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儒家哲学形上学建构的创造性诠释论文

时间:2020-12-05 16:32:01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对儒家哲学形上学建构的创造性诠释论文

  在北宋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二程的思想最为成熟。二程无论是对于《中庸》、《易传》之天道诚体,还是对于《论语》、《孟子》之仁与心性内容,都有深入的探讨,形而上的理学体系得以在中国哲学史上凸显出来。由于二程门人弟子多而贤,颇能传承师门之学。故北宋理学唯洛学最盛。但是,在儒学发展史上,往往因为开山立宗的二程的思想光芒掩盖了后学的思想创发,因而,挖掘思想史上湮没不彰的二程弟子的心性论,揭示它们在儒学形上学建构中的贡献,是一项既有价值,又十分艰难的工作。王巧生博士的《二程弟子心性论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的出版,无疑是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对儒家哲学形上学建构的创造性诠释论文

  第一,该著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该著依据对《伊洛渊源录》、《儒林宗派》、《宋元学案》的考订,指认二程的亲炙弟子(不包括再传弟子及私淑弟子)共有70人。其中,最著名的弟子有杨时、谢良佐、游酢、尹焞和吕大临等人。弄清楚二程弟子有谁,是研究他们有何贡献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放眼思想的脉络就可以看到,作为二程弟子的杨时开辟了道南学派,一传为罗从彦,再传为李侗,三传为朱子,朱子集理学之大成。此一系为理学之大宗,合称为“程朱理学”。没有这些弟子,特别是四大高弟和吕氏兄弟,在传承二程和前辈学人思想的基础上推进理学的发展,理学就不可能以今天的面目出现在时人的面前。因而,他们的思想创发作为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非常有必要展开系统、深入的梳理和专题研究。

  第二,该著观点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心性论也可称为心性之学。中国哲学虽然是围绕天人之际展开的,但是天人之际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回答何为人的本质就表现为对于“心性”问题的不同觉解。心性问题一直是儒家哲学的'基本理论。当代学者牟宗三先生把宋明理学中“心”与“性”的关系厘定为三大系统,即伊川、朱子系--心性为二(性是理、心属气);象山、阳明系--心性是一(性是理,心亦是理);五峰、蕺山系--以心著性(心之靈觉,可以形著潜隐自存之性体)。显然,按照牟宗三的观点,二程弟子的思想发展正处在心性大架构尚未完成之时。这为今天我们把握二程弟子的心性义理提供了极大的开拓空间。该著的价值恰恰在于对儒学心性论的早期理论形态作了创造性的拼图。从现存的文献资料出发,该著论述了二程弟子的性论,指出他们大都认为人的天命之性或性之本即天道或天理,是至善无恶的。天命之性由气禀表现,气禀对天命之性或有遮蔽。在论述二程弟子的本心论方面,该著认为二程重要弟子都有形上本心论及相应的工夫论,他们的形上本心论是道德实践中真切的体认,即形上本心观念(与工夫)的彰显。另外,该著还讨论了二程弟子的仁论及其对爱有差等的看法,以及一些未发问题。这些内容与本心论、仁论、性论一起,通过根本的义理原则紧密地关联于整个心性论。正是在这种抉微阐幽的深入解读中,二程弟子的心性论及其思想贡献得以全方位地呈现出来,为此论题的深入探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该著以中国哲学话语来阐释中国哲学独特的问题。心性、本心、未发、仁论等都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很难与西方哲学中的相关范畴进行平行比较。该著在理学一般义理的参鉴之下,以中国哲学话语尝试性地对二程弟子的心性论中显著的共同特征与趋势作一更深刻的、整体性的理解或解释。尤其是该著认为,(形上)本心论的彰显是二程弟子继承北宋三家(濂溪、横渠与明道)义理发展的必然;而体认道体、性体是能发用的,也是二程弟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特点;二程弟子学问发展的趋向与象山之学的兴起有一定的关系。这些观点清晰地展现了二程弟子在宋明理学中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总之,该著选取宋明理学发展中二程弟子的心性论这一重要方面,揭示出理学形上学发展环节的独特性,为深入把握心性论在儒家哲学理论建构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一个颇为独特的理论视角,是宋明理学研究中一部值得学界重视的理论成果。

  作者简介:梅珍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

【对儒家哲学形上学建构的创造性诠释论文】相关文章:

1.论文化哲学的形上建构论文

2.关于董仲舒政治哲学的形上基础及其现代诠释论文

3.宋儒天理论的建构与其经典诠释的理学化特征哲学论文

4.争论之哲学诠释论文

5.中国哲学经典诠释方法的论文

6.对量子力学互补性诠释的理解哲学论文

7.对哲学的看法论文

8.对哲学的理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