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现状分析

时间:2020-10-27 18:47:11 职称论文 我要投稿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现状分析

  学术学位(academicdegree),又称普通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等级。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起,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2011年继续推行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政策,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培养特定高层次专门人才。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教育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现状分析

  摘要:学术学位教育与专业学位教育属于同一学历水平的硕士研究生的不同培养方式与类型,随着近些年来高等教育体系的逐步完善,学术学位教育的主导地位在逐渐变化,招生的数量和比重逐渐减少。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较为迅速,专业类别已经拓展到四十个,招生数量增长较快,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在培养方法与教育模式上的区别也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培养教育目标、招生方式与学制年限、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导师制度与指导方式和论文的质量评价等方面。

  关键词:学术学位 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

  学术学位是培养能够达到某一学科领域特定要求的,能够进行理论与学术研究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一种学位类型。我国自从1978年恢复硕、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以来,一直将学术学位教育的教学模式作为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方式与类型。

  专业学位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对社会上某些职业类型的特殊需求,而着重培养与塑造具备较完善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能够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职业领域进行实践工作,具有高学历层次的专业工作者的一种培养模式与学位类型。我国从1991年开办工商管理硕士(MBA),开始探索专业学位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到现在,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专业类别已经拓展到了四十个,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专业学位教育稳步发展。

  一、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1)招生方式与学制不同

  学制是指接受研究生学位教育时应遵守的受教育年限要求,在时间设置上相对比较固定,主要依据专业性质和学习方式来制定。

  学术学位教育的招生主体一直是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培养年限一般是3年制,学生主要是以全日制学习为主。

  专业学位教育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一种培养类型,招生主体很广泛,可以是应届、往届的本科毕业生,也可以是以本科同等学历的身份报考。专业学位教育可根据各学科类别不同的学科特点、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确定学制,一般学制为2至3年,如美国大多数专业学位的学制是1至2年,远程教育一般在3年。接受专业学位教育的硕士研究生可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在学习时间和培养方式上可选择在职攻读或全日制学习。

  (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不同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学生获取前沿性的知识、研究方法及创新的知识结构,要能激发研究生的`科研与实践的兴趣。教学方式要能鼓励研究生的参与性,注重研究生学习与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学习环境的创设等。

  学术学位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采用学科式、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主要强调学科的全面性、系统性。在教学方式上,根据不同学科的各自特点与要求,通常实施以知识讲授、科学研究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3)导师指导

  导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目的在于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开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术学位教育一般采用的是单一导师制度,即由一位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内容和科学研究方法。在这种制度之下,导师的指导主要侧重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前沿的科研方法。

  专业学位教育一般则多采用校内校外的双导师制度,通常以校内导师的学业指导为主,同时要重视发挥校外导师的实践指导作用,能够充分体现校内外两位导师的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培养学生更快成长。在这种双导师的制度之下,导师们对学生的指导不仅要注重理论方法与知识的教授与传播,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与要求下,硕、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与规模在不断扩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汇总,可以看出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招生数量与规模为574300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14300人。其中,学术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为322028人,与2014年相比减少了735人,减少了0.23%;比重也从2014年的57.64%,降到了56.07%。而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增长较快,在2015年增加到了252272人,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15035人,增长了6.34%;比重从2014年的42.36%,增长到了43.93%。学术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在逐步减少,规模逐渐缩减,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与规模在稳步的增加,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从招生趋势可以看出,2010至2015年这六年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与规模整体上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由于国家政策向专业学位教育的引导与倾斜,使得学术学位教育培养模式下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量在逐年减少,趋势呈缓慢下降的状态,而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模式下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数量在逐年递增,趋势呈稳步增长的状态。

  三、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存在的问题

  (1)报考生源不足

  通常来说,地方高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都严重不足,比起“211”、“985”等重点院校存大差异,并且大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会将目光放在“985”以及“211”重点院校上。地方高校考生大部分都遵循传统观念报考学术型研究生,但是报考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在下降。如何能够将招生资源拓展,成为学位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自2009年开始首次招收学术学位研究生,但是招生任务需要通过调剂完成,社会对专业学位硕士认可度不够,地方高校艺术设计领域人数不断攀升,但是其他专业报考人数则非常少。

  (2)优秀生源匮乏

  学术学位研究生主要来源于全国统考、报送以及免试以及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术型研究生、调剂考生。报考的专业学位考生数量稀少,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更少,调剂成了地方高校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优秀生源数量减少,生源整体素质不强成为制约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主要因素。

  (3)无效调剂依然很多

  当前,学术学位研究生报考人数不断减少,远不能满足招生上线率,使学术学位研究生调剂录取普遍存在,调剂考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没有达到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的,一种是达到第一志愿招生要求的复试分数线,参加复试但没有被录取。

  四、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建议

  (1)加强对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视度

  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对这些人才的培养;认识到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教育之前的差异,正确对教育定位。只有加强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认识到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采取针对性的招生策略才能将社会对学术学位认同感增强,才能吸引更多的考生选择报考学术学位研究生或者专业学位研究生。

  (2)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鉴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报考需要很多条件限制,如果考生不清楚或者不具备报考条件将影响到招生,并且社会各行业也不了解报考要求,由此,高校方面就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宽宣传渠道,除了在网络上建立平台以外,还可以到院校中宣传,召开院校与企业现场咨询见面会,动员所有教职工开展宣传工作,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深入了解报考条件与要求,做好报考准备。

  (3)扩大接收推荐免试生比例

  推荐生也称推免生,就是指优秀毕业生提前获得了研究生入学资格,不需要参加全国统考,也被称为“保送生”。这类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更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具备研究生培养的潜力。将接收专业学位推免生比例扩大,为推免生提供一系列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奖励制度与保障机制是吸引优秀毕业生的重要手段。

  (4)对网上调剂平台进行完善

  统一上传第一志愿录取信息。调剂单位一般不知道考生是否被第一志愿录取,需要等到全国研究生招生会议查到,这就对调剂单位招生工作造成了影响,会将招生指标浪费。由此,如果强制要求招生单位将录取信息导入到调剂系统,就会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填报调剂志愿时,要同时填写两所调剂单位,此时,调剂单位与考生都是自由、开放的。通过调剂平台信息,能及时向考生发送复试信息,考生收到信息后可通过网络确认是否选择参加复试,确认参加复试,考生信息将调剂到单位复试备选题库中,其他考生无法看到。这样就保证了复试的唯一性与保密性,保证了考生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晓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以首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培养为例[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2] 宋伟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3] 吴卓平,张巍,钱甜甜.辽宁省全日制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初探[J].2014(7).

  [4] 耿相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J].决策咨询,2014(2).

  [5] 赵岩.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现状分析】相关文章:

1.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2.关于面试问题的分析与点评

3.英文简历:学位的写法

4.就业协议的违约责任设定与分析

5.英文简历内容与问题分析

6.什么是性格分析与职业测评?

7.工行招聘笔试题型分析与经验的总结

8.化工分析与检验电子简历模板

9.市场调研与分析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