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0-06-16 20:47:19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论文

  教育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具有实体性的地位和作用,而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地发展创新。但是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存在一种仪式化的状态,一方面,学生用一种简单化和理想化的方式对待大学生活;另一方面,教师又用一种以可能性代替现实性的态度对待教学活动。这些仪式化的不足和缺陷,把学生活泼的生命压制成为单向度的机器,消磨了他们的青春和激情,毁坏了他们的创造本性。因此,在哲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建构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以哲学的智慧之光开启学生的创造之门,培养具有哲学意识和时代精神的合格的哲学人才,是哲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浅谈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论文

  一、仪式化教学的基本表征

  在学生方面,这种仪式化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为一种仪式化的学习过程。大学的学习是自由的、多层次的,但是主要的学习过程仍然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在课堂过程之中,考试也是我们考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同学对学习和考试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简单地用正常出勤,正常通过考试,甚至正常获得相应的学历和学位,等同于接受高等教育,等同于在教育中获得成长。这就难免会出现诸如信仰缺失、理念模糊、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单薄等问题;其次,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是一种仪式化的态度。考试不再成为检验自己知识成果的手段,而是成为必须克服的难关。在面对考试的过程中,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使得学生用一种扭曲的态度对待考试:只要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根本不管过程如何。有些同学迷信分数,把分数等同于能力;有些同学拒斥考试,用各种作弊的行为破坏考试的基本规则。这两个方面的深层原因在于,大学在学生们的理解中成为了一种必经阶段,只要通过仪式化的学习和考试,甚至是一种仪式化的生活,就可以通过这一阶段。

  就教师方面而言,很多大学教师以一种仪式化的态度对待教学活动。首先,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点的灌输,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师可能非常认真地准备授课内容,但是很难把大部分授课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班级被看作是授课的对象,这样一来,学生在可能性意义上的潜能相似,被看作是教学对象的现实状态,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次,当前能够顺利施行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是一种带有很多理论预设的理想化的评论体系。比如我们预测在一个群体中,成绩应该是正态分布的,学习的效果应该是逐步提高的,并把这些“应该”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之下,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老师们侧重整体而忽视个体,重视潜能而不是现实。这些隐而不显的仪式化思维,以及由此带来的功利态度、短视、想象力贫乏等都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桎梏。

  二、哲学学科的特点要求突破传统的教育仪式

  突破传统教育的仪式,就需要重视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哲学专业作为与其他学科门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科,在率先打破教育仪式化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优势。

  首先,哲学专业的教学中刚性知识少、思辨训练多。亚里士多德在《形面上学》中也说:哲学起源于惊讶,也就是对那些熟知之物表示惊奇,并进而反思其理由和根据。这些最终的理由和根据就是智慧。哲学追求智慧的唯一方式就是建构在惊讶基础上的对日常之物的反思。因此重视思辨而不是现成的知识,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教条式地灌输。

  其次,哲学理论往往玄远高深,远离形而下的纷扰,关注形而上的真理和境界。哲学在反思的意义上,让那些熟知之物成为反思的对象,让那些已知之事实成为批判的目标,让那些权威和教条而对理性法庭的审判和拷问。哲学让我们和日常的世界保持距离。

  第三,在专业人才的就业和创业方面,哲学专业所提供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年轻人的创造本性提供了最大的空间。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哲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拓展,对关涉人的一切活动进行反思,为每种人、每个人的生命提供安身立命之根本。

  因此,哲学教学在实施打破教育仪式化的改革,在慎思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考核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的教学目标。

  三、沈阳大学哲学系用个性化教学突破仪式化教学的尝试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仪式化,主要的改革目标是用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的措施是改革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模式,实行导师负责制。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小组3-5名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指导。导师负责对学生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进行监控和考核,定期组织讨论,形成报告,成为基于学生特性的学习考核的基本材料。

  与学习过程的仪式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仪式化评价体系。对此进行改革,也是打破教育仪式化的重点和难点。其目标建构导师评价制度。从多方面、多维度考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年轻人拥有的特殊心态、大胆试错的态度、创造的激情、在任何方面的`进步和提高,都应该也能够在考核标准中得到反应。在打破教育仪式化的过程中,哲学系在专业基础课中实行了口语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对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针对学生对待考试的仪式化态度,主要的改革目标是把考试从学习的结束环节,变为学习的中间环节。主要措施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试卷分析的环节。在沈阳大学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包含试卷分析的环节,但是这种分析活动,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的规范程度进行分析。每学期开设的不同课程,都以考试为终结点,但是学生通过考试,只能了解自己的分数,却并不能了解自己在考试中的得失。圣人言,“闻过则喜”,而学生却没有“闻过”的机会。因此,在打破教育仪式化的探索中,我们在考试的环节之后,增设了针对学生的试卷分析环节。导师和学生一起,而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仪式化问题,主要的改革目标是把教学从灌输知识的过程变为思维训练的过程。主要措施是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讨论课的比重。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阅读书籍、查找材料、发现问题,以主题讲座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学习成果。学生主题讲座的设置,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能力得到肯定,还能在教学相长的作用下,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

  目前,哲学系有三个年级的学生在校就读。已经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导师制、口语考试、学生主题讲座等改革,并获得了较为优秀的效果。

  四、实际效果与问题总结

  首先要肯定的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状态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10级哲学系在辽宁省内压二本分数线招生,其实生源质量并不突出,在开学初的师生座谈会上,新入学的学生中,只有一位同学是主动选择了哲学专业,大部分学生对未来都处于无知和迷惘之中。教师指导小组的谈话中,有一名学生甚至认为“别人上大学,我也上大学,四年拿个毕业证,回家该干啥干啥”。但是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10哲学的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截止至今,在刚刚毕业的首届学生中,考研通过率为83.3考研专业课平均分达到120分左右,有一名同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录取,两名同学因在面试过程中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北京某高校的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而继续在校的2011级和2012级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涨,无论是出勤率、四六级通过率都保持在较优秀的水平。这种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在沈阳大学是不多见的。

  在这样优秀的成绩背后,最让人欣慰的是学生们在四年的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成绩只能表明一段时间的努力,但是这些优秀的习惯将伴随他们一生,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担任何种职务。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小组中和教师分享自己的人生规划,每一种选择都得到了尊重,每一次犹豫都能够得到指点;他们喜欢阅读,一开始也许是迫于压力,随后逐步自觉;他们喜欢在讲座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开始也许偏激幼稚,之后就大方从容;他们并不畏惧自己的错误,和同学们一起反思自己的不足,努力改正;他们并不盲从,对于每一种观点,都进行严格地审问和考察,权威让位于真理;他们自己作词作曲谱写了哲学系系歌,创办了自己的刊物,展示了思想的才华。

  无法否认的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首先就是改革推进的难度较大,教师的工作量大幅提高,加上学生心理复杂敏感,很难保证让每个人都达到最优秀的状态;其次就是改革过程中坚持的一些原则、采用的一些方式和现有的体系之间存在差距,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特异性思维。一个客观的结果就是独立思考甚至是特立独行的学生是很难管理的,给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压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所坚持的教育理念与社会流行思想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差距,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当看到学生们的一篇篇有思想的学术论文和一份份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时,我们更加坚信,我们所选择的改革之路是正确的。

【浅谈以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西方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的哲学论文

2.浅谈历史哲学中的批判哲学

3.浅谈礼乐哲学论纲论文

4.浅谈技术哲学的新趋向论文

5.浅谈黄老哲学中的自然观与政治哲学论文

6.论取象思维方式哲学论文

7.浅谈哲学教学呼唤和谐课堂

8.关于哲学性的哲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