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费伯雄论治痰饮病特色

时间:2017-07-07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痰饮;疗法;费伯雄

  [论文摘要]
费伯雄对痰饮有独到的见解和治疗经验。费氏在《医醇剩义》中,创六首新方,立法严谨,体现费氏和缓思想,本文引摘主症原文,并略加方解。
  
  
  费伯雄,清代著名医家,其思想以“醇正”、“和缓”为特色。用药以轻灵见长。费氏学术源于历代各家学术,取各家之长以补偏救弊。善于化裁前人方剂,见解独到。笔者试就费氏对痰饮的病因病机及施治方药作以下探讨。
  痰饮一般认为是饮证的总称,是指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多由肺脾肾气化失司,或三焦水道失于通调,影响水液的正常敷布与排泄,以致水液停积而成。然而三脏之中,脾胃的运化失司首当其冲。费氏亦本经旨,首重脾胃,提出“痰饮者,先生痰而后停饮,积水为病也”的观点,在脾有积湿胃有蕴热的情况下,湿热交蒸成痰,胶粘不解。然后进入胃中的水液遇痰而停滞,不能下趋小肠,由膀胱气化而出。日积月累,饮乃由是而成。况且嗜茶太过者,湿易伤脾;嗜酒太过者,热易伤胃;过嗜生冷者,寒伤脾胃,于是形成各种不同证候。
  费氏对痰饮的分类,遵循仲景“四饮”之法,即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另外,留而不去者称为留饮,伏而不出者称为伏饮。至于治疗方法,也是谨遵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并把此类疾病譬如江河横流旁溢之水,其治疗“必顺其性因其势而利导之”,形象生动,开启后人。自创六首新方,师古而不泥古,法度严谨,可师可法,分析如下:
  
  1 温阳健脾。利水除饮以治痰饮
  
  “痰饮者,水从胃出,下走肠间,辘辘有声,胸中微痞,头目作眩。桂术二陈汤主之。”桂枝2.4g,白术4.5g,广皮3g,半夏4.5g,茯苓9g,枳实3g,泽泻4.5g,牛膝4.5g,车前6g,生姜3片。本方由仲师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二陈汤化裁而来,方中桂枝、白术温阳健脾,半夏、陈皮、枳实化痰行气消痞,茯苓、泽泻、牛膝、车前淡渗利湿引邪下行,使水饮之邪从小便排除,佐以生姜和胃散饮。因甘草能助湿增痞,故弃而不用。
  
  2 肃肺疏肝。利水化痰以治悬饮
  
  “悬饮者,水流胁下,咳吐引痛。胁乃肝胆之位,水气在胁,则肝气拂逆,而肺金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咳而引痛也,椒目瓜萎汤主之。”椒目50粒,瓜果15g,苈子6g,桑皮6g,橘红3g,半夏4.5g,茯苓6g,苏子4.5g,蒺藜9g,生姜3片。悬饮乃水流胁下所致,仲师在《金匮要略》当中治以峻下逐水的十枣汤,但十枣汤中大戟、甘遂、芫花峻烈有大毒,非大实者不可轻试。所以费氏用醇正和缓之药代之。此方泻肺利水为主,方中椒目、苈子、桑白皮肃肺利水,苏子、瓜、半夏、橘红降气化痰,茯苓健脾渗利水湿,因水饮之邪留于胁下,影响肝气的舒畅条达,故用蒺藜舒畅肝气,生姜和胃散饮。本方现代常用于一些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
浅析费伯雄论治痰饮病特色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