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时间:2022-04-15 17:11:09 职称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1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技术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只有重视教育的信息化,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育事业中,才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教育的成效。本文简要分析了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完善校园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校园;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事业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都配备有健全的校园网络,校园信息化教学的硬件设施比较齐全,许多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对校园网络和数字平台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发展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教学策略等一直都在创新,因此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是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1.1 对校园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日趋一体化的特征,信息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取得竞争的优势,必须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将此作为一种战略性决策和技术手段,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对其造成的限制,导致各学校之间的竞争意识薄弱,许多学校都没有意识到校园信息化的重要性,没有深入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对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这就导致我国教育部门对校园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模糊不清。

  1.2 校园信息化建设不统一 目前我国许多校园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和建设,校园二级院系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校园信息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学校缺乏信息化建设人才,这就导致校园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信息化数据标准得不到统一,这就使得校园信息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质量,造成校园信息化建设资金严重浪费,并对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在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中,用户在不同的位置访问需要输入不同的密码,并且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校园信息化系统中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用户在使用校园信息系统时,需要进行人为处理,学校信息应用系统比较复杂繁琐,用户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常常难觅所需,这就导致学校信息化系统的人性化程度较低。

  1.3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用性较低 由于现代教育领域的革新和优化还处于比较保守和滞后的状态,许多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仍不充分,学校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的重要性,没有将学校信息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工作,没有针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出相应的建设组织机构和配套的政策措施,这就使得现代化的校园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和形式。

  二、完善校园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巨大优势,对我国教育事业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教育改革,对实现校园管理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得现代化的校园管理机制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校园信息化建设需要经历规划设计、分析设计、计划实施和系统应用四个过程,在此过程中,要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用性。

  2.1 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要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解决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难点,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管理,对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域进行不断地开拓和创新,探索校园特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在此过程中坚持“开放、共赢、和谐、创新”的理念,探索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就是以学校为主体,采取社会化的信息建设方式,聘请信息化团队核心人员,对校园信息化进行分级管理,并采取激励机制,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资金、人才优势,在建设校园信息化的过程中保持学校特色。

  2.2 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一 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校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学校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信息化技能的培训,以此作为实践教育技术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会对校园信息化进程造成极大的影响。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校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思想观念进行培训,充分了解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化教育尤其是校园教育领域中的作用,实现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对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革新。

  2.3 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用性 校园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校园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由于校园教育的对象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校园教育的过程中,影响校园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不仅是由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决定的,校园教育教学各组成因素都会对教育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校园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和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三、总结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而又繁琐的工程。不断学习和汲取有效的经验,对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重组,给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引进到校园中,将其渗透到校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在此过程中要客观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针对学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蓉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J].钟情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

  [2]韩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周增国,李春兰,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J].办公自动化,2008(4).

  [4]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2).

  [5]易菲,龙朝阳.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6(2).

  [6]王海翔.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

  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2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校园网工程

  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能力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室中安装了网络教室软件,实现了广播、临控、演示等多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探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应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学科的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信箱、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

  两年来,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乖有考试均取得较高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课外活动方面组织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网页制作赛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我校除了重视加快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外,还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围绕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近几年来还以语文四结合为突破口探索各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主体性教学的总课题,各学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如语文学科把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提出教学三个原则:

  1、"三给"原则,即给问题、给材料、给时间;

  2、教学法、教能力原则;

  3、媒体选择的原则。数学学科提出教学程序,即:

  1、疑难情境;

  2、确定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并进行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提出要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发现式教学。

  化学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学生好奇心;

  2、思路让学生讲;

  3、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化学实验为学生主体参与提供了大量机会;

  5、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2、制作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改实践,这几年来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及观摩课在全国、省、市评比中也频频获奖,教改实验初显成效。

  虽然我们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这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3

  摘要:进入网络时代后,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传播方式,推动了整个社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交流范式中。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不同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都具有“精”、“短”、“快”的特点,由此提供了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交流渠道和交互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发言欲”。高效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体现着高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着高校的内涵,而学校的内涵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协助,校园文化是整个学校进行管理的软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校园管理工作,为高校建立更完善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信息技术;建设

  1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具有陶冶、规范以及激励等功能。陶冶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从本质上是文化传递的一种活动,但其真正的魅力是对整个文化价值的理解,从而获得对于人生观的全面体验以及人文素养的全面领悟,从而做到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提升高校学生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观念。规范功能主要是指,高校校园文化中有关制度的制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进而达到高校校风建设工作目标。激励功能则是,高校通过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并吸引众多高校学生参与进来,进而达到校园文化宣传的目的,但是从网络技术方面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1.1校园网络建造不完善

  建造校园文化的前提是,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网络可以覆盖整个校园范围。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因为发展起步较晚,时间短。所以校园网络覆盖不是十分完善。一些硬件设备陈旧破损。这种情况下,难以建造校园文化。

  1.2目前高校的网络,缺乏高效的高质量的交互平台

  很多高校缺乏真正的校园交互平台。即便有的也是作用不够完善。要达到符合现代通讯设备要求,符合新一代学生使用习惯的就更是聊聊无几了。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因为建设校园文化,要实现通讯与交互,那么就要通过终端通讯设备来完成。例如手机。这个在高校内,平台与学生的、教师的手机通讯端建立关联的还很少。另外,校园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为了学生所服务的。而现代的改制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他们的生活习惯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被应用的频率。所以这些在建设校园文化中,都是很重要的。是需要考虑的。在没有的前提下,就需要打造这样的交互平台。选取平台产品应该注重通讯端合理、后期维护费用低、平台产品相对成熟的特性。

  2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设计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势必会是信息化的先驱者,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力量,“信息化校园”更是整个信息化时代的重要部分。当前,众多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进入高校校园中来,国际互联网也向校园人敞开,让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校园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让学生不管是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交往互动以及购物出行中都离不开网络,校园人也开始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化生存,并对当下信息化的冲击给出了回应,这一回应更是构成整个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构建校园文化,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物联网具有智能识别与处理的能力,它将云计算与各种智能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传感器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存储、加工和处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象的需求。从建设内容上划分整个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三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

  (1)教室配置管理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得关于教室使用状态的所有信息。系统可以分析用户需要得到的教室信息(例如:教室的使用状态、上课情况、上课内容、授课人等),借助PC终端查询所有教室的实时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所需信息和服务。同时提供系统接口,通过端口与其他系统(例如:排课系统、考试系统)衔接,为学校后勤管理提供统一平台。

  (2)信息化标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用以支撑教育资源共享,保证各种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互操作能力。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编码对象复杂,单一的一个编码方法无法支持整个校园的运行。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编码标准体系,研究针对不同应用的最为科学的编码方案。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建设共享数据库平台,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安全高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3结束语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成长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屡遭重创的背景下,人类精神文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文化贫嘴化,价值空洞化以及精神低俗化。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矛盾和问题都影响着高校师生,因此需要高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当前信息化语境下,也需要做到激浊扬清,丰富现阶段我国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娄坤,李星,廖女男.论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J].西北医学教育,2010(04):713-714+742.

  [2]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3(01):135-140.

  [3]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篇4

  论文关键词:校园网络 信息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 外语教学 网络应用

  论文摘要: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形成集教学管理、月上信息发布、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无纸办会为一体的校圈信息系统。网络信息化应用研究和开发是基于校国网络的社会性和系统性。在网络外语教学中,应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语言学、心理学作为开发的理论依据,使应用开发更具生命力。

  在全球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信息化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并把“利用电脑和网络实现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课题。学校是人类知识诞生与传播的主要场所。在网络大行其道的信息时代,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远程化的进程中,校园网络成为了教育三化基础平台,校园信息、化应用是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联成网络,配备必要的软件系统,开成集教学管理、网上信息发布、网上教学与信息交流、无纸办公为一体的校园信息系统。校园网络信自、技术作为教育的基础,主要体现在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的同时又对校园网络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代高等教育开成了新的冲击。

  校园网络信自、化应用不仅仅是学校自身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1校园网络信息应用工作的社会性

  为了迎接21世纪人类将要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种种挑战,要求学校培养出的新世纪接班人应当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应当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却很难适应信息社会对信息能力与创造能力这方面的强烈需求。目前,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占统治地位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靠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其最大缺点是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至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加工能力,由于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学生缺乏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环境,井且与社会上、国际上的信息资源完全隔绝,因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种信息自理的能力更加难以培养。

  当前以多煤体和Internet为标志的新网络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和必将进一步的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换言之,在基于Internet教育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多媒体相结合,发展成一种有可能适应21世纪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中的教育体制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可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大学。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工作与学习可以完全融为一体,每个人都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工作或娱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毕生都可以享用的终身教育。基于Internet教育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结合起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甚至指导教师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才能真正达到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标。

  2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的系统性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Internet和WWW技术的出现,发迹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方式,学生通过网络在Internet上查询所需的各种资料,电子邮件、公告板也被学生普遍采用。现在的学生和教师对校园网络的应用提出和更高的要求,是因为学生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希望在校园网络中学到各种技能,发展自己的种种潜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对教师而言特别是许多年轻教师,他们既是教学者,又是学习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劳动强度,他们必须掌握各种信自、技术的应用方法。作为教学的管理者,他们所考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测试方法等的改革同样需要通过校园网络来加以实施。校园网络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校园网络应用的多媒体综合集成却不是简单地技术和数据堆砌,不是把各种技术和系统拿来放在一起进行演示的展示台,多煤体综合集成是要在各种媒体内容融合的基础上,把系统、设备、网络、数据、信息、知识以及人员都紧密有序地统一在应用的统一框架下,按应用的需要进行连接、配置和整合,以达到系统的总体目标。

  校园网络信息化应用的多媒体综合集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在认识统一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各方面的资源,逐步趋势向多种媒体的综合集成。

  3校园网络信息应用的理论依据及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信息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教学的应用是重点。下面就以外语教学为例,谈谈网络信息应用的理论依据。在网络外语教学课件的设计中,必须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语言学、心理学理论作为开发的理论依据,使应用开发更具生命力。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发展与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一直互相促进,密不可分。著名心理学专家斯金纳对行为主义和程序教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奠定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软件设计中主导地位。以后随着认知理论、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发展,使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软件的设计中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应用。

  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课件设计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强调“情境”的创设及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2)强调用探索和发现教学法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由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3)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

  (4)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利用多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总之,校园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是校园信息化的综合体现,是校园教育、管理等信息资源的集中展示,在校园信息化应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教学和研究以及使教学多出人才,出高精尖人才,使科研多出成果,出一流成果,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浅谈校园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外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09-25

浅谈所营销管理问题及对策论文06-17

数学教学面临问题与对策探讨论文07-06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论文10-30

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7-08

高校加强行政管理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论文06-20

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论文07-31

浅析农业推广的信息化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03-06

浅谈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对策及问题的论文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