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现状

时间:2020-10-21 12:21:02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现状

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现状

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现状

2.1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分析
青少年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后备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建设者,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随着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融入全球化国际大环境,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是否具有坚定的民族信念,能否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前途,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的战略地位;他们能否以良好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值得全社会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为了解当前中学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学民族精神教育的特点,探讨当前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寻求当代中学民族精神教育的对策,笔者于2003年12月对湘潭市一中和湘潭县一中的部分学生及教师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针对学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600份,收回587份,回收率为97.5%。接受调查的学生构成情况如下:初一学生94人,占16.0%,初二学生100人,占17.0%,初三学生96人,占16.4%,高一学生111人,占18.9%,高二学生103人,占17.5%,高三学生83人,占14.1%。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两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与采访,访谈对象包括主管学校德育的校长、政教处主任、政治课任课教师、语文教师、历史教师和班主任等。
本次问卷调查列举了49个问题,涉及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问题。调查主要集中在学生、教师和教育途径三个方面。学生和教师方面,主要调查当前民族精神教育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以及学生对教师、教材和教育方式的期望;教育途径方面,既包括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影响,也包括校园文化和地域文化等隐性课程的熏陶作用。
    2.1.1 当前民族精神教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
第一,当代中学生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基本正确,但理解不够透彻,有的理解偏颇。
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有63.8%的中学生“了解民族精神”,“比较了解民族精神”的中学生占26.7%,“不太了解民族精神”的仅占9.5%,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对民族精神是基本了解的。对民族精神这一概念,58.4%的中学生认为民族精神是“国之精粹”,41.6%的中学生认为“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上,90.8%的中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是因为有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作为我们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只有9.2%的中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有88.6%的学生认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钱学森,费尽种种周折,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待遇毅然回国,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是因为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只有6.6%的认为他觉得国内的发展前途好,以及4.8%的中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
对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上,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先天下之忧而忧”是中华民族什么精神的具体体现,有68.4%的学生知道这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有8.8%的认为是“热爱和平”的体现,16.2%的认为是“团结统一”的体现,6.6%的认为是其他体现。
第二,当代中学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认识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有97.8%的学生认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对中学生的成长以及良好品质的形成有意义”,这说明绝大部分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调查中,“乐意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占93.6%,说明绝大多数中学生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认同的。
在调查中,有64.5%的学生认为“培育当代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57.0%的学生认为“培育当代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73.3%的学生认为“培育当代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69.7%的学生认为“培育当代中学生的民族精神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有不少学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够,产生了崇洋媚外心态,这说明,毕竟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太关注民族精神,不够了解民族精神,自身缺乏民族精神素养。可见,民族精神教育任重而道远,教育工作者仍需努力。
第三,中学生实践民族精神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之处。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与教学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能自觉地实践民族精神,并使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通过调查发现,过去的教育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尚存诸多不足。下面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这几个角度,分析中学生实践民族精神的现状。
①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主体意识,是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话题。近几年,国家出资在海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许多人学成后主动回国报效祖国,针对这一现象,79.0%的中学生认为他们的选择是“爱国的、高尚的、值得钦佩”。在被调查的学生当中,有83.8%的学生想出国留学,16.2%的不想出国留学。在这些想出国留学的学生当中,他们留学的目的是“到国外发展自己的事业,从此不再回国”的占4.0%,“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再回国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占70.9%,“到国外留学几年以便回国找个好工作”的占11.6%,其他目的的占13.5%。如果自己有“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才学,表示愿意同他一样,隐姓埋名几十年,专注于国家某项事业的达49.5%,有33.5%的表示“看情况而定”,7.0%的表示“不愿意”。可见,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的民族精神在青少年学生身上仍然有深厚的底蕴。
②团结统一。“团结统一”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难时,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团结统一起来,共同战胜困难。当问及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应付时,21.5%的学生回答是“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75.4%的回答是“和同学、老师、朋友团结互助,共渡难关”,3.1%的回答是“由父母解决”。“当你的同学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做?”78.5%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去帮助”,4.8%的学生表示“置之不理”,16.7%的学生表示“看情况而定,一般只会去帮助和自己玩得好的同学。”关于“是否热爱你所在的集体”,“很热爱”、“比较热爱”、“一般”、“不热爱”的分别占58.3%、28.9%、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