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时间:2020-08-23 19:09:56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关于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关于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比较中西方思想的发展,很多基本问题是相同的,对此的比较性研究,可以有助于认识及了解人类文明发生及演化的。考察自和苏格拉底以来至二十世纪初两千多年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主要从古希腊伦与先秦儒学、基督教伦理学与宋明理学、西欧近代伦理思潮与明清启蒙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国;西方;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从百家、古希腊罗马时期至今,二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虽然对理想人生及生活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就发展脉络而言,很多基本特征是相同的。从源头、内容、过程、规律来看,这种比较性的研究,使我们对人类文明发生及演化的历史有更多的认识及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现象,在伦理学的历史中也得到了生动的呈现,各自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正如孟子所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孟子历史经验得出的五百年一乱一治的历史循环圈是他英雄创造历史唯心史观的典型阐述,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意思是说经过五百年必有圣君兴起,有命世之才脱颖而出,前者对国家生活而言,后者是对人类文明史而言,抛却这种历史循环论的糟粕不论,以五百年为一时间单位考察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以来至20世纪初2000多年中西方伦理思想的发展,采用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比较研究的方法无疑可以使我们对人类文明发生及演化的历史脉络看得更为清楚。

  一、古希腊伦理学与先秦儒学之比较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儒学为主,因而表现出固定化倾向,正如董仲舒所言: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具体而言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内圣外王”的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内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境界,可以说这种格局一以贯之,绵延千年,没有大的变动。中国伦理思想两千多年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在这样一个框架中展开。因此我们的中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比较是儒学与西方伦理思想的比较。

  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西方西方伦理学,追溯其源头,要从古希腊文明谈起,对西方伦理学发展贡献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像西方文明源头三座比肩的高峰,巍然耸立。

  我们今天关于伦理学思考的几乎所有问题都为古希腊和先秦诸子百家的道德哲学思考过,那个时代那些有智慧的思想家就注意到了人的精神生活的内容和高度对人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对古希腊文明而言,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诸如泰勒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毕达哥拉斯,这些人他们抉微探幽,善于观察,但更多的是关注客观世界的构质之类性意义上的问题,只有苏格拉底意识到了比石头、树木和日月星辰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的心灵,他毕生致力思考并因为对它的回答而送命的两个问题:美德是什么?什么是最好的国家?在今天看来这些仍然是我们个人生活和共同生活最有价值的问题。

  孔子生活于奴隶制趋于解体,封建制开始形成的春秋末期,在这个新旧交错的纷乱时代,孔子不满于“礼崩乐坏”的现实,他希望用“克己复礼”来教化民心,以图政治清明,他席不暇暖地奔走于各国之间,不见用于当世,转而兴办私学,从事实践。他创立儒学,使学术下移,即使今天,孔子思想依然深刻地影响中华的精神生活,是我们文明与的重要源泉。包尔生说:“智慧和美德是很稀少的东西,自然在一个世纪里也仅仅造就那么两三个天才,圣徒也是同样稀少的,在历史上相隔很远。”对中华文明而言,孔子是一个永远且丰富的话题,他和在历史上相隔不算远,但空间上远隔千山万水的古希腊三巨头学说之比较,是我们理解中西方伦理思想的起点。

  就道德情操和人生际遇而言,孔子与柏拉图有很多相似之处。柏拉图在他家乡的城邦也没有得到任何从事活动的机会,“学而优则仕”之路受挫的柏拉图从公共生活中退出,创办学园,把他的生命热情寄寓于对现实的深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勾勒,学园成为孤独哲人的避难所,他在此写出了震古铄今的传世之作《理想国》,《理想国》对西方民族精神生活的意义像《论语》对中国人一样怎么样夸大都不过分,爱默生甚至认为只要留下《理想国》,所有的都可以烧掉.这本书是以对话的形式写就,书中谈到家庭、道德、文艺、教育等问题,几乎无所不包。他和孔子一样,从个人经验出发,以此解释人生及一般事物,这使他的学说充满现实感和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