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20-08-05 20:47:30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阅读查看。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

  习作是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的全面体现,更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综合反映。现今小学作文教学中过高的习作要求、封闭式的教学,脱离实际的命题,批改时的求全责备等原因,使得学生十分害怕习作,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的学生在习作中产生了畏惧、厌倦、失望等心理障碍,从而使学生的习作陷入尴尬状态。

  虽然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做了许多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仍非常缓慢,作文教学大多数还处在无序、无法的状态中。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习作存在心理障碍。

  1、畏惧心理。学生习作中有恐惧心理,不喜欢上习作课,不愿写习作,把习作课称为“黑色课堂”。而那些单一、死板和陈旧的命题则是引起这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

  2、畏难心理。感觉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而又体会不到习作的成就感,视习作为畏途,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3、应付心理。由于习作成绩不佳,习作给他们的只是苦涩滋味,而他们又无法摆脱这种现状,只能被动应付。

  4、依赖心理。由于学习不得法,一写习作,东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师和家长指导。

  5、对抗心理。由于他们所写的习作很少获得成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人冷落的气氛中,逐渐产生了压抑心理,写作时胡涂乱写。

  6、厌倦心理。从目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认为习作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习作。

  7、失望心理。习作困难大的学生,由于他们对习作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而产生的失望。

  二、 小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了限制,写作时,没有合适的材料,无从下笔。从而打击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教学任务繁重。师生们为了应付考试,整天都围绕着课文、试题忙得不亦乐乎。学生整天被繁重的作业所困,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而学校又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不组织校外活动。

  一、习作教学的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我们今天的习作教学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学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于是,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变得“为教学而教学”,我们农村的孩子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写出来的习作枯燥乏味。就本次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小学生的习作教学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一)老师的教学情况:

  1、教师忽略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

  教师没有把习作看作是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渠道,没有倾听学生真情实感的诚意和愿望。教师不重视去调查学情,而重视去猜测去年考了某某类的题型,今年会考哪一类的,习作教学目中无人。教师让写的题目是学生不想写的,题目太难,无从下笔:要求太高,难以达到。在调查中,有80%的教师不考虑学生实际,而是以单元习作训练题为主。

  2、教师过度地将自我意识强加于学生。

  在我校,由于教师年龄结构不同的现象。一些年纪大一点的教师由于历史原因,用当地的方言来教学,对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研究,甚至一直沿习那种传统的古老的“我怎么说的你就怎么写”的方法强加于学生;一些教师还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优秀习作选上,一上习作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规定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作了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表达。总体上还是“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起草—誊写—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结构。

  3、教师对学生实际认知的`“狭隘”理解。

  命题式习作的“题目+要求”的格局,使学生习作前必先花功夫去揣摩意图,弄清要求,然后再:“代胜任立言”,诸多束缚,放胆不得,犹如带脚镣跳舞,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有的老师不把小学生的习作当作习作,搞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加压加量的“开发”,要求立意深,选材新,内容有意义等,拔苗助长,学生思来想去不敢动笔,习作成了苦差事;教师不给学生以选择表达形式的自由。

  4、教师写作评价的“一刀切”。

  教师训练的主流拘泥于记叙文,单一的训练形式很难调动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不少教师放不开胆子激励学生爱说、多说、大胆说、说自己的话。训练中或在一句话上“精雕细琢”,动不动以“请说完整”、“请说连贯”要求学生,学生真是“未出师时心先死”,哪里还敢开口?或让学生鹦鹉学舌,词非己出,毫无个性可言;习作教学中缺少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对习作修改的评价;缺少学生自评、互评环节。不是指导学生自己去评价成败得失,而是以教师的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将学生习作改得一片狼籍,或如一位鲜血粼粼的伤者,“惨不忍睹”,凡此种种,使习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教师如此捆绑式教学,学生如何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何能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极力创新?

  (二)学生的情况:

  1、学生的习作中表现的问题。

  (1)对习作的畏惧、厌恶心理。问卷显示,不喜欢、害怕习作的学生,约52%,且有随年级增高之势。

  (2)对习作的懒惰、依赖心理。这种心理表现于习作的全过程。注意观察并有兴趣占11%,缺乏观察兴趣、不注意观察的占37%,观察时能展开联想、想象的占17%,看了没想的占34%,及时将观察记录下来的27%。

  (3)感情淡漠,没有真情实感。不少学生习作或感情漠然,辞不言情;或者笔是心非,失真失诚。例如高年级学生写升旗仪式,文中只有升旗的简单经过,却没有那种激动的心情和观看时的感受和想象,似乎这件很有意义的事,并未掀起小作者心中的波澜。还有一些习作,初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一旦细查,发现这些文章大都是抄来的。仅六年级从报刊上抄来应付的占57.2%;再如某校五年级一篇«写一件难忘的事»,一半以上学生写假事假经历的“胡编式”习作、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习作、全文照搬的“移植式”习作,没有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没有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没有经过自己情感的撞击,难以产生那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直接交流时的愉悦感和表达冲动。

  (4)考试应付,奉命习作。一名习作能力很强的六年级学生却以一篇被评为“优秀”的习作应付了同一年级中的三次考试,其原因是“要保证不丢分,保住名次”。学生中为老师而习作的被动心态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分数的价值比自身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在学生心中占有更高的地位。这部分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从而把自己沦为分数的奴隶。习作成了强制性训练,自然就是“奉命”勉强而为之作了。这样看来,高考习作答卷中那些为数不少的考生为了感动阅卷老师,不惜让自己亲人先得“绝症”或“死亡”的假习作就不足为奇了。

  2、学生习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1)过多限制导致学生习作无自信、苦于书面表达,更谈不上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了。

  在农村,村里大多没有可供人们娱乐的公共场所,生活相对单一,学生相对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教师题目的单一限制,“写一个难忘的人”或“写一件难忘的事”写出的文章大多雷同甚至千篇一律,缺乏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内容。

  (2)课外阅读量少,平时语言材料积累匮乏。

  农村学生的课外读物极少,农村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师生们整天都围绕着这几篇课文,忙得不亦乐乎。从抄写生字抄写词语,又从抄写课文到抄写词语解释,学生整天被机械重复的作业所困,又哪有时间去读课外书?人手一本的《小学生导刊》被束之高阁,甚至连《新补充读本》也无暇顾及。现在,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领导、教师怕学生外出活动出事,干脆不组织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学生胸无点墨,何来妙笔生花?因而,学生写出的习作语言贫乏、平淡,内容空洞无味。

  (3)不能根据习作内容的表达需要,分段表述。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习作大多一篇习作只有一个自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大半是不管什么习作,都死定分为三段:开头一段,中间一段,结尾一段。或者想什么时候分就什么时候分,不会用过渡句把文章连贯起来。另外,许多学生的习作,记事纯粹记事,平铺直叙,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一律没写,都是“流水帐式”的。

  (4)不能修改习作中明显病句,不会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大部分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本地方言交流。因受方言的影响,学生在习作中常用本方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写习作,因而语病较多。另外,很多学生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段话中,中间停顿都用逗号,句末一律用句号。或者想什么时候加标点符号就什么时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

  综上所述,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习作不健康心态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心理,导致了学生怕写习作,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滥造。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题提出的意义

  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学生今后在写作上能否有所作为的关键,需要慎重对待。为了改变现今作文现状,切实提高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觉写作的习惯,使学生不再怕作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运用学到的写作知识综合地表现出来。因此,我校提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研究目标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开展的一些列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指导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作习惯、自觉的习作意识。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授写作技巧,逐步提高习作的能力。

  研究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应用课堂所学的能力、督促学生不断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主要是读、写能力,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各人的个性潜能、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无限相信兴趣的力量,让我们竭尽所能,努力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习作教学改革要从根本上扭转小学生普遍存在的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抄袭、杜撰等现象,就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设条件,努力实现教师习作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习作个性化同步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让他们从中得到快乐。因此我将研究问题确定为:促进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的策略,发展教师对学生个性化习作的指导。因此,我计划从以下方面研究、改善习作起步阶段的困惑。

  研究内容:

  ㈠明确要求、不拔高。作文训练自然有习作技巧,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要求。但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尤其是中年级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句句具体清通则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应该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

  ㈡积累素材,有话说。为了避免虚假作文的现象、避免抄袭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捕捉生活材料则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节:观察生活习作;先实践后习作;抓住时机习作;创设情景习作。哪些事值得学生去细心品味?哪些事又会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必须是亲身经历的事情。第二,生活中新鲜有趣的事容易吸引他们。第三,特别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感受深刻。第四,能使孩子产生丰富联想的事物,容易感受深刻。

  ㈢写出真味,能讲出。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自我成长,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充分体现写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本意。这样,学生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病呻吟的文章了。写独特感悟。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的独特感悟,才能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上,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

  ㈣学会修改,能讲清。很多学生写完作文就交给老师等待结果,自己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依赖了教师。他们不明白好作文往往是修改出来的,修改的能力是写作能力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标准在中年级的习作要求中提出了:“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培养互评互改的能力,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同时,修改的过程也是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会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㈤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巩固发展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行动满足于反馈,会使学习的动机愿望得到强化,使兴趣转化为动机,或直接加强动机”。

  可见反馈对培养兴趣的重要性。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习作的批改要越快越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还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正面的反馈,以激励为主,因人而异,注重闪光点。这样可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断地巩固发展自己写作的兴趣。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克服学生习作心理障碍。

  学生习作中有恐惧心理,不喜欢上习作课,不愿写习作,把习作课称为“黑色课堂”。而那些单一、死板和陈旧的命题则

  是引起这种心理反映的原因之一。同时,感觉无话可写,无从下笔,而又体会不到习作的成就感,视习作为畏途,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由于习作成绩不佳,习作给他们的只是苦涩滋味,而他们又无法摆脱这种现状,只能被动应付。由于学习不得法,一写习作,东翻西找仿抄或依靠教师和家长指导。由于他们所写的习作很少获得成功,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人冷落的气氛中,逐渐产生了压抑心理,写作时胡涂乱写。从目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习作兴趣不高,认为习作是一种苦“差事”,讨厌习作。习作困难大的学生,由于他们对习作的厌倦、畏惧心理长期未能得到矫治,而产生的失望。

  二、 小学生生知识面窄。那么就要解决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问题,要摆脱没有合适的材料,无从下笔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要解决应试教育教学法,不能整天都围绕着课文、试题忙。让学生整天做大量的作业,没有时间去读课外书。学校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题研究的方法

  1、 实验法:教师研究出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学生作文教学实际中,用实践检验真理。

  2、 行动研究法: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积累素材,指导技法,习作练习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课题组将不断地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充实,以便更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相关作文教学理论,小学生习作心理探究,特别是作文教学技法指导的相关论述、

  观点、研究成果等,提高课题组研究成员的理论水平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

  4、 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肯定实验研究成果,发现问题,修正实验方案,总结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研究思路:

  了解研究对象;探索研究形式;制定研究计划;进行个案研究。

  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研究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

  ⑵行动研究法:积极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教学机制。

  ⑶个案分析法: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⑷经验总结法:注意收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

  ㈠准备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8月)

  1、学习小课题研究理论设计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方案。

  2、参加相关各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活动。

  ㈡实施阶段: (20XX年9月——20XX年9月)

  1、研究学情及下学期的课文篇目,确定课文这个范本能给学生提供怎样的写作知识与技巧,学生需要怎样的写作上的相关知识,制定周记写作计划,查找所需资料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2、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并付诸实践。

  3、及时记录实践体会,进行思考修改、提炼总结。

  ㈢总结成果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和呈现,撰写研究论文或结题报告,优秀作品汇编,成果上报,交流。

  八、通过研究要达到的目的效果、成果

  1改进课堂阅读教学,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2提高教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形成1或2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

  八、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

  1、选题论证,资料收集,分析研究。

  2、方案制订,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

  4、制定课题研究相关计划及实施细则

  (二)、实施阶段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评估阶段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九、预期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课题论文、教学随笔案例汇编

  3、学生优秀习作汇编

  4、课堂教学展示汇报

  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收集资料、调查、分析、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及确定研究对象。

  ⑵初步试验阶段:完成试验任务、做好记录。

  ⑶调整改进阶段:总结实施状况、成效、不足,调整试验方案。

  ⑷二次试验阶段:有针对性地完成本阶段目标及总目标,撰写论文。

  ⑸总结提升阶段:完成结题报告及工作报告。

  实施步骤

  我将分三个阶段,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教育科学研究手段进行本课题研究,历时一年。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3月)

  1、选择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2、理论学习,准备开题。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月)

  (1)举办理论培训武装实验教师。

  (2)开展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习惯、习作效率等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3)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成果,作好每学期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申报结题。

  (3)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1、撰写研究论文获研究成果报告。

  2、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和学生习作。

  3、学生、教师专项作品汇编。

  4、提交调查报告。

  5、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1、提交调查报告、研究成果报告。

  2、公开发表研究论文和学生习作。

  3、学生、教师专项作品汇编。

  4、完成教师随笔、反思记录集。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0-25

小学教学课题开题报告08-17

研究课题开题报告08-14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11-05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形式11-05

舞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8-30

高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8-28

小学教学的课题开题报告08-14

教学课题开题报告09-28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