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0-10-07 20:07:29 职称论文 我要投稿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新媒体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新媒体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服务平台,能更快捷及时地凝聚更多正能量,但也给大学生志愿服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志愿服务需求,加强新媒体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正向的引导,各大高校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研究,帮助大学生建立新的工作理念、提升媒体素养。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培育;志愿服务

  在传统的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之上,新媒体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全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且深深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乐意并勇于接受新事物,新媒体是他们的好伙伴。可以说,大学校园与新媒体是共长互惠的,教学信息化改革、人文精神培育、社会服务意识培养等都可借助新媒体优势。对于高校而言,新媒体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开拓了新路径,又带来了诸多挑战,更提供了畅通的服务渠道,必须重视,发挥优势。

  一、新媒体发展给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和传播功能,运用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和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可谓是事半功倍。

  1.1 新媒体发展有利于吹响志愿服务工作的“集结号”

  在志愿服务工作方面,传统媒体在动员集结方式、信息传播速度方面,并不占优势,广大青年学生更乐于接受新媒体。当前,新媒体已介入大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无孔不入,没有死角。大学生是乐于尝试新事物的群体,是参与新媒体的一大主力;大学生热情开朗,充满理想,对社会抱有极大的好感,是公益慈善理念的重要传播者和公益慈善事业的践行者。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成本低、覆盖广、传播快、效率高的特点,很迎合大学生思维特点。大学生只要在专门的论坛上注册ID,或者加入相关的QQ群、微信群,便能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了解到各种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召集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志愿服务项目的急需情况,选择适宜的、感兴趣的项目,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去。而高校则可以通过开发建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论坛、高校志愿服务微博公众号、高校志愿服务微信群等,充分利用网络载体的便捷,通过网上策划、网上组织、网上发布、网上交流、网上集结等形式,吸引广大青年大学生参与专业、专项和专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和慈善公益事业。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在信息发布、志愿服务人员组织等方面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高效便捷让志愿服务项目变得平易近人,变得更易操作。对于勇于尝试新事物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让人充满激情和非常乐意参与的活动。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对吹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集结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

  1.2 新媒体发展有利于凝聚志愿服务工作的“正能量”

  对于志愿服务而言,新媒体可以说是对外宣传志愿服务文化的极好渠道,志愿服务精神可以得到最广泛、最大化的传播;对于大学生而言,新媒体是他们进行彼此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和他们的同龄人甚至社会志愿服务者之间进行快速地、深入地的交流,可以让大家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彼此的志愿服务生活,他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分享身边的志愿服务趣事,并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评论,加深志愿者的成就感和参与度。通过新媒体的联络、沟通优势,志愿精神的传播、志愿服务的需求、志愿者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新媒体聚众力强,关注度高,可以利用此特点,有效整合各类志愿服务资源,发布召集令,给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为青年大学生和社会人士提供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信息,为两者架起沟通的彩桥。更有甚者,志愿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大家分享志愿服务的故事,可以在此畅所欲言、分享快乐,“跟贴”、评论、交流等会云集而来,志愿服务工作的“正能量”会越聚越多,社会正气、先进文化的传播则与此成正比,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播。这样一来,高校校园的志愿服务氛围会越来越好,优秀的志愿服务品牌就会像好的马太效应一样,愈加强大,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正能量”则会越聚越多。

  1.3 新媒体发展有利于实现志愿服务者的“和谐梦”

  志愿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志愿服务本身的发展更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发展对于推进志愿服务本身的发展有很多优势,比如发布志愿服务信息覆盖面更广而且更加快速便捷,志愿服务信息在传播模式上更加新颖且发布费用更低廉,志愿服务内容则可根据需要浓缩或详解等,这些都在无形中提升了志愿服务本身的质量,更能吸引志愿者。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足不出户,甚至不需要电脑,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学习志愿服务知识、交流志愿服务心得、获取志愿服务机会。新媒体超越了等级、年龄界限,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的沟通对话,共享资源,这有效地增进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普及度和知名度。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优化志愿服务工作管理系统,实现培训教材上网、项目策划上网、工作流程上网等一体化,构建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性发展和多元化便捷服务有机体系,使大学生志愿者在注册、招募、组织活动等方面的工作优化,最终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科学、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在志愿服务工作本身和谐的同时,实现志愿服务者的“和谐梦”,推时社会的平安和谐。

  二、新媒体发展给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带来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认真关注。

  2.1 新媒体发展考验大学生志愿服务运作模式的网络监管水平

  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才能够收到好的效益。但新媒体的优势也是伴生着劣势的。比如是针对现阶段学生应用都很频繁的微信、QQ等,要确保言论以及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质量以及真实性,难度很大,比如不传阅、不扩散恶意信息、不滥发信息等方面的控制就很难做到。而在志愿者之间也会出现种种问题,如控制志愿者之间相互拆台、相互攻击的行为不予扩撒转发就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这种网络攻击看似水过无痕,但其实影响很恶劣。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科学运用新媒体,充分估计各种可能性,加强科学管理和监督,加大管控力度,趋利避害,不断提高对新媒体的监管水平,这样才能够利用新媒体,而不是被新媒体利用。比如在传播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和宣传部门要严把质量,杜绝滥发信息,执行新媒体运行规划,明确每一个传播平台的使用特点和运行目标,杜绝出现志愿者之间互相拆台、网络攻击等不健康现象[2]。最好是建立一个绿色和谐的互动、沟通平台,为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创造绿色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