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时间:2021-06-30 20:50:00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精选6篇)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精选6篇)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精选6篇)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篇1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并由导师审查批准的学术文件。准备开题过程是导师对博士生进行课题指导的重要步骤,也是师生在所选课题范围内共同切磋,整理、确定论文思路及主线的重要科学活动。

  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向由本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汇报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等,即汇报博士学位论文“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由本学科专家进行集体审议,检查学位论文选题是否正确、研究内容是否恰当、研究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也检查博士生对拟进行的研究题目理解是否深入、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现状了解是否全面、为进行课题研究所做的主观与客观上的准备是否充分等。在此基础上,评审专家还将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论文的科学思路、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提供咨询、建议和帮助,使论文工作的方向、内容和方案更为合理。

  二、开题报告工作安排

  1、博士生必须将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面材料提交导师审阅,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口头报告。

  2、由各博士点组织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博导、教授5~7人,组成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听取博士研究生的口头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

  3、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但一般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应于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

  4、研究方案;

  5、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7、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8、主要参考文献。

  四、对开题报告的要求

  1、在掌握大量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上(特别是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主要研究方法及已有成果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对引用的文献和论述要准确注明出处。

  2、明确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理论水平及实际意义。

  3、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教材、技术标准、产品样本等一般不应列为参考文献。

  4、开题报告应以正规答辩的方式进行。博士生进行口头报告的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书面报告的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五、评审工作

  1、开题报告的评议结果为通过或不通过。口头报告及答辩结束后,评审小组应举行内部会议讨论是否准予通过,并对通过的报告提出补充、修正意见。

  2、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要填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并上报各院(系),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对文献综述、博士生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评议。

  3、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博士生应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阅通过后,交院(系)研究生秘书保存。研究生院定期组织专家小组对开题报告进行抽查。

  4、未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将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进行处理。

  5、博士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其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应与开题报告基本一致。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变动时,必须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保存

  开题报告结束后,评议小组应将开题报告及《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结果》上报各院(系)教学秘书,并由院(系)负责保存至学生毕业后一年。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篇2

  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

  专业:学前教育

  作者

  指导老师:甘剑梅

  论文题目: 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平等问题——以杭幼师院附幼中班为例的研究。

  [摘要] 师生平等一直是教育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课题。本文将研究如何让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平等对待,同时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幼儿的平等性。问题的研究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幼教领域长期存在着师生不平等现象(包括幼儿与教师直接交流时的不平等对待以及幼儿处于群体中时受到的不平等对待),二是这种不平等对待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以及人格等方面造成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当幼儿经常或长期受到不平等对待时(表现为被压抑、歧视和忽视等),可能会对他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如自卑、自闭等。为了让幼儿体验到平等的被对待,教师不仅要调整自己与幼儿的关系,而且要调整好幼儿与幼儿的关系。教师既是与幼儿平等的交往者,又是为幼儿提供平等地位的人,他必须在自由和控制之间把握好自己与幼儿的关系。因而,分析师幼互动中的平等问题,探究促进师幼平等的互动策略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 集体活动 师幼互动 平等 尊重

  一、研究的背景

  现代社会总的进程是一个不断追求平等的过程,对平等的追求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现代性普及教育也一直以实现人的平等作为自己的目标之一。不管教育所处的社会赋予教育怎样的使命,或者教育本身对个人和社会发挥了怎样的功能,教育自身对平等的追求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一系列有关教育平等的政策或运动都表明,教育中一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为它的平等性而奋斗。当我们不断深入的揭示教育教学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时,就正说明教育的平等问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而且问题的不断深化和细致化正预示着思考的深度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社会日趋多元化,提倡和承认人的多样化的平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必然在教育中反映出来[1]。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平等问题也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了出来。目前,有关地区之间教育的均衡化问题、基础教育中的择校问题等体现了人们在各种意义上对平等理念的理解、贯彻和执行。在幼教领域中,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幼儿而都得到发展”,都体现了一种平等精神。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面向少数资优儿童,也不是只抓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儿童,而是要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那就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2]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是儿童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儿童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受到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教育平等的问题作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被提了出来。[3]

  当前。国际对教育机会均等等概念的理解呈现多层次性:由最初的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教育选择的自由、“资源分配的公平”,再延伸到教育过程的平等,重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其他受社会教育机会的均等。[4]

  教育社会学有关微观课堂和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对课堂上不同的儿童所受的不同待遇的结实和分析上,他们从教师对不同儿童的期望、不同的反馈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态度和互动次数等方面揭示了不同的儿童在课堂的境遇。吉内特·柯林斯(Janet Collins)在《你与我交谈了吗?尊重的需要和发展学生自我形象》(20xx)一文中对一个女童的班级生活和学习处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用真实的个案表明儿童与儿童之间、儿童与教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情境、活动等生成关系和关系中的个体的以及个体儿童的学习生活“实践”是如何决定了她的自我认识、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在其中,教师对儿童行为的引导对儿童间合作的环境的建设则可以改变儿童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认同的程度。由此,研究表明教师在实现儿童平等方面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他们必须在自身的行为上积极为改善儿童的处境而努力。[5]

  关于如何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平等地对待儿童(即师幼互动中的平等)的问题的研究也已经由来已久。这种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如何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学习的可能性和机会,比如各种个别化教育、差异教学研究等;二是如何在态度上和具体的交往里公正地对待儿童的问题,比如有关教师期望研究、教师的道德和品质研究等;三是如何促进儿童间友好相处、相互帮助,以形成教育共同体的研究,比如阿莫那什维利的合作教学研究、当代美国提倡的合作学习法等[6],这些研究都认识到了儿童与教师间、儿童与儿童间的平等性的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现在正在兴起的“全纳教育”的研究和实验,也主要是想通过把各类儿童融入到一个集体中的方式,消除由于儿童的分化而带来的标签效应对儿童心理和整体发展的不利影响,让儿童在公同的生活中相互接纳,产生心理的认同。[7]

  (二)国内研究概况

  近几年来,平等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与需求、组织与实施以及教育评价等多个问题。其中,师生平等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受到特别关注。综合起来,这些研究可以用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进行概括。宏观上包括是否能实现平等教育的问题进行的探讨,对地区、幼儿园间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以及对各种出与教育酒会均等目的而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的社会学分析;微观上主要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平等或公平问题的研究,包括幼儿学习机会的均等问题,以及教师如何在态度行为等方面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的问题等。

  这些研究有几个特点:一是宏观的多,微观的少;二是大而化之的观点多,具体分析和考察的少;三是以认知发展为目标的多,关于幼儿情感体验方面的少。[7]这些研究虽然不够全面,但却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师幼互动中的平等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即主要探究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平等问题。在幼儿园中孩子主要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幼儿园集体活动因为时间以及资源的限制都使幼互动的平等问题表现比较突出。因而,本研究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握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所存在的平等问题有哪些?如何能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中的平等。它立足与儿童的平等性和差异性,提出有利于实现师生平等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

  对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中的平等问题研究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理论上,师幼互动中的平等研究有助于幼儿教学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有助于认识幼儿教学研究;实践上,有助于幼儿自身的发展和人格特征的形成,也有助于教师观念与职能的转变,促进幼儿园中良好师幼互动的建立,促进师幼平等的建立。

  四、研究的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阅读大量文献,从中收集国内外有关师幼互动中平等问题的论述,挖掘出有利于形成本文师幼互动的观念、理论和实践方法;另一方面,运用观察法、访谈法(非正式访谈)深入实地(附幼)研究,随机抽取一个中班,以这个班的35位幼儿和2位老师为研究对象,了解教师对幼儿态度和观点,为文本提供思路和问题意识,力图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有所新发现,发现“真问题”。

  在文章的呈现方式上,尽可能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以理论性的评析和思想为主线,把理论建构在对个案、事实的分析和思考之上。

  五、论文提纲

  全文主要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

  包括本课题提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及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对关键词进行界定即所说的集体活动是指什么,师幼互动指什么?平等的内涵是什么?)

  第二部分: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中平等问题的现状研究(以附幼中三班为个案) 包括不同类别师幼互动主题事件中的平等问题、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行为类型(平等与非平等的行为)、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幼儿园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中平等问题的现状成因分析

  包括文化的影响、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四部分:建立良好的、平等的师幼互动的对策

  提出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正确认识教育中的控制因素、提高教师素质的对策来改善师幼互动。

  六、论文进度安排

  预计在20xx年x月底前完成论文初稿,在20xx年x月底前完成正稿。

  七、注释

  [1]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xx,第1页。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第61页。

  [3]冯哓霞,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的民主化,学前教育研究,20xx,2。

  [4]同[3]

  [5]同[1],第7页。

  [6]同[1],第7页。

  [7]同[1],第8页。

  八、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第1版.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xx.

  (4)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论文,20xx.

  (5)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6)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7)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8)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研究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9)邓艳,绵阳市城市幼儿园师幼关系的个案研究,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xx.

  (10)Janet Collins,Are you talking to me?The need to respect and develop a pupil’sself-image,Educational Research Vol.2 summer 20xx 156-166.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篇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特征。其实,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人文性侧重教育学生,培养和滋润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策略,大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在富于情感的状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语文素养,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有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目标,情感目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寓情感教学于语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中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情感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重要标志,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观念上认同了这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将情感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附庸的状况依然存在。恰当的教学策略对于中学语文情感教学广泛而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现状亟待改观,由于教师对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全面,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等到原因,在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轻“情”的思想,有是情感教育被德育所替代,情感教育变得“戒律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脱节,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发展。把情感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达到让学生“知”“情”同步发展的目的,进而让教育行为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意”和“行”。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情感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还有对学生自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之前,可以看到国内外的教育家们已经有了诸多的理论,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知学、好学、乐学”到当代著名教授卢家楣的“情感教育心理学理论”,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愉快教学”到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动机原则”,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我们进行此次课题研究的不竭源泉。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将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崭新亮点。

  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及预计突破的难点

  1、基本内容

  首先对古今中外的情感教学理论进行梳理,明确情感教学的内涵、特征,然后分析并指出语文情感教学的功能,并重点分析语文情感教学现状及主要原因。最后以现代教学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原理等为理论依据,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发挥教师情感、中学语文文本富含的情感以及各种情感教育有利因素的作用,形成可行性方案,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2、研究重点

  发掘教材情感生发点,以情引情;发挥教学者的情感教化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潜能。

  3、预计突破的难点

  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语文情感教学的探索,提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具有普适性的策略。

  四、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拟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实践法、行动性研究、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情感教学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将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与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及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等方面相结合,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对中学语文情感教学进行新的探讨。

  五、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按照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研究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一: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理论依据的学习阶段;(2011年4月——5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内分工,明确研究任务。

  2、组织语文教师学习情感教学理论,阅读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研究的相关期刊文献。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篇4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篇5

  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博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修业三到六年的一个总结性文本。不能如期完成论文是博士生超年限培养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博士论文质量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开题报告阶段作为博士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开题报告的写作与提交,在学位论文写作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一、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重要性。

  较之学士论文与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论题更开阔、更重大、更深刻,能够体现作者达到的学术深度与精神境界。一部博士论文的完成、答辩与出版,对于它所涉及到的学科之建设与发展,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重大的作用。

  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必要环节之一,对于博士生的成长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博士教育是一种高学历的教育,博士论文是一种高规格的学术论文。

  第二,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先导;

  第三,为博士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方向。

  由此看来,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实质上就是博士生对自己论文的选题之价值性与可行性进行初步的论证,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自己的辩护文本进行论证。另外,开题报告和我们日后的博士论文关系密切。首先,开题报告明确了我们博士论文研究的方向,把我们要研究的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其次,开题报告的主体内容也就是我们博士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开题报告就是要围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进行全方位的、全息相的、全系统的论证。第三,开题报告的观念、方法和提纲式决定博士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关系是互相牵制,互相发展的。由此可见,开题报告会对于博士论文的写作,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与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开题报告本身是不是具有合理性、逻辑性与科学性,则是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成与败的`关键中的关键,核心中的核心。

  二、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的特点。

  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2级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上,有9位博士生进行了开题报告,此次九位博士生所提交的开题报告,从总体看,选题广泛,论题新颖,问题突出,观点鲜明,研究方法有所创新,形成了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选题的合理性。博士论文的选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现成的判断、众人的解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挑战,并且要有理论上的创见。前人已经研究很充分并且得出结论的,就没有必要再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

  第二,选题的可行性。一个不恰当、不可行的选题,足以影响学位论文写作的成败。此次开题的九位博士生所研究的对象,涉及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等文体,涉及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别文学。他们研究的对象在文化身份上具有多样性,有日裔英国作家、印裔英国作家,作家与他们的作品都具有一种跨文化的背景,因此它们多半存在重要的特点与重要的问题,经过导师们的论证,认为这些选题都是具有重要性的。

  第三,批评方法的多样性。九位博士论文的论题在研究方法上都比较明确,他们分别使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和文本审美批评方法等来研究具体的作家与作品。

  第四,问题的尖锐性。在此次开题报告会上,导师们在讨论每一位同学博士论文提纲的时候,往往提出一些很尖锐的问题,让当事者有所警醒、有所反思。有的论文研究问题涉及多个层面,最终没有回到文学而迷失了自己,有的涉及面太广而没有个性与深度,有的涉及问题太多而没有突出自己的问题。特别有的论文没有把文学当文学、没有把文学当艺术,认为这样的研究对于文学与美学研究没有很大的意义。

  第五,学术探讨气氛浓厚。

  以上五个方面,可以说明华中师大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学术环境与优秀的学术品质,足以让我们受到强烈的感染、诸多的获得教益与深厚的启示。

  三、博士论文开题报告反思。

  此次开题报告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提纲结构不够合理。从此次开题报告的提纲中可以看出,有的论文结构不太合理:研究莫尔诗歌关于“形式”与“伦理”对话,就表现出某种非逻辑性,因为形式与伦理之间是一种非对等的结构关系。论文应该以伦理为中轴和逻辑主线,将诗人不同时期所采取的诗歌形式来进行阐释,要说明的是一个艺术审美特点的问题;可是,作者不仅只提出了概念而没有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其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待商榷。研究哈代小说地理景观的论文,也存在某种“人与景观的对视”内容,于是就存在一种不对等与不统一的问题。谷崎润一郎早期 20 篇短篇小说模仿痕迹较重,为何只研究早期小说而不研究后期小说,只研究小说而不研究他其他的作品,也缺少必要的逻辑说明,同时,此位作家一生迷恋于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在其小说作品中一直存在,只是关注其早期短篇小说,不足以说明中国元素的形态与成因。

  第二,问题意识不够强烈。年鉴学大师费弗尔说,“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就没有史学。”[2]那么到底什么问题意识呢?有学者认为问题意识就是“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产生了认知冲突,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景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返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不断地积极地思维,直至问题解决”。[3]对于某一个问题要勇于挑战成见,才会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学术研究中,问题意识往往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是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需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从景观视角研究哈代小说是一种创新,然而如果研究没有回到文学本身,并且以此说明哈代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就可能会让我们的研究不是很到位。当然,也有问题意识比较强的提纲,如陈富瑞与张一鸣等。提出问题要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从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体确定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一过程对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4]51。如陈富瑞提出的家、家园、家国等问题,张一鸣提出的天体学、景观学和地理学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为曾经被广大研究者认为某些作家或某些领域的研究已经是陷入死胡同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让人感觉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三,研究综述比较空泛。在开题报告里,博士研究生一定要考虑到搜集的资料是否全面、权威,综述研究是对研究背景的准确界定的依据,也是博士论文研究的第一步。研究综述并不仅仅是为了陈述信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你的研究是有意义与有价值的,同时也是为了说明你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更是为了说明是什么支配你关注那些问题,又是什么使你放过了另外一些问题?有研究者指出,“针对某个问题所作的相关的文献综述可能会发现这个问题尚未被解答。当发现这个空白之后,文献综述通过分析该问题和相关假想是如何被讨论的,以及发现过去所用的抽样、选址和其他重要背景,可以帮助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及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方案”。所以,研究综述最后要归结到前人的研究盲点上,那样一些盲点以及你所发现的种种空白、缺失和疏忽,正是需要你大展身手的地方。前人的研究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研究的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知识互相诠释的过程,一种知识的形成总是“通过另一个既是次要的又是重要的、既是隐蔽的又是基本的意义的话语之明确意义重新整理”。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 篇6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在二战期间创作的一部蕴含着丰富哲理的童话。它是20世纪欧洲文学殿堂中一部具有特殊地位的作品,以充满智慧光芒和人性本真的童话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的理性思考。不论对孩子,还是对成人,它都具有十足的魅力,其主要原因在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这本小书充满了深广的哲学内涵和广泛的象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书中纷繁的意象,来分析《小王子》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解读作品的深层内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被誉为“法兰西玫瑰”的《小王子》自问世以来,深受儿童和成人的喜爱。 至今,已有很多作家从不同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的内涵,如“生命哲学及现代意义”、“爱与责任”、“成人与儿童的关系”等。1967年,保罗·韦布斯特研究了小王子的生存与死亡,他认为小王子的生存与死亡象征着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历;在国内,凌学东从象征手法的角度研究《小王子》;李千钧和李欣研究了《小王子》对后世的告诫:远离异化,回归本真;2005年,廖莎莎揭示出了《小王子》的现实意义,她认为作者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一时代人类社会的问题;姜雅珉以探索爱的角度来解读《小王子》,强调了爱的逃离和回归。

  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小王子》的象征是全方位、多层面的,而且其运用的象征又是扎根于现实的。不过,其中有的直白,有的含蓄,有的寓意深远。这篇童话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升华的人生哲学的集中表现,在简洁浅显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对人类成长体验,生存意义和情感的深刻反思。作者透过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向人们传达真实的人生感悟,因此,其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丰富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探寻。

  三、研究方法步骤

  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小王子》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对这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与思想内涵作简要概述,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关键,即对《小王子》中的象征做分类阐述与分析,包括三类象征:第一类象征直白而透明,如国王、地理学家、点灯人等,他们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与普遍意义;第二类象征需要经过仔细思考、反复揣摩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如“蛇”、“狐狸”、“玫瑰花”等;第三类象征具有深层意义,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深入挖掘才能领悟其中的深刻寓意。第三部分是对圣·埃克苏佩里写这部童话的用意的分析及其丰富文学内涵的阐述。最后一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揭示《小王子》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ittle Prince

  In the Little Prince, the use of symbolism by the author states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symbolic meanings to expresses deep significance of life and rich literature connotation.

  I. Introduction

  A.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B. The Main Idea of the Book

  C.A General Evaluaion About the Book

  II. Three Kinds of Symbolic Meanings in Different Levels

  A.The Straigtforward and Transparent Symbolic Meaning

  B.The Symbol with Complex and Difficult Meaning

  C.The Most Profound Symbolic Meaning to Understand

  1.The Little Prince Standing for Author’s Dream

  2.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ner Worlds of Chlidren and Adults

  3.The“Desert”, Symbol of the Paradise on Earth

  4.The Death of the Little Prince Symboliz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Life III. Intention and Connotation

  A.The Author’s Speculation About Life

  B.The Significance of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 Realistic Meaning and Philosophical Meaning

  IV.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ntoine de Saint-Exupery,The Little Prince. Rene Testot-Ferry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8.

  Webster, Paul.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Little Prince.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3.

  Fromm, Erich. The Art of Loving.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006.

  Fromm, Erich. To Have Or to B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05. 安德烈·莫洛瓦.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利.(袁树仁译) [M]. 漓江出版社,1987. 安德烈·莫洛瓦. 从普鲁斯特到萨特(袁树仁译)[M].桂林: 漓江出版社,1987. 姜海涛.在星群中找到的真理:试论《小王子》中的意蕴[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4(1):59-62.

  郑玮. 爱的落叶归根—论小王子之死的象征意义[J].法制与社会,2010(2): 244-245.

  廖莎莎.一部留有时代烙印的畅销书:浅析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利作品

  《小王子》的象征意义[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7-141.

  凌学东.浅析〈小王子〉中的象征主义[J].零陵学院学报,2005(1):93-95.

  李千钧,李 欣.《小王子》的告诫:远离异化,回归本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95-97.

  姜雅珉. 爱的逃离和回归——以探索爱的角度来读《小王子》[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4):54-56.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精选6篇)】相关文章:

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审查方式12-01

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格式要求11-29

如何写作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12-2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格式及要求集锦10-30

研究思路及框架优秀开题报告集锦10-28

关于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审查方式10-15

开题报告研究意义08-17

开题报告研究措施08-11

精选《小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开题报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