啊!

  军训篇

  军训是入学的第一课。入学后,我们很快就开始军训了,站军姿,齐步走,齐步跑,正步走……军训中记忆最深的是和一个营长、两个教官、两个指导员的相处以及打靶的经历。我们的营长真不是盖的,训兵真的挺有一套,而且还很幽默,我挺喜欢他的。两个教官虽然有时候挺严格的,但大部分时候也挺有人情味的,他们会尽可能体谅我们,理解我们。军训结束后,其中一个教官再来学校的时候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那里的特产,让我们很是感动呢。还有两个指导员,她们在生活中照顾我们,在军训时激励我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你们,让我有了这一段美好的回忆。最激动的时刻就是去打靶的时候了,十几秒钟,五发子弹,却成了记忆中无法抹去的深刻回忆。

  学习篇

  本以为上大学后学习会很轻松,没想到,原来在大学里,学习依然是第一要务,这让我加深了对“活到老,学到老”的理解。第一学期有好多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课,比如近代史、思修、知识产权,所以我就把重心放在了微积分、机械制图、英语、计算机这些学分比较高的课上了。还记得微积分考前的突击,晚上和同学在活动室学到天明,真的是很难忘的回忆,结果出来也让我很满意,努力毕竟会有收获啊。至于我的整体成绩,其他还挺满意的,就是英语视听说不太理想,下学期要好好学英语了,最重要的是得找机会多练习,多动嘴,多听听力。可喜的是,英语四级已经过了,虽然没能报考口语,但我已经很满意了。下学期的课程比上学期更紧了,每门课都得好好学,不能再优哉游哉地过日子了,加油!

  工作篇

  刚开学的时候,我就竞选了班级负责人,后来顺利当上了团支书。以前就听说当班委挺锻炼人的,当上之后才更加有感触。当团支书真的是很累,每天开会开不完,从班长团支书例会到团支书会,每次都会下发好多任务。之后,要想着如何把团日活动弄得让同学们更感兴趣,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参加,如何让活动更有意义,然后就是活动的实施和总结。我觉得上个学期我做的不太好,我反省了一下,觉得我应该发动大家和我一起想主意,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其次,我要学会分担,把任务分配给各个班委,不要总自己干,那样只会得不偿失,自己很累,其他班委还觉得自己没事干没成就感。希望这学期我能吸取以前的教训,干好团支书这项工作。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自全国“九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在各级科研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上进,刻苦学习,朝气蓬勃,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但是,也应该看到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德育工作还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没有形成符合社会发展、学生年龄特点及品德形成规律的具体、连贯、层次化的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在教育方法上,多单项、直接、正面灌输或简单的照本宣科,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在一些学生仍然存在“是非观念模糊、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理想追求、自我中心严重、自控能力差、知行脱节”等问题。因此,加强“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这一课题是刻不容缓的。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德育实效性研究就是要探索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本课题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研究找到如何使学校的德育有效,如何让学生信服学校的德育。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弄清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德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阐述学校、家庭、社会如何相互配合已取 得德育的最大效果,探讨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科任教师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以提高学校德育效果,摸索学校有效开展德育的最佳方法。 在实践上,一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互相促进的学生德育工作网络机制,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相互协调、良性互动、形成合力,防止5+2=0现象的发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二是探索建立学校内部有效的德育网络机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班主任与各科教师之间要共同承担起育人的责任,要形成有机整体,协同作战,共同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起第二道防线。

  三是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德育的途径和方法,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面上的普遍教育和点上的个别辅导相结合,德育内容与学生心理接受性相结合,建立起第三道防线。

  总之,通过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找到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形成主体性道德素质或自律素质,充分保证学生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三、研究的目标

  1、根据新时期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探讨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新途径,通过教育者组织的和学生自发的实践、参与、合作、交往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律道德素质的形成。

  2、以全体学生为德育对象,以班级为单位,以育人为核心,广泛开展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校真正做到“为学生的成才奠基,为社区的发展服务。”

  四、研究的内容

  为了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验前期着重抓了对德育现状的调研工作,按学段分年级采取走访、座谈、对话、问卷等形式,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切实加强新时期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品行形成规律的研究,对“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德育环境、德育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具体内容如下:

  1、从规划德育内容入手,建立教育系列。

  (1)规划教育内容。坚持以“五爱”内容为中心,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德育内容具体规划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2)建立教育序列。按照教育内容,通过“集中学习、学科渗透、社会实践、班队活动、课外阅读、兴趣活动、环境熏陶、榜样激励”等渠道,将内容分解到学年、月份、周次和学科,使教育内容具体化。

  (3)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本着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月份主题、周次主题、主题班队会、主题板报”四个主题活动。

  2、从提高认识入手,建立完善的德育管理机制。

  从领导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只有人人重视,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取得整体效应。

  (1)统一领导的原则。在校长的领导下,党、政、团、队、班主任共同组建一支德育工作队伍,实行分级包干责任制,做到目标、计划、方法、评价四落实。

  (2)目标合一的原则。把德育纳入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体系,把德育和教学工作一起列为校长重大决策的主要内容,使德育和教学工作真正融为一体。

  (3)全方位的原则。坚持“大德育”的教育观,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管理网络。一是由政教处——班主任组成一个教育管理网络;二是由教导处——任课教师组成一个教学育人网络;三是由总务处——职员组成一个服务育人网络;四是由少先队——中队组成一个活动育人网络;五是由大队委干部——中队干部组成一个自主教育网络。

  3、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拓宽德育途径。

  (1)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方法转变。

  (2)抓课堂渗透,促进德育与各学科有机结合。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找准结合点,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把课堂上的思想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动之中。

  (3)坚持德育人格化,实现教育活动化。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计划的开展集中性教育活动、传统性教育活动、阵地性教育活动、实践性教育活动、开放式教育活动,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各项活动之中。

  (4)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主要建立三种制度——家校信息通报制度、家校联系卡制度、学校开放日制度,做到要求统一、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相互配合。

  4、从抓常规管理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具体化,便于学习,便于操作。一是开展学习“规范、守则”知识竞赛,坚持明理到位;二是执行“规范、守则”,坚持行为训练到位;三是指导“规范、守则”,坚持矫正到位;四是教师率先垂范,坚持示范到位,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从爱生入手,构建情感性德育新模式。

  坚持从情感入手,着眼于建立一种合乎道德教育本性的学校教育新模式,充分运用情绪、情感的感染性功能、激励性功能和动力性功能,促进学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认同。

  (1)广泛开展爱心教育活动。坚持用爱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用情去感化一切学生,唤醒其自觉力量,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成长是幸福,不断超越自我是幸福。

  (2)开展师表形象设计活动。重塑新型师生关系,用理智的爱、健康的爱、严格的爱去产生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关爱中帮助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的健康心理品质,用自尊、自爱约束自己的行为。

  五、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

  (2)观察法: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注意仔细观察学生的个性与发展,以对学生的关爱去打动学生的心,以情动人,教师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经常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与社区沟通。学生只有通过沟通达到相互理解,才会接受老师、家长或别人的思想教育。

  (3)行动研究法:综合运用电影、电视、网络、广播、书籍、刊物、报纸、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传播媒体,充分依靠学生督委会、班委会、队组织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德育熏陶,施展才智,发展能力。

  (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别学生或个别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分析,收集数据,寻求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了解研究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以便推广。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六、研究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完成四方面工作: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

  3、进行课题研究方面的师资队伍培训,开展家庭、社区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的调查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社区德育工作委员会、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组织机构。

  4、确定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德育教育的目标和制定有关管理制度。

  (二)实践研究阶段:要完成六方面工作:

  1、对学校的德育情况进行调研,摸清目前学校德育的基本情况,找到制约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各种因素,并确定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2、加强课题研究的意义的宣传,争取得到社区和广大家长、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让德育教育的意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3、对影响学校德育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控,并建立起三道防线,使学校德育成为有效德育。这三道防线:一是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形成第一道防线;二是学校内的各部门、班主任、科任教师要形成整体,有机配合,形成第二道防线;三是开拓新载体、寻找新途径、创造新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形成第三道防线。

  4、建立家庭、社区与学校的学生联系卡,定期相互反馈学生的德育表现情况。

  5、组织社会调查,“开展美德伴我行”活动,参与法制宣传、交通安全宣传、讲科学破迷信宣传、学知识反赌博宣传等活动。

  6、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自律、自理、自立、自学、自强”的一代新人。

  (三)总结评比阶段:要完成四方面工作: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并汇编成册。

  2、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教师的研究论文和案例评选。

  4、举办课题研究的成果展览。

  七、成果形式

  1、撰写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2、《加强德育实效性研究》论文集锦。

  3、编写德育校本课程。

  八、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

  课题负责人:卢秀真

  课题主持人:樊庆海

  课题主研人员:温晓博 徐翠燕 段焕英 陈慧等

  (2)领导小组,把握实验的进程、方向和效果。重点抓好五落实:实验师资、实验研究活动、实验经费、实验工作管理、实验工作总结。

  (3)实验小组集中精力实行抓点实验,跟踪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开展好实验教师工作考核、年度专题研讨活动,为实验研究营造氛围,排除后顾之忧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4

  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河流,从涓涓细流上游到惊涛骇浪的中游,最后注入宽阔的海洋。上游是美丽的童年,淙淙小溪从幽静的林间穿过,像一首烂漫的抒情诗;中游是沉重的中年,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飞流直下的瀑布,险恶的暗礁又使河面布满了龙潭虎穴,像一部惊险离奇的小说;下游经过平静的入海口与海洋浑然一片,平静,辽阔,宽容,博大,像一篇淡雅厚重的散文。

  人生的各种品质中, 最重要的是坚定的信仰,只有有了明确信仰的人生才是清晰,智慧的。信仰高悬在未来的天空中,人生就在他的吸引下努力奋进,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而殇月祭奠中,谁又能逃脱最后的裁决?又有几个能做到“赤条条来无牵挂”而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无能为力,我们所能做到的把握机遇和现在,追索远方。而不是“茫茫看甚悲秋喜,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有趣”的悔恨和遗憾。

  走过高考的沙场,我们来到大学这座象牙塔,因为突然的放松,很多同学迷失在大学城里,为感情迷失,为未来困惑!大学里上演着一幕幕不同的叫做颓废的戏。其实回想高中时期,整天泡在考题中,必须听老师的教导,很小心翼翼的在老师的保护伞下生活,学习。上课时你会静静地听着讲台上老师的一一讲解,却突然觉得豁然开朗,

  一切都明明白白;在那时老师会逼着你做这做那,不再让你放松,让你每一天都过得很实在,很充实;在生活中简直可以说是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每天都是如此,忙着备战高考,你有明确的标;你的同学朋友也会嘻嘻哈哈地陪你度过每一个关卡,那时的我们由于基础,环境,性格,兴趣,气质与意志的不同,所以大家都各自寻找,各自奔波为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才知道,大学的一切一切都与高中的时候不同了,大学里人必须有较高的自觉能力,全靠自觉,自理,自爱。你的以后,你的未来真真正正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要颓废还是要成才全靠自己来掌握。你不会再有唠叨的老师指着你做这最那,身边的同学,朋友不再停下来与你闲聊,都忙着做事,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必须对自己的角色认识和定位,对大学新的环境的适应,来到这大家庭里,必须学会认识,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我们大一新生的心理问题集中在人际关系紧张,生活适应障碍等方面,学习压力,情感困惑,首次离家的思想情绪,人际关系紧张,专业与兴趣不符,经济困窘,种种压力让我们烦恼,面临着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和失衡的因素,无疑是一种挑战,大学生要具有健康心理,需要自觉的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自我安慰,正确容纳自己;善于调节心境,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加生活情绪,丰富课余生活,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求助心理咨询,走出心理困境。大学生活的重要特点,就是调节心态从零开始,做好自己的财务管理。适应“家”的环境,适应“校园生活”环境,适应“课堂环境”。

  来到大学,最重要的是不是学习,而是你怎么去处人,处事,怎样去体验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离不开友谊,但友谊的获得并不容易,它需要真诚的播种,热情的浇灌和谨慎的对待。交友必须以诚相见,以诚相处,没有真诚得不到友谊,俗话说:要打开别人的心,首先要打开自己的心。但交友也重在择友,吃喝就是朋友,讲义气就是朋友,情意绵绵就是朋友,对我有利的就是朋友。这些都是错的,孔子讲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交朋友从同德,同心为基础,要交真朋友和好朋友。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人为什么活着?人究竟怎么活着才有意义?人生观指导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制约之人生价值。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对人生的发展科学定向作用,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有明确的前进方向。他能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使我们增长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充分的发挥潜能去实现人生价值。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我们应该做的自我设计,自我实现,一个人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大人生价值,固然离不开个人的“选择”,“设计”,“奋斗”,也绝非以主观意识为转移的。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5

  还依稀记得自己初来大学的雄心壮志,经历过高考的洗礼,我们已然不惧怕任何形式的学习。我理想中的大学,是有着自由而浓郁的文化氛围的地方,文化氛围不单单指学习,也包括自由多样的社团文化,团结充满欢乐的寝室文化,进入大学之前我一直都很向往这些。渴盼着在大学能成为一个多面手,不仅能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在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同时能够多方的参与到校园的集体活动中,无论在社团还是学生会乃至大学生面向社会的一些活动中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并以此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理想中的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条件下能够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生活,不仅是从大学的课程中汲取到知识,更多的是从大学的生活中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为自己以后迈向社会能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是真正开始大学生活以后,发现一切都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轻松而完美,一直在大学的生活中找不准自己的角色之后,不禁陷入了一个迷茫的时期,而且也许是高中紧迫的压力感突然得到了一个释放,在大学自己的学习热情降到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水准,而刚进入大学时期对玩乐的沉迷也让自己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可以说自己初期的大学生活完全没有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一个标准。宏观角度来说自己的大学初期生活可以说是自己的一个退步,在各个方面自己都降低了之前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也直接导致自己在学业上的失利。

  而后的自己开始慢慢找到了自己大学生活的节奏,但是也并没有像预期的一样完全回到正轨,甚至说自己越走越远了,自己开始不断的参与甚至组织社团的一些活动,虽然能从中收获一些并获得很多的乐趣,但是我已经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本末倒置了。之后的自己沉迷于社团的活动,似乎把娱乐和交朋友理所因当的变成了自己大学的主业,而对学业的关注度依旧没有达到一个大学学生应该有的水准。这些完全不是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展现出来的姿态,我们能考入北理工这所高等学府,照常理来说我们应该已经具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但这两点都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水准,而自己却沉浸在社团活动所带来的喜悦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情况的严重性。这些情况都直接导致了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很多无意义的事情上,而因此忽视了很多自己应该去面对去处理的事情,自己的学业在这个时候落后了很多,这些都给我之后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阻碍。而我直到大二的上学期末,才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真正意识到了学业的重要性。我也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大学生活,学习也开始成为了我日常大学生活的主体。虽然之前学业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但是我也依然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一定可以客服这些困难重新回到大学生活的正轨。

  随着自己把大学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学习上,社团的很多活动都弃之不顾了,诚然生活比以前枯燥了很多,但是这才是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用学习来武装自己,我们现在是在耕耘,有耕耘就一定会有收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现在付出的努力都将得到相应的回报。自己也开始逐渐体会到这种生活的乐趣,与之前的生活不同,现在的自己不断的从学习中收获满足感和充实感,不再是之前平时沉迷玩乐,考试前就想临时抱佛脚,能拿一分是一分了。后来的自己更多的是对自己学习的自信和对考试的从容,但是脱离了平时的努力和不懈的学习,这种自信和从容根本就无从谈起,而自己这时候也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充实。学习的过程虽然都很烦闷,但是就像我们当年努力奋斗了三年最后换来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狂喜与满足一样,学习之后的收获过程是能给人以很大的心理享受的,而我们之前的辛苦耕耘也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我们已经迈入了大三,已经算是大学里的老人了,现在的我们不像大一大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多了,不仅是学习上比之前要紧张不少,更多是我们要开始为将来的自己做些打算了,是考研,是工作,还是选择诸如公务员和出国等其它出路,选择权都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到了中关村,生活的氛围和良乡有了很大的不同,这里显得更加忙碌,更加充实,而校园里不时开展的企业招聘活动更是不断的刺激着我们。有次和朋友开玩笑说不上课了,去招聘会试试吧,说不定被录用了就不用上课了,直接毕业就好了,朋友指着大海报最后一行说,最低学历硕士以上,你行么。看到各大招聘会火爆的现场,还是乖乖的上课去吧,先考个研究生再说找工作的事情好了,就这样,原本就倾向于考研的心也愈加的坚定了。可是有时候听闻附近的谁谁准备出国,谁谁谁已经出国什么的还是会有一丝的触动,身边坚定说考研的人并不是很多,更多人倾向于直接就业,但是我仍旧认为先考研充实下自己,以后在找工作的时候才能更有竞争力,或者说自己找工作的起点就比自己毕业了直接去找工作要高一些。

  已经决定考研的我,以后必须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保研什么的早就失去了希望,而原本就比别人落后的我想要在茫茫考研大军中杀出一条血路也必须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得偿所愿顺利考上研究生,自己从现在开始就进入备战的阶段,努力跟紧老师的步伐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开始着手复习之前的内容,把自己以前短缺的`努力都补回来,所谓笨鸟勤飞先入林,自己已经落后很多了,以后要更加的努力才能比别人更早达到目的地。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6

  一、开题申请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惊人发展使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物质领域空前繁荣。但是,人类却面临道德滑坡的世界性难题。我国当代青少年的道德成长理论面临着不容乐观的外在环境,有识之士疾呼人文精神教育、人格精神。

  所以,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对特色小学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发挥文化对于德育的积极干预性,用地域文化巨大的、无所不在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推进德育的深度,增强德育对学生终生成长的影响力。通过这一研究的深入,切实改善学生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生命质量,净化他们道德成长之路上的自由呼吸,使他们在传统与现代问题间拥有自己的价值定位,在他人与自我间追寻道德的理性判断。这一模式的初步建构,可以为面广量大的小学(特别是特色小学)开展长效综合方位的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让德育更富“国情”、“乡情”“校情”、“人情”,关注心灵,弥漫久远。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有资料显示,近五年来,我国德育研究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正完成向实践的转向;二是正走向科学化与人文化的整合;三是表现出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其中,德育人文化色彩的加重正表明着德育目标与方式的双重革新。我校作为中国特色学校,“十五”期间在学校建设走向生本,走向校本,走向智慧等方面进行探新,成果在省内外引起关注。“十一五”期间,我校将进一步走向文化,以此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为本课题提供了内驱力。

  教育界对小学文化涵育已成共识,但如何去推进文化涵育,提高文化涵育的效率,尤其是探索有效的涵育模式,一直是理论界与实践领域的薄弱点,我们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发出,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这方面研究显得极为急迫。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本课题重在进一步深入把握地域文化涵育这一新型德育形式的要义,在实践中发挥其独特作用。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地域文化与德育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常态文化状况中凸显教育影响功能。

  (2)本课题重在研究模式,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是把握地域文化涵育中的各方面要素,协调各要素的关系,从而使主体性德育更加有效。

  2、研究内容:

  文化涵育,指的是利用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施以影响和教育。涵育的含义可见《辞源》。“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修,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也”。也就是说,涵育意近熏陶,是形成人的品德修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小学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的研究,即是要探索小学地域文化涵育的经验型策略,形成一种可供他人参考,借鉴的常规做法。在研究中,要兼顾其它特色小学地域文化共性与个性。

  3、主要观点:

  总体界定:对关于学生与之有关的可能接触到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施加的道德影响及其原因、规律研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主动纳入健康文化滋养的要素研究。

  4、创新之处:

  (1)地域物态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2)地域精神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3)地域制度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4)地域行为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5)其他地域文化涵育模式研究。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模式的研究既是方法研究,也是过程研究。通过研究,加深对德育内部规律的再认识,摸索现代德育的新方法,新对策。

  课题研究中,根本着眼点是学生,学生德育状况的改善是本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我们研究成效的标尺。

  2、研究方法

  (1)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不同地域文化环境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同时期,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指导下阶段工作。

  (2)行动研究法:研究者注意对实验对象的长期观察,并形成一定的个案,为实验的实施顺利进行提供信息,保证课题评价的客观性。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具体情况的掌握和控制,进行归纳,分析,综合,使之系统化,提炼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成果形式

  (1)编印《地域文化中的德育》研究专著。

  (2)优秀少年事迹展示(新人新事事迹材料)。

  (3)地域文化涵育课程及活动现场。

  (4)论文汇编。

  (5)现场问卷调查。

  (6)《文明风景线》录相带。

  4、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5.12—2006.2)

  A、完成方案的制订及课题申报工作;

  B、健全学习研究,交流制度。

  (2)实施阶段(2006.3—2009.12)

  A、组织课题人员学习相关理论,组织参观学习,借鉴他人经验;

  B、在实施研究过程中进行阶段性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不断修正实施方案,促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C、经常收集、整理有关资料,为归纳和分析课题提供实践依据。

  (3)总结阶段(2010—2010.9)

  汇总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好结果工作,为成果鉴定提供服务。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陈峰,《让务实的德育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江苏省“师陶杯”征文二等奖。

  陈峰,《链接地域文化,刷新孩子的道德历程》,盐城市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鲍华俊,《德育课堂实录》,盐城市教育局评比一等奖。

  王丽丽,《德育中的留白艺术》,盐城德育与法制网评比二等奖。

  2、主要参考文献:

  (1)潘月俊:情境德育“指导”学生成长的道德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2004.10)

  (2)吴家魁:品德主动性内化之路。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6)

  (3)华中师范大学《文化涵育创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

  (《中国教育报》2004.10.19)

  (4)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德育的研究》

  3、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参加研究的教师,长期在德育一线从事工作,在德育科研与实践上也取得不少成绩,也大量参加学校德育室的理论研究。有学科教学能手,有校刊主编,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地域文化与德育的结合实践上均取得一定成绩。所有成员均具有本科学历,写作能力强。

  4、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经费预算情况。

  学校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为研究者的检索资料、外出培训和交流、学生的社区实践等提供必要的支持。

  (2)该研究得到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兴平、周卫东、王泽海、丁晓美等人的指导。东台市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联合会等单位提供实践基地的支持。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7

  这学期,是来到北理的第二个学期了。此时冬季刚过,迎面袭来的正是大地复苏,万物尽显生机的初春。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我们的脸上也不再是初来学校的那种生涩和新鲜感了,时间,也不应该再浪费了。

  接下来,我想分为过去和将来两部分来谈一谈我自己。

  过去的回忆。

  初时,不谙世事的小孩子呱呱坠地,纯真质朴,伴着田埂路旁的油菜花海,听着路边老槐树上聒噪的蝉鸣,踏着被雨水打湿的落叶,望着路旁一片茫茫的白色世界,过完了在脑中早已深深烙印的童年时光。而后,到了上学的年纪,一张张有些发黄的毕业合照,一方方在光影里闪烁的课桌,一节节在课表里赖着似乎怎么等也等不完的课,一段青涩又有些懵懂的,似乎有些漫长的少年时光,到了真的过去的时候,却似乎只是一转眼呢。再后来,在书本堆砌的小城里奋笔疾书,在夜深人静的青白色灯光下强耐着睡意看着厚厚的书,在成绩单后或笑或瘪着嘴的憔悴脸庞,那段想来总会不自禁地微笑起来的岁月,就这样也过去了。随着接下来的一个漫长的暑假的离去,已见白发的父母亲人们送别了那些初时的孩子,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了挺大的大学校园里面了。

  过去的回忆,是一座值得珍藏在心底的宝藏。

  拉着父母的大手在老照片那些忘不掉的角落玩耍的日子。

  和舍友们在冬夜暖意融融的宿舍里无所顾忌地谈笑的日子。

  和同学们在夕阳下拉着褐色的影子迎风奔跑的日子。

  和朋友们在假日里空荡荡的教室中感受着窗间透过的淡色阳光,对着课本冥思苦想的日子。

  和觉得很特别的女生在细雨中相视而笑的日子。

  那段,很特别,无忧无虑,清澈的日子。

  我是永远都会记在心底的。

  将来的打算。

  大学四年的生活已经八去其一,高中时,从书堆的缝隙里面夹杂着风声传入耳中的那些老师说过的话,自己曾经憧憬的生活,如今看来,尽管仍是很精彩,但确实是打了不少折扣的了。曾有的种种幻想,如今成了眼前似乎可以碰触到的现实时,终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大多,是被时光的尘土埋没掉了。

  就这样,过去的学期里,自己在假期里定下的纷繁目标,完成的,只是寥寥几个。在此,也不提悔恨,来日再雪此耻吧。

  而谈到对未来的打算,我首先想谈一谈我对于人生的看法。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不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活,是很自然的。但如果我就这样循着别人的路,跟随着熙攘的人群,自以为在努力,在拼搏地前进,那就是愚蠢的了。

  人,或贫或富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或努力或碌碌无为地走完这一生,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在一开始走上这条生命的路,又是为了什么呢?

  看过了很多电影的桥段,在电影里,人的一生,短短的几十分钟甚至更短,就快速地被放过去了,真的很快,看来甚至让人心惊。但如果我们真的是恍惚而迷茫地活着,到了生命最后一刻,蓦然回首,这不甘心的一生,又哪里有几十分钟那么长呢?也许,感觉起来,不过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从生,便到了死?

  这不长的时间空白,我们要怎样填充呢?我的人生,将怎样度过?

  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把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如果我就这样把这番话搬来用来回答“我的人生将怎样度过”这个问题,可以吗?显然是不行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第一视角,看到的人生意义都不会是一样的。我当时阅读至此段时,联想到当时的情景,振奋之下,热血激昂过,但,我却不可能愿意这样度过我的一生的。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故乡美景皆作焦土,目及之处尽皆疮痍,这样的环境,人们的心,没有余地的,是很容易就会凝聚到一起去的,凝聚的那个点,就是解放,就是自由,就是如何让故乡复归往日里的平静祥和。他们的万众一心,他们的坚定如炬的目光,透过那发黄的历史扉页,确实是能够将人一下子振奋的。

  但如今,环顾四周的环境,这样的相对安静祥和的社会,这样的世界,我似乎可以有了选择的余地。

  我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我的人生里面所做的事情,是于我有意义的,我便心满意足了。

  如“人为了什么而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而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何活着,那又为何还要活在这世上呢?就好像,我其实并不明白为何要做一件事,但却要随着大部分的别人去做一样。万物更迭,无论人的生前有多少荣耀,最后的终点,却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为何我们还要苦苦放不下心中执迷的追求呢?

  至此,我便是这样认为的。人生的最基本,也正是最有意义之事,便是了解自己为何活在这世上。又或者,吸引更多的人,聚积更多的力量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前者,我已经做了尝试,但只感觉毫无头绪。有时又有了几点想法,感觉静下心来投身佛教及道家或可解决此困惑。但是终究是心境未到,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朋友之间真挚的感情,却是不忍放下。因此,为了让我心底能够自觉有意义,我便意向选择后者,即吸引更多的人来思考这个问题。

  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有以下几个途径可以达到:第一,建立宗教,借此媒介来传播思想。第二,成为作家,通过出版自己的文章来让大家明白。第三,帮助那些甚至无暇思考此事的人们脱离饥饿和贫穷。这前两种途径,其实实现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而第三种,恰巧符合了社会伦理的成功价值观,因此,不失为一条好办法。

  因此,我的人生应当这样度过,首先,追求如大多数人一样的成功,即金钱名利,再通过自己的金钱名利来救助那些因饥饿和贫穷而无暇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人们。

  而我目前的路,外表看来是与众人无异的了,如何地过,他人自有详尽介绍,在此不做赘述。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8

  关键词:

  选题意义 国内外研究情况 内容 文献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选题意义:

  我国最近几年特大灾害性事故频发,如北京市密云县踩人事件、大头婴儿事件、苏丹红事件、深圳“舞王”事件、山西溃坝事件等等。这些灾害事故的发生与某些监督管理者疏于或懈怠监督管理的义务是分不开的,如果监督人员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绝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在市场经济深化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责任的冷漠、对职责的懈怠,甚至结,疏于防范与监督,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责任事故频发。政府如何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危害,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于疏于职守、懈怠职责、工作中不谨慎、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行为,现代社会提倡以法律的手段——刑罚来解决公职人员的过失行为,追究监督者、管理者的刑事责任,达到有效地预防、减少类似事故发生的目的。但是,在实践中仍有相当一些责任事故难以处理,最后不得不以行政手段解决,导致肇事者逍遥法外,进而难以遏制责任事故的重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归责依据不明确,在引进监督过失理论时大多照搬已有的思想,而不是结合本国刑法的定罪标准——犯罪构成来对行政领导的有罪与否进行认定,以致于监督过失理论的应用性不强。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一起责任事故案例引出深化监督过失理论的必要性,继而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和本质,再结合犯罪构成来分析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以期使“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是监督过失”这一问题更明朗化和具有实用性。

  国内外研究情况:

  自2002—2003年的SARS事件以来,公共责任(类似的表述有行政责任、官员问责、领导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等概念进入了人们的眼界,社会进入了一个承诺“责任”的时代,行政领导责任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么追究行政领导责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不同学者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探知。其中典型的有以下几种:据张成福的理解,可以把行政领导责任分为道德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政府诉讼责任、政府侵权赔偿责任。根据对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相应地,张成福认为对行政领导的非难性源于行政领导不遵守道德规范,决策失误或行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不遵守法定的权限、越权行事,政府和平民的契约性平等关系,政府仅是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法人因为须承担赔偿责任。胡建淼、郑春燕认为,行政领导的责任来源于行政领导的职责,若行政领导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行政领导职责,且这种未履行或未妥善履行的行为属于其主观意志能力范围内,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美国学者特里·L.库珀(Terry L. Cooper)对行政责任做了深入的研究,从行政伦理学的视角出发,认为行政领导责任包括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与外部强加的可能事物相关;主观责任则根植于自己对忠诚、良知、认同的信仰。即库珀认为对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主观上是他们的内心对于忠诚、责任感的价值判断,源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操守和对真善美的行政行为的追求;客观上是他们作为行政领导这个角色所被寄于应有的职责以及其他外部的可能相关事物。

  反思目前关于行政领导责任的研究文献,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进行的,缺乏从个体的角度来研究行政领导责任;多是从正面论述领导责任的重要性,缺乏从否定性惩罚的角度来谈;主要从行政学的角度来研究具体责任追究,缺乏从法学的角度来研究行政领导责任。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试图从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本质和分类开始,再针对现实中对行政

  领导的法律责任追究体系不完善再从法学角度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定罪标准——犯罪构成来分析监督过失理论,以期使“行政领导法律责任的理论依据为什么是监督过失”这一问题更明朗化。因为在分析过程中结合了现行刑法的定罪标准,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对行政领导责任的追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法学论文研究内容:

  一、引言:由案例(“躲猫猫”事件)——引出问题:现实中对行政领导的监督过失刑事责任追究为什么不力?行政领导责任包括哪些?追究行政领导责任的依据是什么?适用范围如何?

  二、行政领导责任概述.

  1、行政领导责任概念

  2、行政领导责任的分类: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三、分析追究行政领导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监督过失理论(从监督过失的构成分析) /falvlunwen/

  1、监督过失的实践和理论来源

  2、行政领导监督过失的构成要件

  (1)监督过失的客体

  (2)监督过失的客观方面

  (3)监督过失的主体

  (4)监督过失的主观方面

  四、行政领导监督过失刑事责任追究的限度

  (1)有限适用信赖原则

  (2)考虑不可抗拒因素

  (3)分清责任主体(编辑:)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例分析法、学科交叉法和文献研究法。

  1、文中先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出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引发对论题的思考;

  2、结合行政学和法学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及其分类;

  3、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监督过失的犯罪构成;

  4、提出在追究行政领导的监督过失刑事责任时的限度问题。

  参考文献:

  1.新浪网页.

  2.[美]珍妮特·V.登哈特 罗伯特·B.登哈特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 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汉语大词典》,第91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

  4.张文显 《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法学论文研究方法、手段及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例分析法、供学科交叉法和文献研究法。

  1、文中先运用实例分析法引出案例进行分析继而引发对论题的思考;

  2、结合行政学和法学分析行政领导责任的内涵及其分类;

  3、最后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监督过失的犯罪构成;

  4、提出在追究行政领导的监督过失刑事责任时的限度问题。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9

  当我踏入北理工校园的那一刻起,我开始明白我已经开辟了一条如火青春的道路。高三没完没了的应试学习生活已经离我远去,迎接我的将是一条我自己选择的值得奋斗的青春之路。我想在自己年迈的时候可以这样对自己自豪的说:我报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我所热爱的事业。

  进入大学,我明白我面临着诸多难题,我必须要克服无尽的困难,绝不能怠慢学习,因为我明白我自己的选择,明白这个专业意味着什么。在北理半个多学期,发现这里牛人专家遍地都是,我发现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所有的课程都是入门容易,深入之后非常困难。课程进度加快,并且缺少了老师的监督,我开始变得迷茫,散漫,原先进大学时的美好期望也抛之脑后了,学习兴趣明显下降,把学习变成了一种任务,得过且过。直到我们进行数学期中考试,在运气的眷顾下我及格了,但是我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水平,我开始自责,父母辛勤劳动送我来北京上大学,我就应该这样回报他们吗?在进行深刻地反思之后,我对待学习的态度端正了,上课时认真听讲,下课按时完成作业。但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够自觉,对于外界的诱惑,自己还没有足够的抵制力。但是值得为自己喝彩的是大一上学期所有课程我都没有缺课过,各科成绩都保持在七十以上。对于学习,我的另一个极大的困难就是英语,上学期英语四级侥幸得过,但是那是靠高中基础,今年六级就不一样了,在难度上有一个质的飞越,靠老本是行不通的,但我对英语实在是毫无兴趣,口语又比较差,所以我只把它当做一种对自已的挑战,我希望自己不会败在这样的障碍下。

  在大学,班级生活和宿舍生活很重要。在集体生活中我也学到了很多,这可以让我暴露出自己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在和同学们的交谈中,总会有善意的提醒和对自己的肯定,这让我非常的感动。在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难免有些小矛盾,如何看待这些小矛盾,如何解决这些小矛盾便是人与人相处的学问,也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它让我学到了眼睛中不能只看到自己,也让我知道了要适当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或第三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我真的很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包容,我知道自己总是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会在宿舍和高中的同学放肆的聊起来,而忽视了休息时间,影响了舍友的休息……这些毛病我都会竭力去改正,我明白真正的成熟是包容,而不是城府。

  大学四年的规划骏马应知前程远,不带扬鞭自奋蹄,做好大学四年的规划,会让我有一个目标,坚持不懈的朝着它奋斗。大一大二是掌握基础的时候,我一定要抓住在良乡学习的机会,把握住这绝佳的学习环境,努力拼搏,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集中精神,抓住老师讲的重点,学习模仿老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还有一点我身体素质比较差,我会利用课余时间来锻炼身体,做到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大三大四去了中关村本部,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我会利用本部的专业设备,体会专业技能的本质,抓住重点,钻透难点,突破新点。做到术业有专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知道自己未来在我手中,我的专业课水平将会决定我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情况。我会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成为将来祖国的栋梁人才做准备。

  在大学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学会许多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和知识不断完善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指导我以后的人生道路。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10

  当我真的进入大学后,我发现,这里的生活和我想象的相差很多,这里并不是自由享受的天堂,每个人生的阶段都有它该努力的方向,关键看你想要怎样的人生,此时此刻我的感触很多,有怀念,有庆幸,有迷茫,有坚定。

  进入大学之前我听说过大学生活的自由安逸,的确,在进入大学的第一个月,相比高中,我真的感觉很轻松自由,但渐渐的是失落和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觉得这样下去很没意思,再没有那种忙碌充实的感觉,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变。在听了老师的一些讲座和参加一些学长学姐组织的一些活动后,我了解到自己需要学习的还很多,我开始了解一些就业方面的情况,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并不是进了大学就有保障,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努力进取,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之,将近一年的大学生活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就这样走向社会,我们什么都不会做。每想到这样的情况我就感到无形的压力,父母辛辛苦苦供我们上学读书,还要担心我们未来的生活,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定的生活,如何照顾我们的父母,想起以前高中的努力付出,想到自己上大学最初的目的,我才开始清醒,决定重拾理想,好好规划大学生活,提升自我的能力。

  我常常在想大学毕业四年后我们会学会些什么,能干些什么,我有什么能力让别人信任我,给我一份工作,我隐隐感觉到大学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我需要锻炼实践能力,知识与能力并不能简单的划等号,如今的社会需要大学生有更多的能力,要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就业、从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还要培养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际能力、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决策力等。 大学生活是与社会生活衔接的桥梁,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要在大学做好准备,好好规划,充实自己。首先我会树立一个积极学习的态度,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大一大二正是知识储备的阶段,我会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同时通过英语的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在这里,我将为我的未来奠下基土,努力学好专业课,勤奋探出人生路。只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永远都只有根基稳固的大厦才能在风雨中坚挺依旧。

  在大三时,我会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了解相关的情况,并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要具有坚持性,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后长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这一年,在巩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走向市场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关系到大四时的求职之路。大三,是不断完善自己的阶段,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努力发掘自我的潜力。然后,凭着之前的储备继续深造,进行研究生考试,毕业后开始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我将会努力做一个真正适应社会的人,拥有一技之长,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尽自己的力量。

  大学四年不算短,但也绝不是漫长,我们有机会好好利用,但也可能就在每天的随遇而安中溜走。四年是我们重塑自我,脱胎换骨的时期,四年会影响我们今后的生活质量,甚至是整个人生的方向。总之,不管在人生的哪个个阶段,我们都要有努力的方向,坚定学习的意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思想,用能力壮大自己的灵魂,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成功是从每一天每一步开始的,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点燃奋斗的激情,坚持不懈,向美好的未来进发,演绎更精彩的人生。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 篇11

  本文主要从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抓学习研讨;抓实践体悟;抓反思重建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中学原一年级160人,原二年级150人,原三年级170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30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

  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 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为。因此,学校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抓实践体悟。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

  “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 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德育答辩开题报告(精选11篇)】相关文章:

德育开题报告04-26

德育答辩论文开题报告参考范文(通用5篇)05-13

开题报告答辩流程模板11-01

德育小课题开题报告11-08

文艺德育开题报告10-31

大学高校德育开题报告09-30

德育特色课题开题报告09-30

德育论文开题报告模板07-26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