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及护理

时间:2020-09-28 11:27:51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及护理

                                    作者:马丽萍 刘翠芳 段旭玲 刘文银

 目的 比较间歇性空气加压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与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将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预防,实验组增加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预防。结果 实验组发生了4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发生了24例,发生率为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结合常规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方面优于常规的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科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41%~85%,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1]。早期预防是防止术后DVT的关键,目前的预防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机械干预。但药物预防存在引发术后出血、皮疹、瘙痒等并发症等危险。我科2009年开始使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通过比较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与常规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采用方便取样(患者自愿)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如患者病史中有下肢静脉血栓、脉管炎、皮肤病或其他下肢血管疾病者排除。120例患者,实验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0-90岁,平均53.04岁;行髋关节置换术11例,股骨内固定术29例,髌骨内固定术4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14例,踝部骨折内固定术2例。对照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7-89岁,平均年龄50.96岁;行髋关节置换术12例,股骨内固定术28例,髌骨内固定术6例,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13例,踝部骨折内固定术1例。
        1.2 操作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预防方法,实验组术后即开始应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并结合常规护理预防,两组进行比较。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评估危险因素(年龄、手术、制动、既往史等),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措施。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讲述深静脉栓塞的形成及危害,并观察其心理变化,运用语言技巧进行疏导,鼓励患者克服术后疼痛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2.3 饮食护理 低盐、低脂、清淡、高热量饮食,DVT患者给予低脂肪饮食,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低盐饮食可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高热量高纤维饮食可补足机体所需能量,亦可防止大便干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宣传戒烟重要性,使患者明白吸烟可引起血管痉挛,又可增加血液黏稠度而自觉戒烟。
        2.4 体位护理  密切观察患肢情况,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以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由护士指导做足部屈伸活动锻炼。术前1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示范床上主动做足跖屈和背屈运动,足的内、外翻运动及足踝的屈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不能活动者,由护理人员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同时做足踝关节活动[2]。术后每3~4h活动1次,每次活动10~20min。
        2.5 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  实验组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术前1天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应用间歇性空气加压治疗仪(美国泰科公司产,6521型)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操作程序:患者取平卧位,双下肢套上套筒,松紧适中。检查套管与主机及套筒的.连接是否紧密,套管有无打折、扭曲,备好后,连接电源。开始时缓慢向套筒脚踝部充气,充满后压力保持不变,逐次至小腿、大腿。通过腿套“挤压”过程迫使静脉血液流出下肢,然后套筒所有部位(6个部位)同时放气,血液回流入下肢。片刻,再次充气,周而复始。30min/次,2次/d,7~10d为1个疗程,根据情况给予1~2个疗程。使用时应注意:(1)仪器水平放置;(2)应在肢体套上套筒的情况下对套筒充气;(3)套筒远离锐器以免被扎破致操作失败;(4)急性静脉血栓、深部静脉性血栓严禁使用,因其可加速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