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再思考

时间:2020-08-25 14:38:46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关于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再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教学;关系;能力;素养
 
  【论文摘要】
基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分析,本文旨在论述三个关系的重要性:听说与阅读、写、译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提高文化素养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目的是有助于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前言
  
  大学英语是本科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不仅表现在每年通过四、六级考试的人数在大幅上升,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也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和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来看,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明确21世纪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处理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关系是使大学英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
  
  二、21世纪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
  
  1 、大学英语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呈现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趋势。国际性、地区性、区域性的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跨部门、跨行业、跨公司的商贸活动日益增多,国家间、间的友好往来与日俱增。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外交流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大学毕业生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意味着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大学英语要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
  21世纪面临新经济,需要新观念和新方法。大学英语和其他课程一样,应该从当代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和发展趋势来认识。当代高等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寻找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大学英语要打破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真正解决“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问题。
  3、大学英语要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21世纪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标准体现在知识、能力、素质三大要素上。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应该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化素养。语言知识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语言应用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是21世纪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体现。
  
  三、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几点思考
  
  1、听说与阅读、写、译的关系
  2004年教育部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成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也正反映出社会对人才外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总体要求。
  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当学习者接触到新的语言时,他们就会自主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现有水平和相关语境的帮助下,理解其中所含的内容。这样,输入成为“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并且被学习者获得,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会提高。因此,输入是语言学习的根本途径。输入的方式包括听和读。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提高大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已越来越重要。通过社会发现,原大纲将听和说列为第三层次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他们的听、说及能力则更为不满。认为大学生口语能力非常强的仅为5%,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讲座的仅为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英语写作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11%,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学术论文及科研报告写作的仅为12%。(徐玲 1999:73)
  Kresen的输入理论认为“可理解输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教口语的最好途径就是提供可理解输入”(Krashen 1982:22),“写作能力来自大量的自发的兴趣阅读”(Krashen 1985:19)。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包括信息的接受、发展和反馈,必然涉及听、说、读、 写、译各项语言技能。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学生掌握听、说方法,提高听说速度和准确度,增加课堂及课外听、说量,鼓励学生多听、多说,做到积极主动地听和说。同时,要加强阅读、写、译技能的训练,努力做到“输入”和“输出”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