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生产力的多维路径及其生态伦理审视

时间:2017-06-06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 发展生产力 多维路径 生态反思 人的全面发展?  论文内容提要 发展生产力本身并不具有无条件的、绝对至上的意义,而是具有其时代特征、多维路径、多种后果及其不同的后续效应。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条件及时对之进行反思、矫正与提升。在“全球问题”肆虐的当今时代,发展生产力尤其要严格受制于伦理规范的审视与规约,以期充分发挥其为人的正效应,避免其破坏环境、有违主体可持续发展的负效应。?

  ??

  长期以来,生产力最终决定论成为不可动摇的最高原则,成为判别人的活动之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的分水岭。但是,随着人类的现代演进,生产力的系统结构与多重属性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既有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又有生产力的非实体性要素;既有生产力的主体性因素(人的因素),又有生产力的客体性因素(物的因素);既有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又有生产力的因素和精神因素,既有生产力的有效发展与正价值,又有生产力的无效发展与负价值。诚如马克思所说:“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3页。)人们对于不同条件的不同利用,决定着发展生产力的多种可能性、多维路径和多重后果,因此,对于发展生产力的价值评价和理论反思就是随时必要的。?

  一、发展生产力的多种可能性与多维路径?

  在人类历史上,发展生产力的深刻动因在于人本身的生存与发展需求的主体性驱动。需要和生产彼此规定,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而人们的需要本身又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不断发展着的人的需要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从来都具有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条件制约。古代社会,人们的物质需求空前匮乏,发展生产力的价值祈向集中于开发和提高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创造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随着人类文明形式的历史演进,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本身越来越具有多维路径和多元价值论分殊。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在实质上主要不是运动,而是从神权统治下争取人权的运动。这时候,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维护自身的权利、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往往重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欲求。现代文明以来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反人道性和不可持续性,酿成了威胁全人类的“全球问题”,因此,对于发展生产力的当代价值评价和生态伦理沉思,日益尖锐而紧迫地凸显出来。?

  根据马克思关于影响生产力的条件性论述,至少可以罗列出以下发展生产力的多种可能性或不同路径:?

  (一)发现、开发、占有和利用自然力以发展生产力。先在自然力或自然资源是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基本对象或客观平台,“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绝对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绝对性的意义。”“土壤自然肥力越大,气候越好,维持和再生产生产者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因而,生产者在为自己从事的劳动之外来为别人提供的剩余劳动就可以越多。”②

  (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60、562页。)在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历程中,石器——青铜器——铁器——大机器生产——化和自动化生产的依次演进,标志着人类对于自然力的开发、占有和支配方式的发展,这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或基本标志。?

  (二)增强和提升人自身的自然力(体力与智力)以发展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人的素质和能力如何,集中体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②

  这就是说,外在自然条件或自然资源只是潜在的社会财富,自然条件的优劣,只是发展生产力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把作为潜在社会财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社会财富,必须发展和提升人自身的自然力,丰富和提升现实人的素质,发展人的体力、智力以及社会交往和彼此协作的能力。?

  (三)发展和正确利用科学与技术以发展生产力。在工业文明代替传统农耕文明的过程中,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利用,在生产力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劳动者”所掌握的现代科学和技术及其在工艺上的运用,不仅是人的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表征,而且极大地扩充了人类占有和支配外在自然力的能力,从而成为现代生产力的显著特征。?

  (四)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人类智慧和发展精神文化 “软实力”,不断更新人的生存样态与活动方式,是文明人类发展生产力的崭新领域。一般说来,所谓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智力的发展、伦理的进步、精神的发展及其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精神生活的丰富与需要发展的人生价值追求等等。在生产力客观要素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文化“软实力”能够以此为契机发挥出迥然不同的现实生产力功能。?

  (五)拓展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创生“扩大了的生产力”。发展和提升人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也就是发展不同个人之间“主体间性”的综合功能,丰富人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④⑤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0、85、81页。)许多个人的分工协作能够通过个人之间的技能交流和能力互补,从而产生出超越单个人能力加和的系统功能,于是,“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④

  同时,就生产力的保存而言,“只有当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⑤?

  (六)更新和优化生产力要素的结构方式或配置方式,这是“内涵式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按照现代系统论原则,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的机械累加与简单结合,只能发挥生产力的“元功能”和“本功能”,如果着眼于生产力系统要素的结构方式或配置方式的更新和优化,则会形成生产力系统的高端功能——“构功能”。?

  总之,无论是生产力的内涵式发展还是外延式发展,都可以探索出发展生产力的多种可能性路径,只是不同的发展路径的不同实施方式,往往会导致彼此不同的后果或价值取向。?

  二、发展生产力的片面性价值取向及其负价值?

  回溯和反思人类迄今为止的发展生产力的多种可能性路径,可以从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发展生产力的活动都是值得肯定的,甚至有些所谓生产力的发展,令人类已经并将继续付出过于沉重的代价。例如:?

  (一)用牺牲人和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生产力。?

  按其本质来说,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人占有自然力的手段、从事生产活动的方式以及谋取生活资料的效率的发展和提高,而且意味着人的才能、素质和本质力量的发展,是人本身的自我发展。把马克思的用语“Produktivafte”译为“生产力”(Productiveforces),其实是不确切的,而应译为“生产能力”(Productivepowers)则更加接近马克思的本意,也更能反映生产力的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相统一的属性。生产力在实质上是将物统摄于人自身的发展过程,是工具价值与目的价值相统一的双重发展过程。但是,长期以来的发展生产力却被片面误解为“物的发展”、“工具的发展”和“财富的增殖”,从而几乎忽略了其中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实质。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学;对这种心人们至今还没有从它同人的本质的联系上,而总是仅仅从外表的效用方面来理解”②③(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7、261、262页。)。如果把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仅仅局限于经验生活的效用层面,而忽略了其中所蕴涵的人的对象性活动的本质,忽略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意义,那就是用外在工具价值淹没了人自身发展的目的价值。马克思进一步揭示了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反人道性:“为了破除美化‘生产力’的神秘灵光,只要翻一下任何一本也就够了。那里谈到水力、蒸汽力、、马力。所有这些都是‘生产力’。人同马、蒸汽、水全都充当‘力量’的角色,这难道是对人的高度赞扬么?”?②“把人贬低为一种创造财富的‘力量’,这就是对人的绝妙的赞扬!资产者把无产者不是看作人,而是看作创造财富的力量。”

  [1]

  

浅析发展生产力的多维路径及其生态伦理审视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