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建议

时间:2020-10-25 18:47:17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建议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建议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建议

  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我们认为,学习动机作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受环境和教育及中小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学习动机也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发展趋势及与其学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提出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建议。

  5。4。1 树立正确的动机观

  我们的研究发现,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其提高学生的学业绩效和教学效果。但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在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误区。

  误区之一: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一定会有良好的学业绩效。

  就结果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关系是显著相关的。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相关并不是直接的,它们均会受到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替力水平、个性以及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性别、城乡、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已得到证明。

  误区之二:学习动机越强,学业绩效越好。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并非学生学习动机越强,学业绩效越好。动机强弱适中,更有利于学生学业绩效的提高。在我们进行教师访谈时,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学习目标越高,学业绩效越好。所以每逢比较大型的考试前,如小学六年级升初中、初三年级升高中等考试,教师一般都要作考前动员,这种作法,其结果是使学生学习动机过强,导致考试失败的典型表现。

  误区之三,内部学习动机比外部学习动机重要或外部学习动机比内部学习动机重要。

  两种学习动机孰轻孰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观点往往是不一样的,有的注重通过参赛评比、奖励等办法刺激学生的外部动机,有的则通过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理想、责任来强化学生内部动机。我们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就中小学生而言,无论哪一种动机内驱力都是应当加以培养的。学生的学业绩效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成明显的正相关,而学习动机驱力的大小取决于三种内驱力之和,无论哪中内驱力的增加都会提升学业绩效。因此,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同等重要,同时,外部动机也可以内化为内部动机。关键的问题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不习情境,根据学生学习动机驱力的变化规律,创造条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本研究告诉我们,根据奥苏贝尔学习动机理论,认知内驱力属于学生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是学生的外部动机。二者在中小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了解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征及发展规律,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激发中小学生三种不同的学习动机驱力,提高学生学业绩效。

  5。4。2 把握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的发展规律

  根据本研究结论,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及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因子均呈下降趋势,且它们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均有不同特点。我们建议:

  小学阶段:各因子在学生学习动机中的表现最强,因此,要注意保护和充分发挥他(她)们已有的动机。考虑到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增多,学业难度增长等因素,尤其是小学五年级“低谷”状态的出现,在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的时候,教师及家长更应该从多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年级愈低,尽管年龄越小,认知内驱力在学习动机中的比重可能愈小。但是,小学生认知内驱力的培养仍然是应该追求的。因为,就短期目标而言,由于认知内驱力起源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培养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和调动,有利于学业绩效的提高,从长远目标来说,培养小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对于他(她)们升入高年级的学习是非常有意的。

  初中阶段:由于初中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学习动机的主要成份,其附属内驱力方向的转移,尤其是初中学生“在价值观、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感上呈下降趋势”[32],是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业绩效,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主要的方法:一是提高中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引导他们对学习的正确理解;二是注意在教学情境中利用各种资源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三是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分化,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感。

  高中阶段:随着高中学生的年级升高和年龄的增长,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在其学习动机上,认知内驱力是主要成份,但也不能忽视其它驱力的激发和培养。针对高中学生学习动机会受更多的更复杂的因素影响,如升学与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学习压力会更大,因此,提高高中学生的抱负水平,激发学习动机;引导高中学生专心致至学习,不受外界干扰,维持学习动机;激励他(她)们对学习的自信心,做到学习有目标、有计划。这是激发他(她)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业绩效的有效途径。

  5。4。3 关于“隔代教育”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学生中的“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业绩效的提高。我们认为,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也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形成以及对学业绩效的相关性作用,既关系到中小学生学业的成功与否,同时,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这也给家长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父母对子女在学业上的期望不断提高,学习化社会尤其如此。目前,北京、长沙等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开办以及进城务工子女随父母在务工地区就近入学制度是一种很好解决办法。当然,“隔代教育”现象不只是农村学生教育的问题,而应成为学校教育以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6章 结论

  6。1 性别、城乡差异以及父母文化程度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

  从性别因素看,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管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还是附属内驱力,女生的得分明显高于男生,即女生的学习动机明显高于男生,两者差异十分显著;从城乡差异看,城市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及各维度的得分明显地高于农村学生,即城市中小学生学习动机明显高于农村学生,两者差异十分显著;从父母文化程度看,不论是父亲的文化程度,还是母亲的文化程度,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学习动机的影响明显,而且父母文化程度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种递增关系,即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学习动机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