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

时间:2023-03-18 15:50:41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 易学与道教内炼养生的关系,近年来业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关于这一课题,时贤已有
不少论述与发掘。笔者不敏,目力所及的就有潘雨廷著《易老与养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月第1版)、詹石窗著《易学与道教思想关系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詹石
窗、连镇标著《易学与道教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黄汉立著《易学与气
功》(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黎敏、彭贤著《易道气功与养生》(中国书店1999年3月第
1版)等。上述成果,为探索易学与道教内炼养生的关联,提供了登堂入室的津梁和平台。

道教素以重生贵生而著称。历代道门中人所著与医药养生有关的道书甚巨,尤其是明清之际,
“出现了许多带总结性特征、汇集历代道教医学精华的医学养生著作”。(1)《道养全书》就
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本文拟以学界少有人论及的清代道书《道养全书》中所阐发的内炼养
生理法和思想为基本素材和个案,从一个侧面来探讨易学思想在道教内炼养生中的运用及其意
义。


《道教全书》,又名《道教初乘忠书》,作者粘本盛。粘本盛,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乾隆
《晋江县志》卷十《人物志》记载:“粘本盛,字道恒,崇祯已卯举人,顺治初授河南推官,务
平反,出冤狱,入为给事中,历吏户礼兵刑五垣,前后疏五十余上,皆关国计民生。又疏清盐拆
归县,严禁私派,泉郡受其惠焉。由礼科都给事升京堂,卒年六十七。”(2)另据清人陈寿祺
所撰《粘本盛传》记述,粘本盛,一字质公,其先祖乃金人,家族显赫,“值世乱,弃官浮海抵
泉州,始居晋江,九世至洪录。”(3)粘洪录乃粘本盛之父,号郁庵,万历戊子举人,授江
浦,惠心洁守善力行善政,后御流寇,邑赖保障,……江浦士民为立专祠于水磨供祀,既卒,泉
祀学官。粘本盛自号眉春子,虽为官臣出身,却“素淡道家水火升降之术,善导养。”(4)
“所著有《道学世家像赞》、《忠书》、《天中理牍》、《道养初乘》、《道德经续注》、《滇
武日记》”。(5)

《道养全书》不分卷,现存有清康熙稿本四册,藏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册首有“大清康
熙岁次丁末端阳月晋江粘本盛题”的“忠孝全书序”,以及“凡例发明”、“某答书”、“复魏
相公书”。

《道养全书》在内容上分为前编与后编两大部分。前编以问答形式阐述道教内炼养生理法。

问答一:“论长生”、“论少壮老”、“论忙闲”、“论却病”、“论处劳”、“论生育”、
“论遏欲”、“论交感”、“论坐功”、“论地仙”、“论赞化”、“论处家”、“论处境”、
“论火候妙用”、“论服炁无弊”。

问答二:“论性命”、“论性”、“论命”、“论神气精”、“论汞铅”、“论龙虎”、“论四
象五行”、“论河车运轮”、“论三东搬运”、“论玄牝”、“论橐籥”、“论巽风坤火”。

问答三:“论心”、“论耳目口鼻”、“论肝胆脾胃肺”、“论三隔”、“论三焦”、“论二十
八脉”、“论奇经八脉”、“论节骨毛窍”、“论顶骨八门”、“论魂魄”、“论呼吸”。

问答四:“论开关”、“论任督”、“论开关日期”、“论卯酉周天”、“论后三关”、“论前
三关”、“论坐”、“论五炁朝元攒簇五行”、“论四大”、“论精炁神炼法”、“论止
念”、“论金光”、“论火候”、“论鼎炉”、“问黄婆”、“问金公”、“问婴儿”、“问姹
女”、“问火中有水”、“问水中有火”、“问既济”、“问未济”、“论饮食”。

这些问答中,作者撷取历代道教医学养生精华,以极为通俗化的语言对养生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进
行解答。关于这一特色本文后面还将论及。

后编依次收有“学坐要诀”、“口诀一”、“口诀二”、“口诀三中乘”、“吕祖日用诀”、
“证验说”、“证验”、“通玄子杨大师论六通”、“栖云先生论冲和”、“图像说”、“内景
赋”、“求正篇”、“任脉论”、“督脉论”、“奇经考”、“呼吸说”、“得一说”、“神灵
说”、“《道养初乘忠书》后跋”及各种内炼养生图像等。



《道养全书》汇集历代道教内炼养生之菁华,蕴涵丰富,其内炼养生思想以儒道合一、易道融通
为主要特色。

粘本盛儒生出身,故对儒家忠孝、孝悌及安身立命的性命之学甚为推崇。其《忠孝全书序》开篇
即指出:



天地人物之生统于道。道之为用于大无际,于小不违。广乎其靡不容也,渊乎其莫可测
也,而见端于忠孝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夫子之之道,忠恕而已。(6)



粘本盛站在儒家道统立场上,认为忠孝乃天地大道,“成已成物之要枢”,也是性命之学的立基
之本。

何谓性?粘本盛在问答二《论性》中援儒入道,指出:



问曰:儒者之言性与道家之言性果有异乎?答曰:元始真如谓之性。孟子曰知其性则知天矣。前
所云灵光一点浩劫常存,本来面目是也。性原无二,惟孟子知天之说人多未解,盖性之付体原属
天机,非人所测,惟精心学道者知之。(7)



粘本盛认为元始真如谓之性,性原无二,儒家所言之性与道家所言之性是一致的,并无不同。同
样,在问答二《论命》中,粘本盛也持儒道合一的立场:

问曰:儒者之言命与道家之言命果有异乎?答曰:人禀天地之气以有生,即天所命。就其炁之灵
光即是性。所以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合而言之,道家亦谓神是性兮炁是命,神不外驰炁渐定,未
尝分也。(8)

在性与命的看法上,粘本盛从儒道合一的立场出发,认为性与命都是天地之理的体现。

顾其理本于性而原于命。子思子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孟子曰:“存其
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9)

粘本盛饱读儒书,故能援儒入道,以儒家思想来融通道法。粘本盛将《道养全书》又名之为《忠
孝全书》也反映了他“儒道合一”的思想特色。粘本盛序云:“道养道学其道均也,忠书孝书其
书一也。”(10)因为养身乃是尽孝报国尽忠的具体体现,“道养之事,寿其身以顺亲,保父母
遗体固是孝。”(11)这种儒道合一的修道养生思想成为《道养全书》的一大特色。与这一特色
相适应,粘本盛在阐述内炼养生的具体理法时,以易解道,始终将《易》理贯穿于《道养全书》
之中。

粘本盛的家乡是福建晋江,易学较为发达,曾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像蔡清、李贽这样的易学家。粘
本盛“早承庭训,潜研有年”对易学颇为精通。粘本盛的小子士凤在《道养全书》“凡例发明”
中对此有过一番记述:


性命大道莫备于易。先王父精于易学,有晋江易之称,讲亭旧址今犹在也,缙绅先生能言之。家
大人早承庭训,潜研有年。复于公车途次得《周易》古文读之,其篇法与今文迥别。……增其新
得,补其未备,正在参订间,今观《参同》、《悟真》诸书,皆本易象以立言。是以家大人一得
真师口诀,即以易理之蕴而通之一身,觉大道所云乾坤水火、取坎填离、姤复、雷风,诸妙义一
证,悟而即是一持,循而不爽也。(12)

粘本盛之父精于易学,有“晋江易”之称,曾设堂讲易。粘本盛秉承家学,在研读《周易参同
契》、《悟真篇》等道教内炼著作时,认识到其“皆本易象以立言”,即道教内炼丹法以《易》
理为理论基础和论说工具。因此,粘本盛本着易道融通的思想认识,在阐释道教内炼养生诀要
时,始终自觉地以《易》理来发明道法,以易解道。

首先,粘本盛用《周易》“穷理尽心以至于命”思想作为道教内炼性命双修的理论基础。《忠孝
全书》序云:

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又曰:穷理尽心以至于命。夫心之神明谓性,天之付畀谓命。于何
见之?人之三百日形圆,灵光入体,与母分离,天命真元著于祖窍,此真命也。真命何象?恍惚
杳冥一气而已。所以性理曰气之息也,形之生也。(13)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出自《周易

【《道养全书》易道融通思想发微】相关文章: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12-13

慢性前列腺炎当从“精道”论治05-28

天津快速路志成道立交工程设计浅述05-09

四通道温度-脉宽转换器MAX669106-01

论《四库全书总目》对《汉纪》研究的意义04-29

实证法思想的演化05-11

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06-02

帛书易传天人道德观发覆-对孔子天人道德思想及其承传影响之检05-29

论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02-23

儒家音乐思想的基本特点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