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研究论文

时间:2021-03-06 10:24:48 政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研究论文

  第一章绪论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研究论文

  1.1研究的缘起

  政治认同是政治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个由心理认知到参与实践的动态过程。政治认同教育则是政治组织根据自身的政治目标要求,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地引导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掌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技巧,使社会成员能够形成符合该组织的政治态度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活动是以大学生为对象,通过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升大学生对一定政治组织的认同程度的教育活动。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承受着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极大提高,同时,由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中国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国内社会矛盾的压力;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已经打破国家之间的地理局限,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伴随着全球化浪潮涌入改革开放的中国,文化、思想和生活等方面多元化影响直接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们的政治认同在利益分化明显、杜会冲突突出、思想碰撞激烈的现实中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学习热情高、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是社会中思想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成员。但是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社会阅历不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牢固形成等原因,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认同状况备受关注。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着力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程度,对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实现高等教育目标,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重点一是政治认同构成的核心要素理论模型假设及其验证,二是依据政治认同的核心要素对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政治认同的核心构成要素是准确掌握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认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治认同核心构成要素的理论模型假设,在深入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了构建的理论模型假设成立,在此基础上査找了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入分析产生原因,进而依据政治认同的核心构成要素对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提出了针对性对策。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大学阶段这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熏陶,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提高他们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政治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做出正确判断,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目标。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1.1提出政治认同核心构成要素的理论模型假设并验证

  政治认同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学术界对此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于政治认同的构成要素,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术界常见的政治认同构成要素划分分别有“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其中“三要素”说认同政治认同由政治认同的情感性、规则性和行为性等三方面要素构成,“四要素说”主张政治认同分别由利益、核心文化体系、社会正义以及民主参与的拓展等四方面要素构成。

  本文则参照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重要原因和动力”的逻辑,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核心构成要素的理论模型假设为五要素,即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任、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并规定五要素之间的关系是逐级递进,程度不断增强,即政治认知是基础,政治情感是纽带,政治信任是前提,政治参与是途径,政治行为是目标。

  1.2.1.2梳理总结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西南民族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地域面积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传统多样,党和国家在努力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西南民族地区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效果尤为明显。认真梳理和总结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对于完善和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做法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强调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结合民族地区特色开展教育等方面,并在结合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依托民族团结教育和借助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路径选择。

  第二章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基本理论

  2.1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概念、特点及规律

  2.1.1政治认同的概念

  政治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以其特有的方式在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着一定的社会关

  系。政治作为整合社会成员思想的一种方式,历代专家学者都曾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政治的内涵,但至今为止,学术界仅就政治的目的和作用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政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基础上形成的,统治阶级用来统一人们思想认识并依靠一定强制力量来维护的,为社会成员个体和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保证的上层建筑。人的思想是由物质利益决定的,利益是思想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区别于动物的群体,政治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人群与人群之间关系,为各自群体在社会中谋取利益而存在。在自然状态下,任何人的自由发展都有可能成为其他人发展的阻碍,需要一种强制力量对人的行为进行一定限制,从而维护社会上的个人与相应群体获得相互发展,这种强制力量就是所说的政治。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政治认同则是社会价值的多元选择条件下社会成员个体对所处政治体系的接纳、认可程度。

【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从课程教育向文化认同转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研究论文04-25

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12-08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述评10-0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研究论文06-30

高中的政治素质教育研究论文06-30

女性形象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论文09-25

网络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07-05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10-01

中学的政治教育德育的渗透研究论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