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时间:2020-08-25 14:29:46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论文关键词:设计 体系 课程设置 需求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设计教育出现了教育规模膨胀过快、教学质量下滑的不利局面,许多学校忽视了设计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前沿性。很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忽视了学校自身的性质和定位,设计教育脱离实践,对学生创造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不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式密切相关的教学课程设置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管学校自身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域和办学特色,出现了因人设课、照搬课程的局面。这些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就业以及与社会接轨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成为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注重其“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工科院校的设计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实际与科学性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能力方面都比较薄弱。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创新时代,设计教育通过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组织安排具有适应性与前沿性的课程,应强调培养学生从“技能型”向“创造型”转变,从“知识积累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变;注重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吸收,推行综合性设计教育向素质化教育模式迈进,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级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计专业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按专业组织教学,按专业性质组织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将学科进行细分,这些是构成现代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特征。高等学校专业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组合,构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高等院校为达到培养目标而要求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实现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仅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是不能奏效的,需要靠所有开设课程间的协调和补充。因此,对于课程组织安排更需要规范与全面。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需要了解在教学计划中开设怎样的课程,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以制定适合自身学校的教学计划,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分两大块:一类是纯美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一类是工科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两类各有优势又各有弊端,其主要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美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注重表现,强调造型、色彩的美感。工科类院校开设的专业注重设计理念,强调实际与科学性。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差异较大,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有较大差别,使得我国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造成我们设计教育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两类学校教育影响,教师观念的束缚,两种教学体系的不同,在课程开设、教材选定、教学方法上都有差别。另一方面是两类学校的生源也不同。从招生对象、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分数等就决定了两类学校不同的培养方向。这里我们主要从美术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与工科院校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两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提出构建设计专业更加合理的、科学的课程设置建议,以便实现设计专业在不同院校中的特色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好的高级设计人才,普及全民的科学教育意识,提高全民的和生活质量。

  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体系不一样,也应具有不同的教育模式。美术类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是对专业美术院校的模仿,学科性质以文科居多。工科院校设计教育与美术院校设计教育存在差异,都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设计教育模式。近二十年来,高校设计教育的课程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却始终没有形成适合各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硬搬照抄,或相互模仿,或因人设课;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没有科学的衔接,出现断裂掉链现象。美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注重审美表现,强调造型、色彩的美感,重视技能教育轻理论知识,重视美术轻人文素养。工科类专业重视设计理念,强调实际与科学性轻视审美与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美术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毕业生被叫做“万金油”,也就是说无所不通,无所能精,什么设计都能做,什么设计都不是很精通。这些虽然和提倡的全面教育相符合,但是知其事物表面不能深入是不可取的。学生抱怨课程太杂,方向不明确,也是有道理的。学校既要求他们具有设计表现和设计实践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些难度很大。但是,是人才的教育,人才是社会特定需求的人才,“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不同院校的设计教育应当结合国情、区域经济和办学特色,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明确社会需求和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