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政治思想中的伦理际遇

时间:2020-10-11 16:40:56 政治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西政治思想中的伦理际遇

中西政治思想中的伦理际遇 内容提要 :在中西文明史的进程中 ,政治建构对于伦理道德的依赖 ,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为了影显儒家伦理—政治建构的特质 ,本文以早期儒家作为不变的坐标 ,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西方伦理—政治的相关论说为对象进行动态的比较 ,从而呈现两者在理论致思的构成与走向上存在的差别 ,如何最终形成了伦理政治与道德政治的重大差异。

从早期儒家伦理政治理论的概观 ,可以发现伦理这一社会要素在其中起着中心支撑点的作用。但是 ,伦理在政治哲学建构中发挥类似作用的 ,并不限于中国早期儒家的言说地域与学派范围内。学派之外 ,与儒家同时代而同为显学的墨家 ,对伦理问题的关注 ,丝毫不亚于儒家。地域(中国 )之外 ,整个西方文明史进程中 ,政治建构对伦理道德的依赖 ,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但墨家的学派对照作用 ,显然不如西学的地域差别 ,更能显示早期儒家伦理政治建构的特质。原因很明白 ,一是后者与早期儒家理论的差异性更明显、更典型 ,也更易捕捉 ;二是两者在理论致思的构成与走向上都别有意趣 ,即视点相同 ,但视像相异 ,从而形成伦理政治与道德政治的重大差别。

当然 ,在西学的范围内选择伦理政治的比较对象 ,是多重且复杂的。神学政治论对伦理的倚重 ,道德哲学对政治社会的剖析 ,都可以作为比较对象。但取决于本文直接关注的伦理—政治的双边关系 ,本文将比较的对象较为单纯地确定为类似的政治哲学构思上。并且 ,为了显示早期儒家伦理构思与整个西方政治哲学从古至今类似构思的异同 ,确定了以早期儒家为一不变的坐标 ,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西方伦理——政治相关性论说置于其中 ,以求有一种动态的中西伦理——政治论说的比较。而早期儒家伦理政治坐标的三个参数是 :柏拉图的理想国 ,用以比较早期儒家整体烘托而出的伦理王国 ;卢梭的道德理想国 ,尤其是直接民主的人民主权论 ,用以与早期儒家的民本观念相对勘 ;现代的正义理论 ,用以与早期儒家的平等主张相参照。

一、古典状态 :伦理王国与理想国

早期儒家的伦理政治建构 ,就其终端显示而言 ,是一个伦理王国。伦理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应当是伦理榜样与政治权威合一体。他依据仁义道德 ,施行仁政 ,感召大众 ,使天下皆悦。而伦理王国的运作原则是行王道 ,反霸道。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政治伦理 ,统一于王道政治的需要上面。王道政治或德治 ,虽承认社会的差异 ,确认有劳力与劳心的社会分工 ,有君子与小人的层次划分 ,但允诺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就看一个人认同德性、切己自反的自觉性与坚定性了。与此同时 ,在伦理王国中 ,有恒产与有恒心的紧密联结关系 ,证明了财产之于德性的重要性。但是 ,对依据仁义道德所动的主体 (士 )而言 ,坚持伦理信诺 ,则是可以忽略财产基础的。 (无恒产而有恒心 ,惟士为能 )再者 ,伦理王国中的人在面对道德醒觉和人生历程 (老吾老、幼吾幼的相关相及性 )方面 ,人人之间具有平等性。但是 ,相对于天然的血缘关系 ,或政治关系的原型或摹本而言 ,则可以打破一般的公道原则 ,父子相为保护变而为一种体现了公道的行为 (父子相隐 ,直在其中 )。至于伦理王国中人的培育问题 ,显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主要是一种启发式的道德省悟训练 ,一种收拾放失的伦理善心的举措 ,一种积善行德以求神明自得的修养 ,一种安人、正己相与配合的伦理原则确立。因此 ,在伦理王国中 ,严密的以政治控制和法律打击为目的的制度设计 ,退居一个次要的位置 ,伦理道德成为一个贯通各种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的轴心、主线。而忠诚性的伦理准则成为社会正常运行的唯一重要的原则 :臣忠于君被强调 ,子孝于父被凸出 ,朋友之间以信诺相连。社会成为一个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相互震荡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