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结局分析

时间:2020-09-28 11:27:15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上消化道出血结局分析

从食管到直肠称为人体的消化道。以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交点为界,上面为上消化道,下面为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约50cm一段),以及胰管和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粪为主,是常见的临床急症。
 观察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和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预后及结局,为今后诊治本病提供。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10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6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死亡率高于全院患者死亡率,年龄、出血临床表现形式、呕血量、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消化道出血仍是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年龄、呕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原发病(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等均为影响本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所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严格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且有潜在危险的临床急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死率高达8-13.7%,对人们的身体和健康的影响非常巨大。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与疾病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效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水平,加强预防,改善预后,对提高人们的生活健康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本院2007年10月~2010年3月期间收治的164例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治疗方法及其预后等演变过程。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和便血,部分患者经放射线、胃镜和肠道造影确诊,少数患者经手术确诊。本组病例中,男132例,女83例,年龄在25~85岁之间,平均55岁;住院天数19—35d,平均17d。按年龄段将本组患者分成两组:甲组:25~40岁(28例)乙组:40~55岁(69例),丙组55~85岁(68例)。其中首次出血者89例,占54.2%,再次出血者63例,占38.4%,三次或多次出血者14例,占8.5%。
        1.2方法 
        三组患者均应用抑酸剂、止血剂和补充血容量等进行治疗。患者住院后于48h给予内镜检查。出血量﹥400ml者,予冰水洗胃后再作镜检。入院时大出血者13例,11例发生休克。7例患者于入院后5d内再次大出血,给予对症处理后,24h内出血逐渐停止。
        2  结果
        2.1 出血原因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占39%左右,胃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占14%,恶性肿瘤占11%,肝胆疾病点17%,其他占19%。本组病例中,胃癌11例,胃溃疡29例,十二指肠溃疡35例,糜烂性胃炎23例、肝部恶性肿瘤5例,食管癌3例,肝硬化13例,胆管出血15例,不明原因者37例。死亡25例(见表1)
        表1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死亡率比例
         
        2.2 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和(或)黑便。出血量小于400ml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或在作呕出物或粪便的潜血试验检查才被发现;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患者感觉头晕,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眩晕及血压偏低等。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者(约1500-2500ml)即可产生休克,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即可导致患者死亡[2](见表2:消化道出血分级、表3: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对照表)。
        表2  上消化道出血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