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言语传播中的体态语性别差异文化研究

时间:2023-03-18 05:11:18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非言语传播中的体态语性别差异文化研究

  论文关键词:非言语 体态语 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体态语在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着性别差异。在体态语交际中,男女两性在目光语、面部表情、姿势、体触、空间语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此次研究试图从性别差异文化视角、通过问卷的形式探讨和分析男女性别之间在体态语行为方面存在的差异,并揭示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期促进跨性别交际的顺利进行。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人们在交际时,除了运用手段传播信息,还要调动表情、动作、服饰、时间、空间等手段来进行沟通。这些语言之外的交际手段,我们称为非言语沟通手段,其中体态语就是非言语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体态语指“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行为动作,表现为说话时的身姿、手势、表情等。”性别差异文化指“为不同性别所规定的信仰,价值和行为的体系”。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推进及美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性别语言差异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国内对于体态语的研究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主要集中在对体态语的介绍,中西体态语对比,体态语教学等方面,然而对于体态语表现出来的性别差异极少涉及,起步比较晚。
  本研究试图把体态语研究与性别差异研究结合起来,这对于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和性别差异文化的研究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突破;同时了解和研究体态语性别差异,可以避免语用失误及跨性别交际冲突,更好地构建和谐的交际。
  二、研究问题和方法
  1.研究问题
   为调查体态语方面的性别差异,本文试图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人们是否认识到在体态语交际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体态语交际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在日常交际中应该如何防止和消除性别差异所引起的误解?针对体态语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光、表情、姿势、体触、空间等调查其差异并分析深层原因。
  2.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了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为方便取样,选取调查者所在高校260名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在校大学生和20名不同性别的大学教师展开调查。剔除无效问卷之后,总共回收问卷248份。选择被调查对象时,同时考虑了男女比例以及专业等因素,学生年龄都在19~23岁之间,教师年龄在23~45岁之间。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参加了关于体态语性别差异的问卷调查,通过对选取的20名大学教师进行调查,从更高层次上调查大学教师关于体态语性别差异的认知情况。随后采用Excel、SPSS等工具处理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分析报告。
  问卷设计有17题,其中体态语认知2项、目光3项、表情3项、姿势6项、体触2 项、空间1项。每题三个选项A、同意;B、不同意;C、不清楚。
  三、调查结果分析
  体态语性别差异的认知有两项:在人际交往中,性别不同体态语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体态语性别差异是由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所决定的。
  调查结果及分析:91%的受调者承认性别不同体态语也不同,这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体态语中确实存在着性别差异。而对于第二项,有69%的调查者表示同意,有21%的人表示不太清楚。通过访谈,有的调查者认为除了社会原因之外,生理、等因素也可能影响体态语差异,有的调查者表示从来都没有想过导致差异的原因,认为这是自然存在的现象。导致体态语性别差异的因素分析如下:(1)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的对男女两性的行为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要求。社会给男女成员规定了不同的社会身份,两性的举止和行为模式都围绕着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的从属地位进行。人们习惯于认为女性的体态语必须尽可能地规范文雅、符合礼仪习俗。只有这样,她们才会被认为具有教养,受过良好的。(2)生理因素。研究表明,女性的语言功能发育较早,但男性的语言功能却发展较快,在体态语中亦如此。这是因为男女的大脑左右半球发育的时间和规律不尽相同,染色体的形状各异,这些生理因素对男女的非语言能力和方式都有很大影响。(3)心理因素。男女两性心理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记忆、思维、情感和兴趣等方面,这些差异对跨性别交际中的行为举止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男性具有更强的支配性,体态语力度强、幅度大。而女性常常情感容易外露、情绪也容易波动,在交际中体态语表现比较丰富。
  1.目光语性别差异
  目光语调查有三项: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运用眼神交流;男性的目光更有侵犯性,如果两性目光相遇,女性会转移视线;男性比较喜欢盯视别人,相反,大多数女性在交谈时会低下头或避开目光表示顺从。
  调查结果及分析:(1)有78%的受调者表示认同,17%的受调者不太清楚。大多数人认为,女性在交际中比男性更重视感情交流、更善于留心观察对方,而男性则不太在意这些。(2)有51%的受调者认同男性的目光更有侵犯性,然而仍有37%的受调查者并不同意。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男女性别所带来的差异也在发生着变化。家庭及学校对男性优势角色的肯定激发了女性反抗自己的性别定位,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打扮、言行,不再象以前那样被动地躲避男性目光。(3)关于男性是否喜欢盯视别人,有41%的人表示认同,有45%的人不同意,还有14%的人不清楚。传统女性喜欢“低眉顺眼”,谈话时避免与对方目光接触,显得宽容和顺从。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盯视已不再是男性的专有动作,女性有时候也会大胆地盯视男性。
  2.表情语性别差异
  表情语有三项: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暴露自己的感情;女性在社交中比男性更爱微笑;女性的微笑有时不一定反映肯定的情感,有时甚至可能和否定情感交织在一起。
  调查结果及分析:(1)有 87%的受调者认为女性更容易把喜怒哀乐呈现在脸上。鼓励男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和表情加以控制。但是,社会却期望女性的表情更富于表现力和亲和力。(2)有70%的被调查者认同女性比男性更爱微笑。在社会等级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较少微笑,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女性常常以微笑取悦别人或获得赞许。(3)有81%的被调查者认为女性的微笑含义复杂。法斯特就认为:“我们时常微笑,因为微笑不止是幽默或高兴的一个信号,还能表示道歉,是一种自卫甚或宽恕的信号。”
  3.姿势语
  姿势指身体呈现的样子,包括立、坐、卧、蹲、跪、跑、走等。
  (1)手势语。手势语调查设计的题项有三项:姿势与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姿势上可以明显区分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社交场合握手时,应该女士先主动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女性在交际中喜欢玩弄头发、抠手指、整理衣服等。
  调查结果分析:1)43%的受调者认为身体姿势有性别差异,仍有43%的人不同意,14%的人表示不太清楚。传统社会一贯强调男性姿势要体现勇猛、刚强;女性姿势要娇弱、柔美。但是随着多元化的进展,女性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两性差异越来越小。近几年超女快男中性风盛行,中性美的流行让外界对于男性和女性的标准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身体姿势上有时候不能明确地判断出是女性还是男性。2)对于握手礼仪,有47%的人比较清楚,仍有23%的人不太清楚。在社交场合中,出于对女性的尊重和保护,男性要把是否和自己握手的主动权交给女性。3)78%的受调者认为女性在紧张时,会频频出现抠手指、整理衣服、摸鼻子等自我触摸性动作。同时,刘文荣认为“在谈话的过程中不断地触摸嘴唇,或用手支着下巴的女人,大多数都具有强烈的孤独感,虽然不能说个个如此,但也八九不离十。”

  (2)首语。首语调查一项:在交谈中,女性点头除了表示同意外,还有可能表示拒绝。调查结果分析:77%的受调者表示同意,还有20%的人不清楚。在交际中,男性点头通常表示同意。然而,女性喜欢用点头来表示拒绝。如果对方远离话题,她频频点头,这是出于礼节性的应和,实际上对你的谈话不感兴趣。如果她对你的谈话感兴趣,往往将头从一侧歪斜到另一侧,表示在认真地倾听。
  (3)坐姿、立姿、走姿调查。对此调查有两项:1)女人应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而男性的站姿和坐姿可以随意。2)可以接受男士走路扭腰摆臀。
  坐姿和立姿调查分析:有63%的受调者认同坐姿和站姿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中国强调女性“坐有坐相”,就坐时要双腿并拢或交叠,身体稍微前倾不占满整个椅子。然而,男性就坐时如果双腿分开或翘着二郎腿,人们却认为这是男性自信和豁达的表现。男性站立姿势比女性更为放松,双腿分开的距离常常较大,并且经常变动体态。
  走姿调查分析:对于男士走路扭腰摆臀,82%的调查者表示无法接受。扭腰摆臀多见于女性,体现出女性的娇柔和妩媚。在50年代美国的界,玛丽莲·梦露被称为“性感尤物”,影迷们对她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走路时会大幅度地左右摇摆她的丰臀;而男性走路时常抬头挺胸,上臂摆幅和步伐都较大。日本《男子汉》杂志曾广泛征求姑娘们的意见,列出她们最感讨厌的某些小伙子的习惯性动作,其中被认为是“女人气”的行为中就有“走路时屁股、腰肢扭来扭去”这一项。显而易见,小伙子如果照搬女性体态语,就背离了体语的性差原则,自然就会引起异性的厌恶。
  4.体触语
  体触调查两项:(1)女性比男性对触摸更敏感。女性通过触摸来维护社会关系、建立人际纽带。调查结果及分析:64%的被调查者认为女性比男性对触摸更敏感,26%的人表示不清楚,平时没有注意。女性比男性更多触摸她们认识的人,女人喜欢用身体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对触摸更敏感,当她们触摸别人时体察到的感觉也更准确。(2)男性更喜欢主动碰触女性。调查结果分析:有87%的人表示认同这种说法。1973年美国心家南希·亨利曾花费60个小时去记录百货大楼、和大学校园中所见到的触摸情况,有23例是男子正在触摸女子,只有5例是女子正在触摸男子。男子通过触摸体现了他们的支配地位,而女性忌讳触摸异性,避免对方误解自己的动作。
  5.空间语
  空间语调查一项:在日常交往中,女性间的交际距离比男性间的要近。调查结果分析:有64%的受调者表示认同,11%的人表示不清楚。男性的个人圈较大,常通过他们特有的姿态来占有更多的空间领域;女性占有的空间领域一般比男性小,常把人际空间看作是一种获得他人认可的手段,戒心不强。
  四、结语
  体态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与异性交往时,由于缺少对性别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人们往往会自觉地以自己的性别文化规则解释和评价他人的体态语行为,这样在交际中就容易引起误解。我们只有认识到性别差异客观存在的事实,尊重其各自的行为规律,这样才能克服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为善,严慧仙.跨文化交际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Levine,D.& Adelman,M.Beyond Language[M].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82.
  [3]陈原.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4]朱利斯·法斯特.体态与交际[M].孟小平,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5]毕继万.跨文化非言语交际[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刘文荣,今夫.身态语言[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试论非言语传播中的体态语性别差异文化研究】相关文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论文04-28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05-02

高校档案在校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探讨05-29

旅游产品传播中构建消费文化空间的论文05-02

试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及文化教学05-14

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04-24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外文化在城市广告中的研究05-21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04-15

新闻传播中的价值问题探讨10-13

试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