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物合成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3-03-16 06:53:37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药物合成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药物合成抗生素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抗生素中的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及氨基糖苷类的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综述对于上述抗生素的现代新药开发的研究进展。结果:药物合成抗生素具有共同的生物特性及结构特点。结论:依据药物合成抗生素的共性,可进一步改造及研发新型的抗生素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药物合成抗生素;研究进展

        抗生素(Antibiotics)是指某些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相同结构或结构修饰物,在低浓度下对各种病原性微生物或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灭、抑制作用的药物。抗生素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微生物的发酵产物,称为微生物合成(Microbial synthesis);另一种是半合成及合成的衍生物。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B一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及其他类别。
        1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合成及其研究进展
         四环素抗生素属于碱性的广谱抗生素,从链霉菌属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天然产物或由其半合成的衍生物。十二氢化并四苯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基本化学结构,并随其化学结构被剖析,第二代四环素包括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等半合成品逐步被研发并应用于临床。但随着四环素类抗生素近年来的临床广泛应用,由其产生的耐药菌株也随之日益增多。对此,合成新型的四环素类化合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如近年来,Dactylosporajium[1]通过发酵获取伴糖残基的四环素衍生物(Dactylocycline),其化学结构与以往的四环素衍生物的C-6位的羟基及甲基构象相反。另外,Dactylocycline除对革兰阴性菌不具活性,对于四环素耐药或敏感的革兰阳性菌皆有良好活性,其脱糖衍生物Aglycone对于革兰阴性菌也有活性。广谱四环素类衍生物C-9-甘氨酞四环素(Glycylcy-clines)也是新研发的高效抗生素药物,其对四环素内含排出因子(TetE,K和L)或核糖体保护因子(TetM和TetO)的敏感或耐药的菌株皆有效,并且对于万古霉素、米诺环素及β-内酞胺类等抗生素均耐药的革兰氏菌株亦有效[2]。除此之外,还有DMG-DMDOF、TBG-MINO等新型四环素衍生物也在研发当中,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成
        β-内酞胺类抗生素属于分子中内含β-内酞胺环的抗生素。以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为代表。头孢菌素的分子内含氢化噻嗪环及β-内酰胺环共同合成的四元-六元环稠合系统。青霉素具有半合成青霉素的改造的,因此临床上许多研究针对头孢菌素C进行的改造,如7-氨基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三氯乙酯(7-ADAC)、7-氨基头孢霉烷酸(7-ACA),皆为合成头孢菌素重要的中间体。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3],对C3-位的侧链进行改造,可有效改善药效学性质、药物动力学特性及提高其抗菌活性等,达到β-内酰胺酶的稳定,依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及C3-位的功能化,头孢菌素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类:
        2.1 C3-位是杂原子取代的甲基  C3-位的功能化产物主要包括第一代的头孢菌素头孢唑林、第二代的头孢菌素头孢呋辛、第三代的头孢菌素头孢他定及第四代的头孢菌素头孢匹罗等,近年来对于此类化合物,注重开发其双重活性,如内含喹诺酮类的头孢菌素[4],其良好的抗菌活性是临床应用的优势。
        2.2 C3-位是羟基、甲基、卤素或氢  通常常见为第二代的头孢菌素头孢克洛、第四代的头孢菌素头孢布。主要通过取代C3-位的甲基,生成3-去乙酰氧基头孢菌素,如临床上常用的第一代的头孢拉定、头孢菌素及头孢氨苄。
        2.3 C3-位是炔基、共轭乙基或乙基  代表性的药物是第三代的头孢菌素头孢克肟。
近年来,对于此类型的C3-位的修饰有众多的研究报道,如Barrett等[5]研究发现,头孢菌素带炔基可增强对革兰阳、阴性菌的抑制活性;Hara等[6]研究发现,YM-32825,其抗菌活性较强等。
        2.4 C3-位直接与杂原子相连的去甲头孢菌素  近年来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Toyama的报告中指出,C3-位杂原子若是硫的化合物,能获得较好的抗菌活性;另外美国专利报道中也发现,C3-位被苯硫醚类化合物所取代,可增强其体外的活性。       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成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命名是依据其结构特点而定的广谱抗生素,主要的构成是后修饰基团与多元内酯环相连。大环内酯类以大环内酯作为母体,并依照内酯环的碳原子数目进行分类,一般是12~20元环,通过大环的羟基,以1~3个去氧氨基糖与苷键发生缩合生成碱性苷。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经过糖基化、甲基化及羟基化等修饰,可合成以14元环与16元环为主的抗生素,14元环主要为红霉素及其衍生物,16元环则主要为柱晶白霉素、泰洛星、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及其半合成的酰化衍生物。首个被成功开发的大环内酯抗生素是红霉素(Erythromycin,EM),广泛在临床应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的。但随着近年来临床使用的经验增多,红霉素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于酸性环境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对于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性低,易产生耐药;对于胃肠道的刺激作用较大等。近年来,冯润良等[7]研究发现,红霉素中的C-9位羰基、C-8位氢及C-6位羟基进行改造,如羟胺结合羰基生成红霉肟,进而缩合侧链,可获得罗红霉素(Azithromycin),经Beckman将羰基重排,可生成阿奇霉素等,均可有效地提高红霉素的生物活性及抗敏感菌的活性。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合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属于广谱的抗感染类药物,临床上通常应用于多种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方面的治疗。氨基糖苷类主要通过选择性地结合编码的16S rRNA上的A位点,从而加强其抗菌的活性。该类抗生素的耐药产生主要是由于细菌对于氨基糖苷修饰酶(AME)的过度表达,临床上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性进行改造,使其耐药菌的抗菌活性重新恢复,从而研发新型的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由于与RNA的作用靶点的结构信息进行结合,加强其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同时为靶向药物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从而逐渐研究开发新型的新氨基糖苷类衍生物。程杉等[8]研究发现,采用“糖基化”方法可研发新型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内容是通常对氨基糖苷的母核结构部分进行重新处理,如巴龙霉胺(paromine)或新霉胺(neamine)分子,将其原始糖使用部分合成的方式进行结构的替换,此法直接通过改造天然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比重新组合的不同特征结构的单元,其抗菌活性更强。由于新导入的结构特征可不受氨基糖苷的骨架所限制,故新产生的药物可依据此理论将各种糖连接应用于结构的设计中,探索研究新的结构修饰的方法。
        综上所述,依据药物合成抗生素的共性,可进一步改造及研发新型的抗生素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王延松,徐希明,余江南.四环素类药物新型释药系统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8,15(4):317-320.
[2] 邹国利.新型四环素类抗生素-丁甘米诺环素[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4,25:278-828.
[3] 刘姝晶,陈耀祖.头孢菌素c3-位功能化及合成中间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9,20(6):241-258.
[4] 田克情,胡亚伟,何晓云等.B-内酞胺类抗生素的合成方法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5):130-131.
[5] Ham R,hahana H,Sakamaoto K,et a1.Cyeloaddition re.actions of a 3-(1,3-butadienyl) cephalospori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ew cephem derivatives.derivatices[J].JAntibiot,1996,49(11):1182-1185.
[6] arrett D,Terasawa T,Okuda S,et a1.Studies on 13-lac-tam antibiotics.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ovel C-3 alkyne-substituded cephlosporins[J].J Antibiot-(Tokyo),1997,50(1):100-102.
[7] 冯润良,宫平,方林,等.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菌活性[J].药物化学杂志,2004,14(4):229—232.
[8] 程杉,夏焕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3,20(1):60-64.

【现代药物合成抗生素的研究进展】相关文章:

谈国外职业决策困难研究进展06-10

超硬材料薄膜涂层研究进展及应用05-03

纳米阻燃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通用6篇)05-14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06-01

加强病原学检测 杜绝抗生素滥用06-14

谈由概念合成理论看新词“下课”07-31

土工合成材料网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论文04-15

化疗药物溢出的成因及解决措施07-03

青霉素结合蛋白与细菌对-内酰胺抗生素的抗药性机理05-02

浅谈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管理的几点举措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