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蕴含的美感论文

时间:2022-03-18 13:36:58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汉字中蕴含的美感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汉字中蕴含的美感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汉字中蕴含的美感论文

  汉字中蕴含的美感论文 篇1

  [摘要]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本文认为汉字所带给人们的审美愉悦不只是因为它形体的特征,更是因为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而作为汉字艺术审美价值的最高表现,散发出书法文化的独特魅力,所以看汉字的审美,应该从汉民族的文化角度来对汉字进行审美,即以书法艺术为工具,以汉文化为角度来剖析汉字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书法艺术汉字造型文化意蕴

  汉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而由汉字发展来的中国书法更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简单最典雅而又最富有内涵的艺术,它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

  汉字的起源历来有许多传说,如战国时期的“结绳说”、“画卦说”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仓颉造字说”。一些古典籍中也有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荀子·解蔽》),“仓颉之作书,以教后世”(李斯《仓颉篇》)。而从许多古代典籍对古代社会的记载和出土资料的研究来看,汉字应该是以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彩陶为基础,后发展到殷商的甲骨文,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从殷商的铭文、到秦朝的小篆,到两汉的散录,到东晋的今草,到唐代的端楷,到宋、元、明、清的行草,每种书法都表现出当时代文字特有的魅力,甲骨文的古朴,金文的高雅,篆书的委婉,隶书的端庄,楷书的方正,行书的潇洒,草书的飞动,无不显示着汉字的灵性与飘逸,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而书法艺术将汉字的美无时无刻不表现的淋漓尽致,一个草书的“舞”字,就把那舞蹈者轻盈的舞步,飘舞的衣裙以及动态的舞姿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为什么以汉字为基础的书法能给人带来如此的审美愉悦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与汉字本身不但具有独特的形态美,进而还含有深层的文化意蕴。

  一、汉字结构的和谐对称美

  汉字中有许多字型是对称结构的,反映出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思维。它表现为许多汉字都是由对称的结构组成,如“林”,双木为林;“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跟随谓之从;“炎”,一火之谓火,火多谓之炎;这些形体都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字符组合而成,集合以后就产生一种新的意思,这种独特的对称形式,往往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

  同时,汉字是一种以线条为基本组成部分的文字,线条组合的丰富性和稳定性也决定了汉字造型的灵活和稳定,不同的线条,不同的结合。灵活之中显得稳重,对称之中表现和谐,汉字线条的这种独特的特征带给汉字的就是一种“骨”,这是一种从汉字本源所散发出来的“气”。

  二、汉字具有形象意境之美

  这是由于汉字的字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象形字时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也就是说,随着事物弯弯曲曲的样子把他勾画出来。日;太阳的轮廓是圆的.,而且高挂在天空,不断的发光发热,所以古人就把“日”简略成为一个圆形,中间一点。月,画成一个弯弯的形状,因为古人看到的月亮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弯的,所以古人将月亮画为轮弯月来表示。在中国人的眼中,线条不仅仅是线条,而是含有更多内在的东西,如八卦,“一”代表的阳是,“一一”代表阴,用这二种符号就组合成为代表万事万物。中国的儒、道两家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观点,就是说自然和社会的事物虽然纷繁复杂,但却都是由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原始材料按照一个基本的规律组合而成的,既所谓的太级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汉字就是多用象征的手法把事物化繁为简,以最简单、平易、意象的艺术手法来完成人的思想。例如: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形象生动。中国汉字讲究一字传神,人的无限思绪往往短短三五字就表现的淋漓尽致,如“龙”字,中国是个崇拜龙图腾的国家,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因为这个字的意境深远,我们透过这个飞腾的龙字看到的是中国先民的精神崇拜和中国古老的文化。

  三、汉字潜藏的文化之美

  1.哲学思想

  在汉字中的很多字形都蕴含着一些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我们先来看看汉字中最简单的“一”字,首先从“一”字的含义上来说,许慎在解释“一”的时认为:惟初大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段玉裁进一步解释到:有一而后有二,元气初分,清轻阳为天,重浊阴为地。正像《周易》上所说的“天一地二”,“一”是天之数也,“二”是地之数也,中国的先民就是这样把汉字溶入了更深的内容和意义,把汉字同万事万物联系起来。在古代的汉字艺术中,有一种表现形式叫“计白当黑”,其实里面蕴涵了古人的“有”“无”的一种哲学思想,如齐白石画虾但不画水,而是用空白的纸面做水,他的虾给人看了以后感觉有种鲜活感,他以“无”表现“有”,把空白的空间留给观者,用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填充,去意会白纸中的水,以“道家”的思想来解释,画出的虾就是“阳”,留下的空白的水就是“阴”,这样就在对立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

  2.伦理思想

  (1)做人思想。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最关键的东西,只有他自己的道德修养很高,才能担负起治理国家天下的重任,也是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如“信”,《说文》解释:“信,诚也,从人言”就是人说的话要真实,如果一个人讲话不真诚,就达不到做人的基本原则,他就是不一个真正的,为大家所认同的“人”。“仁”,《说文》:仁者,亲也。从人二。《中庸》解释:仁者,人也。也就是说,做人要做一个有爱心,有信用,能够对别人以帮助的人。中国易学有三才之道:立天之道,曰之日月:立地之道,曰之刚柔:立人之道,曰之仁义。可见古人将仁义作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来对待。

  (2)礼教思想。古时的礼教制度非常严格,如“君”,《说文》:“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意思就是说,所谓“君”者,就是发号口令的人,慢慢的“君”字就成了统治者的代名词。“臣”就是一个被统治者的形象,“臣”是一个侧目、曲身、俯首称臣的人。在古时候,作为臣子,从来不能用目光与君王正视,这样做回被视为不敬,对君王所说的话就要无条件的接受,这就是古时的君臣之道。“孝”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说文》解释:孝,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善事父母者也。“孝”在我国是有很深的思想根基的,子女孝顺才能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才能国家稳定,国之本在于家。

  汉字经历几千年的发展,它记录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它包含着太多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这其实就是汉字富有如此魅力的根源。汉字反映了民族心理,表现出了民族性和民族特征,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汉字中蕴含的美感论文 篇2

  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金开诚先生把汉字看作是书法艺术的第一“硬件”,汉字在书法中除了可以给书家提供语句组成的内容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自身的构形就是一个美的形体,是书法美得以存在的关键。

  关于汉字构形的象形性之美

  汉字构形的象形性之美与汉字构形的抽象美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在造字之初直接描摹客观世界物象而形成的与文字的表意一致的形象,它具有美感,但只是基本层次上的美感;而后者则是汉字构形美的本质。

  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自源文字,在文字发生之初,都是一些肖生象形的“构字形素”(还可能有一些作为指事用的点、线)。在历史的沿革和文字的发展中,这些“形素”成为“造字理据”,作为部件、字符不断组成新的文字。这些“形素”和“造字理据”也在不断地向字符发展,成为“基本上不象形”的部件,但它们最初是来自形象的,是汉字具有形象美的基因。文字起源的“象形”说、“文字画”说和“图画文字”说,正是对汉字具有象形性美的充分肯定。

  越原始的文字应该越象形,书画是同源的,在汉字发生的初期,图画似的文字是存在的。唐兰认为,原始文字只有图形,由各实物的图形,用种种技巧表现更繁复的意义。①周有光说:“文字起源于图画。原始图画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成为图画艺术,另一方面成为文字技术。原始的文字资料可分为刻符、岩画、文字画和图画字。”②

  因此,象形性是汉字构形的重要特征,正如刘纲纪先生所说:“书法家在书写汉字符号的时候已赋予了这些符号以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形象性。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有形象可感知的,无形象可感知的美从来没有。”③然而,这种模拟物象的形象是汉字构形美的基础,是汉字构形的象形性之美,但并不是汉字构形的最高之美。有的书家在自己的书作中致力于反映这种形象,把书作中的汉字写得尽量接近其所表达的客观物象。事实证明,这样的书作给人的整体美感是不高的。汉字构形的美是抽象的形象美,这种美体现的是事物形象的情势、形式或形势,是形象的升华。

  汉字构形的抽象美

  描摹客观物象是先民造字之初的主要手段,文字发生时呈现的是一些事物形象,这一点和绘画是无多大区别的。然而,我们在进行考古研究时并没有看到那么多生动如画的形象,而更多的则是一些抽象的、特征突出的表意文字。这主要是由文字的功能所决定的,它以表意、表音为主,大家共识就够了,其形体当然越简练醒目越好,这是汉字构形之所以表现为抽象的形象美的根据。对此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文字从其起源之时就具有抽象的性质,即使有些是象形的,但后来又很快抽象化了。钱穆先生认为,中国文字的最先,“虽是一种‘象形’的,而很快走上‘象意’与‘象事’的范围里去”。④

  然而,汉字这种形象的抽象形式已经比上面所谈到的象形的具象形式更加生动,更具美感。正如宗白华所指出的:“中国字,是象形的。有象形的基础,这一点就有艺术性。原来是象形的,后来中国文字渐渐地越来越抽象……但是,骨子里头,还保留这种精神。”⑤这只是汉字抽象的形象美的一个方面。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汉字构形的抽象的形象美是一种生命意象,是力象之美,是汉字构形的本质美。而从力象角度认识形态是人类知觉的本质。

  形态构形学理论认为,人对形态认知的思维程序是:自然形态——写实形态——归纳变形——抽象形态。“我们这里所说的抽象变形,指的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表现,即要把形状变成形式或形势,成为内力运动变化的时空表现。……观赏者有意无意中都把形象的内力运动变化感受为生命活力,这是艺术通感的必然结果。因此,形象的抽象变形就成为:将形象所具备的生命活力,用点、线的运动组合来表现。不管它多么抽象,只要它保留了那种与科学公式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它就是有效的表现形式。”⑥这种抽象是对物象的气势、动态以及节奏构造的抽象。这是一种似真、幻真的形象,它具有一定的迷惑力,作用于人类的模仿本能,激发欣赏者再认识的快感。这形象美的本质就是力象美,力象具有单纯性和真实性,能反映人类本质力量的情态。

  汉字构形美的本质正是这种抽象的形象美,它是走过了从具象形态抽象为点线的历史过程,汉字构形美的本质正是这种能反映人的本质力量的力象美。“从象形到符号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符号到形象是从抽象到具体——实际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抽象;前一个‘具体’来自自然物,后一个‘具体’来自人生理想。两种‘具体’都具有‘生命’,都可以称为有机体,但前者是指自然生命,后者是人对自然生命的一种抽象化、理想化的创造。”⑦

  在中国古代书论中,先贤们用“势”“力”审美范畴述说书美,正是对汉字构形之本质美——抽象的形象美、力象美的准确把握。为了说明汉字构形的抽象的力象美,古人常取比类取象的方法,用生动的自然物象所具有的力象美对书美进行比喻说明。最近,张捷等学者对“古典书论中自然意象描述的类型”作过一次初步统计,统计将古人曾使用的自然物象分为“山岳、悬崖、泉水、河溪、湖海、树林、花草、藤蔓、鸟禽、猛兽、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龙凤、神兽、龟蛇、风雨、日月、星辰、云雾霞霓、雷电、季节、天空”22类,从汉至清分为8个朝代,对各个朝代的书论家使用自然物象的次数作了很详细的统计。根据统计,其中被描述最多的前4名是鸟禽、山岳、龙凤、神兽和云雾霞霓,有的形象被用来比况书美,在一个朝代的典籍中便达八九十次之多。⑧古人曾描述道:“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群鸿戏海”,让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力象的态势,或者说是一种情态,而不是“龙”“虎”“云鹄”“群鸿”之类的具体形象。这也就是汉字构形的象形性之美与抽象美(力象美)的不同所指。

  注释:

  ①唐兰著《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版,第14页。

  ②周有光著《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③《书法研究》,1982年第3期,第56页。

  ④钱穆著《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87页。

  ⑤宗白华著《中国书法艺术性质》,原载于《书法研究》,1986年第1期。

  ⑥辛华泉编著《形态构成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第43页。

  ⑦《汉字何以成为艺术》,原载于《中国书法》,1997年第4期,第68页。

  ⑧《中国书法》,2004年第2期,第26页。

【汉字中蕴含的美感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探讨论文09-27

浅析民间美术中的喜剧性美感论文07-24

语文教育中的美感教育功用研讨的论文10-07

笑话中蕴含的哲理故事09-19

摄影中捕捉动静结合的美感08-31

音乐教学美感教育论文09-28

席慕蓉诗歌中蕴含的古典情怀08-14

追求化学课的美感论文08-12

少儿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