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

时间:2020-10-25 15:46:17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s for Middle and Primary Students


内 容 提 要
学习动机(Learning Motivation)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业绩效是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能。
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业绩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在整合学习动机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及与其学业绩效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建议。这既有利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业绩效;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对中小学生学习的进一步关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观国内外关于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是教育学、心理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大多以某一动机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同维度、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力图发现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视角。
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论,“恰当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三种动力来源”[1],是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实践性学习动机理论。奥苏贝尔指出:“一般称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份,即认知内驱力(cognitive drive);自我提高内驱力(ego-enhancement drive)以及附属内驱力(affiliative drive)。”[2]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他同时认为,学生学习成就动机中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随着学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人格结构,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国内对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颇多(“同化”、“先行组织者”、“有意义学习”等),但是,我们目前尚未发现有应用其学习动机驱力理论,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特征、发展规律及其与学生学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因此,运用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研究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探讨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生学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正是本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奥苏贝尔学习动机驱力理论为基础,自编中小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湘潭(城市)、娄底(农村)部分中小学3、4、5、6、7、8、9、10、11等9个年级的1134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中小学生的性别、城乡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其学习动机。从性别因素看,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管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还是附属内驱力,女生高于男生;从城乡差异看,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从父母文化程度看,不论是父亲的文化程度,还是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学习动机的影响明显。
2.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各驱力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小学生(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学习动机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的特征。在小学阶段的三年级到五年级有波动,先降后升,而且特征明显;在中学阶段,初中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有略微上升趋势,然后下降。
3.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关系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整体性相关;阶段性相关;年级相关。整体性相关表明: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学习动机以及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对学业绩效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即认知内驱力最强、自我提高内驱力次之,附属内驱力最弱。阶段性相关以及年级相关表现在:小学阶段,三、四年级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五年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六年级只有自我提高内驱力与其学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初中学阶段,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初中一年级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初中二年级有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其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初中三年级只有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与其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高中阶段,只有高一年级的认知内驱力与其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同时,中小学生不同年级学业绩效的低绩效组与高绩效组对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作用与影响上也是非常明显的。

二、原因分析
1.中小学生学习动机性别差异的原因。有的研究认为,传统中国社会和文化中,女孩比男孩更顺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和期望,加之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早熟于男生,在学习中易于体现出积极的学习动机。我们认为,造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女生明显地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女生成熟期的差异所致。生理成熟期的差异表现为女生较男生早(如性成熟,生理学上认为,女生往往比男生早8-12个月甚至更多),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习认知以及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上的差异。
2.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城乡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就学习的环境和条件而言,城乡学校的差别是明显的。其二,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中的“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这是造成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差别的主要原因。所谓隔代教育,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学生不是由父母而是由祖辈监护时所受到的教育,如父母外出工作或离异等。其三,家庭关系的影响。周爱保等人的研究[3]认为,在我国的家庭关系上,父母更多的是从生活方面对孩子的关心,在学习方面大多只涉及到孩子学习目标的建立等宏观方面的影响,而对其具体的学习过程较少关注。我们认为,这方面的差异,农村家庭尤显突出。
3.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对子女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及态度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主要原因。首先,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更多采用的是以情感温暖和关爱的养育方式,即使子女在学习和时候上遇到困难,父母大多能给他(她)以积极的支持,并能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她)进行思想交流。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则更多的是采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他们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更多的是采用比较、讽刺、否认甚至严厉惩罚的方式,这种教养方式不利于孩子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其次,父母文化程度高对孩子学习的经验性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