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1-06-17 18:40:08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文学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文学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文学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哈姆雷特形象的接受与误读

  1、题目来源、研究目的与意义:

  (1)题目来源

  文学院老师指定题目

  (2)研究目的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塑造的最高成就,是天才的艺术家深刻而周到的手笔所雕塑的一个真正的人。由于《哈姆莱特》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对人类生活的高度概括性,以及悲剧艺术和语言艺术的丰富性和完美性,400年来,它一直震撼着各国读者的心灵。而对于哈姆雷特这一人物形象人们对其的评价不一,众说纷纭。国内学者哈姆雷特性格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颇多。鉴于此本文意在梳理五四运动戏剧引入以来到当今人们对哈姆雷特形象的研究资料同时结合典型时期的特定背景来为大家解读哈姆雷特形象的接受与误读 。

  (3)研究意义

  哈姆莱特形象以其矛盾复杂的内蕴为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其善恶兼备的道德取向和矛盾偏执的性格,由此构成了哈姆莱特形象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而这正是哈姆莱特形象魅力所在。通过对国内学者有关于哈姆雷特形象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理清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取向展现人们对哈姆雷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同时深入挖掘带给人们这种“接受”和“误读”的根源何在,也使得哈姆雷特这一形象在人们心中更加饱满和鲜活。

  2、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马家骏.论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形象[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7(04)

  [2]李振中.正义之辨.哈姆雷特形象的再阐释[J].外国文学.2009(03)

  [3]李伟民.何处是安妥灵魂的精神家园——哈姆雷特形象认识辨析[J].四川戏剧.2003(06)

  [4]俞建村.论哈姆雷特及其人性中的恶魔性特征[J].戏剧文学.2009(03)

  [5]蒋高峰,黄新叶.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分析 [J].南昌高专学报.2011(02)

  [6]丁伟.哈姆雷特跌宕的性格因素分析 [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3)

  [7]杭海,侯晓之,王国栋.透过中国侠文化看哈姆雷特[J].华章.2011(18)

  [8]幸香兰.一千个观众眼中缘何一千 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性格问题新论[J].电影文学.2008(24)

  [9] 陈涛,李伟民.论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兼论苏联莎学对中国莎士比亚研究的影响[J].青海师专学报.2002(02)

  [10]杨慧林.诠释与想象的空间批评史中的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J].外国文学研究.2006(06)

  [11]潘薇.20世纪上半叶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的传播[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03)

  [12]郭冬女.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13]叶庄新.从戏曲到新剧的一座桥梁——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传播的最初语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14]任宗仪.莎剧20世纪初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条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15]李伟民.艰难的进展与希望——近年来中国莎士比亚研究述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01)

  [16]邓宏艺,白青.欧洲文义复兴文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17]李伟民.阶级、阶级斗争与莎学研究——莎士比亚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 [J].四川戏剧.2000(03)

  [18]李怡,颜同林.人文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19]李伟民.莎士比亚在中国政治环境中的变脸[J].国外文学.2004(03)

  [20]王忠祥,杜鹃.《外国文学研究》与莎士比亚的情结——兼及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J].外国文学研究.2004(05)

  3、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1)国内

  《哈姆雷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之作,当代学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确定了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对它进行了研究。以下是部分相关研究篇章如孙艺风的《哈姆莱特的复杂性格与自杀倾向》(《名作欣赏》1995年第6期)认为哈姆莱特是一个思考者,而不是一个行动者。罗志野的《重评〈哈姆莱特〉》(《南昌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借用精神分析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从弗洛伊德以来的伊狄浦斯情结论是伪科学。《世界电影》1996年2、3期发表了法国雅?拉康的《欲望及对〈哈姆雷特〉中欲望的阐释》,拉康认为“哈姆雷特是欲望的悲剧”。李枝盛的《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历史必然——哈姆莱特悲剧琐谈》(《九江师专学报》1996年第2期)认识到哈姆莱特的复仇,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他无力勇敢地同封建主义作殊死地斗争,这就暴露了其害怕人民的本性,最终也就背叛了人民、背叛了时代。哈姆莱特的悲剧,既是他性格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悲剧。

  近年来基于对“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客观的受害者、多愁善感的梦想家、过度忧郁的牺牲者、俄狄浦斯情结的牺牲者”等这类哈姆雷特传统形象的研究基础上国内学者力求选取新的角度对哈姆雷特形象进行全新诠释。这其中有选取哈姆雷特的行动、台词、性格三方面兼及适当的`文学批评方法进行分析将哈姆雷特从迟疑延宕犹豫不决的消极形象重新定义为一个具有智慧、勇气以及血气方刚的立体化形象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也有学者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大胆提出质疑选取对自己有利的佐证材料来论述自己对哈姆雷特形象的新解读等等。

  (2)国外

  莎士比 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对于这部戏剧国外学者从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矛盾的性格特征以及悲剧性产生的原因等不同角度进行过细致的阐释。而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形象的研究学者们则各持己见。比如在17世纪晚期,哈姆雷特通常被理解为“富于生气、勇敢和英雄气概”而歌德1795年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也“让一个脆弱、敏感的哈姆雷特更为出名”。苏姗?伍福德认为19世纪的哈姆雷特越来越“带有浪漫派的性格,反叛政治法律制度,与堕落的社会格格不入”。在20世纪莎评中影响最大的布拉德雷则采用心理学观点认为哈姆雷特有“忧郁症”,逐渐形成忧郁王子的形象等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哈姆雷特》这部不朽的佳作为后人提供了展开和印证自身想象的空间使得莎士比亚的魅力历久弥新!

  4、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主要研究内容

  哈姆雷特形象的接受与误读

  (2)关键问题

  人们对哈姆雷特的评价不一,国内的学者对其研究成果颇多。面对繁杂的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归纳总结形成该类形象解读的隐含实质根源是解决本篇论文关键问题。

  (3) 解决思路

  首先明确资料的内容范围:五四新文化运动戏剧的引入到当今有关于哈姆雷特形象及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发展现状的资料。

  其次提取归纳有效信息:阅读相关资料对各个时期人们对哈姆雷特形象的解读归类总结然后针对典型的形象解读找出其映射的特定社会文化背景。

  最后可适当参考传播学、接受美学等各方面资料并结合中国当时特定社会文化大背景,研究人们对哈姆雷特这一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5、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需的工作条件及解决办法

  通过去图书馆、上知网、购买相关图书等查阅大量资料,通过与指导老师见面交流、电话联系等方式获得老师的有效指导。论文写作,制作电子文档及打印成册。以上需要图书馆借书证一张,可联网的计算机一台。

  6、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

  2013年12月16日——2014年3月15日:查找、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参考资料。

  (2)撰写阶段

  20XX年3月15日——5月8日:完成初稿

  20XX年5月8日——5月18日:完成二稿

  20XX年5月18日——5月25日:完成三稿

  20XX年5月25日——6月8日:定稿,完成装订,上交论文。

  (3)答辩阶段

  20XX年6月14日——6月19日:论文答辩

【文学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建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3.舞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毕业论文通用开题报告

5.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南

6.生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8.文学系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

9.有关毕业论文开题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