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长跑”现象的心理因素探究

时间:2020-09-10 09:51:07 职称论文 我要投稿

恋爱“长跑”现象的心理因素探究

  摘 要:现今社会,恋爱“长跑”人群在恋爱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面对恋爱“长跑”的结果差异,社会大众对于这种现象也投入了很多的关注和思考。究其产生的原因,除了物质因素外,更深的是大众对自身和对方情感深度、认知偏差和信任感等心理因素的审视。正是由于对待这些心理因素的不同态度,恋爱“长跑”的结果也随之不同。

恋爱“长跑”现象的心理因素探究

  关键词:恋爱“长跑”;心理因素;探究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婚恋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处于婚恋阶段的青年人,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体,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对待自身的婚恋问题上有着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在“闪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同时,处在婚恋阶段的恋爱“长跑”人群也开始受到了大众的关注。而这种现象也随之进入了心理学者的研究视野之内。

  1、恋爱的产生及其“长跑”概念的界定

  西方心理学者对爱情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国外心理学界在爱情心理学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对丰富的成果,但是和其它心理学研究领域一样,心理学界至今未对“爱情”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概念。许多研究者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对恋爱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主要包括,从性的角度来考察恋爱的,把性看作是恋爱的主导因素;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强调了认知和情感在恋爱中的作用;从行为特点进行研究,互动性是恋爱行为的最大特点。我国的王娟则在其学位论文中将恋爱操作性地定义为:恋爱是以情感、生理唤醒、认知和文化为基础,通过交往建立起来的一种排他性的亲密关系。

  从生理学上讲,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刚刚进入恋爱中的男女的大脑都会发出指令,使人体分泌出一种叫爱情荷尔蒙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令恋爱中的人相互吸引,但它在人体内的分泌高峰仅能维持1―2年的时间,有科学家认为,产生恋爱的原因正是爱情荷尔蒙在起作用。

  恋爱是婚嫁的基础。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的吸引行为被称作“谈恋爱”。那究竟恋爱多长时间是合适的呢,大众对此有一个普遍的认同。

  从心理学上讲,一般来说半年到两年对一个人的基本了解是够了,包括对方性格、人品、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对婚姻的看法、对婚后生活的看法,对未来的计划,优点和缺点等都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如果这时双方还在一起的话,结婚是最适合的。有一位心理专家曾提到,每个人的情感冲动期都不会超过36个月,谈恋爱最适合结婚的时间是一年左右。一旦进入亲情期,再结婚可能幸福感就会减少。国外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恋爱18~36个月后结婚,婚后的持久几率最高。因为爱情能使人体内的荷尔蒙水平升高,而达到最高值是在恋爱后的18~36个月,在此时结婚的人,婚后不仅有恋爱的感觉,而且有磨合的能力,婚姻的幸福感也较高。另外,他们将过了熟悉期还处在恋爱阶段的情感现象称之为恋爱“长跑”。

  2、恋爱“长跑”现象出现的心理因素

  2013年《楚天都市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的40位市民中,25位市民都一致认同恋爱2年是结婚的最佳时机。既然,大多数的人都认同两年的恋爱时间是步入婚姻的最合适的时间,那么为什么恋爱“长跑”的现象还会这么的普遍存在呢?

  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元理论,这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爱情理论。他认为爱情是由三种成分构成的:亲密、激情和承诺,并且由此进入到三个阶段。从男女双方相互吸引的.亲密阶段,感情深入的激情阶段,激情退却情感升华的承诺阶段。恋爱“长跑”显然更多的类属于激情淡化后的承诺阶段。

  Rusbult的爱情投资模型理论指出恋爱就是一种投资,双方在爱情互动过程中各有得失,个体在与他人发展爱情关系的时候会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去评估自己的得失,根据成本与收益的情形,来确定与对方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他认为爱情关系中的承诺是根据满意度、替代性及投资量等变量的情况做出的。当个体在一段爱情关系中能够获得较多的满意度,而且投资量较大同时又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时就容易做出爱情的承诺。反之则会产生对承诺的实现产生迟疑的态度,从而进入“长跑”状态。

  在女性比较看重男性的责任心、上进心和经济实力,而男性则普遍看重女性的容貌、身材以及年龄的择偶观支配下,男女双方都会对对方进行考量。不管恋爱“长跑”的结果怎样,在这一过程中其实表现出的都是对恋爱另一方的承诺实现程度的信任感衡量与自身情感的不自信。

  3、正确看待恋爱“长跑”,把握自身情感态势

  在2012年,新浪健康频道和《健康时报》联合做了《恋爱多久适合结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已婚人士中,恋爱1年~3年之间结婚的人数最多,占参与者的44.4%;其次是一年内结婚的“闪婚族”,占30.1%;5~8年及以上的“长跑族”最少,仅占9.8%。面对这一调查状况,许多处于恋爱“长跑”状态中的情侣都对自身能否进入到婚姻阶段产生了忧虑,甚至有些刚坠入爱河的情侣怕感情会因“长跑”变淡而选择闪婚。

  恋爱“长跑”是爱情的处理方式之一,它的产生除了外在的客观因素外,与恋爱双方的主观情绪密不可分。当恋爱双方把“长跑”当作考验对方的感情时,考虑的更多的应该是对对方信任程度,这不仅包括对方的情感,态度,更包括自身对这段感情的信任程度,而后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仅凭几组调查数据就否定这种恋爱方式。恋爱“长跑”不是检验感情深浅的手段,同样也不是感情转为淡薄的借口。不论何种恋爱方式,遵从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的情感,相信对方的情感才是尤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娟.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年5月.

  [2] 甘琳琳.当代中国人的择偶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7年5月.

  [3] 廖莎莎.青年婚恋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06年5月.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研究新进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恋爱“长跑”现象的心理因素探究】相关文章:

1.七种导致恋爱失败的心理因素

2.初中物理引入现象教学探究论文

3.农村高中语文学习现象探究论文

4.探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5.大学生恋爱心理一探究竟

6.引起儿童肥胖的心理因素

7.中小学生厌学奥数现象的问题探究

8.环境心理因素影响儿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