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心理分析

时间:2017-06-10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生 利他行为

  论文摘要:首先从理论上对利他行为的概念做系统梳理,进而探讨我国医学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利他行为:其次,揭示当前我国医学生的利他行为弱化问题;再次,对其问题产生的根源从心学和心角度,按个体层面、学校、家庭和医院层面、层面来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培养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医学生。

  医学生未来承担的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他们不仅要掌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还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利他行为的培养就是医德修养和心理健康的坚强支点。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部分医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的程度令人担忧。因此,探讨我国医学生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利他行为,从伦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对其利他行为弱化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医学生利他行为的界定

  关于利他行为,社会生物学家、家都对其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给予了众多的定义。社会学家Trivers将利他行为定义为一种“对履行这种行为的有机体明显不利,而对另一个与自己没什么关联的有机体却有利的行为”。生物学家Wilson把利他行为界定为“对他人有利而自损的行为”。这些定义都强调了利他行为的代价,忽略利他行为的道德动机和心理动因,而社会心理学与伦理学家则认为单一的因素并不能很好地界定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是伦理学和心理学均关注的主题,包尔生从伦理学角度是这样界定的“凡动机是个人利益的行为被称为利己主义的;动机是他人的行为被称为利他主义的。

  弗里德曼从心理学角度界定:“利他行为就是在任何形式下,不指望得到报答也要做的一种帮助别人的行动。川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利他”大多指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了他人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这样的利他在道德上是无比高尚的,价值上也是值得倡导的,但真正的利他是既在行为上有助于他人与社会,又能保障自己的合理合法利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

  在综合中外利他行为含义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把利他行为的内涵概括为:利他行为是有利于他人的行为,其基础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它由社会的伦理道德准则来评定和规范。利他行为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它是我们每个人的社会性的需要一爱、友谊、社会赞誉、尊敬等,在自我实现层次上,人们有着助人的需要,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他人和社会的认同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利他行为是个体根本性的道德品质,是社会良性发展的道德基础。医学生未来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肩负着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攸关的神圣职责,加强医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是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国医学事业,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医学生应具有的利他行为包括对病人、对国家和社会所应具有的利他行为。具体来讲就是:对国家、社会的利他行为是指要热爱医学事业,热衷公益事业,关爱弱势群体,尽力回报社会,具有国际人道施援情怀;对病人的利他行为是指珍视生命,守护健康,精于医术,解除病痛,诚实守信,仁爱同情,关怀尊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

  需要强调的是,医学生的利他行为是建立在利己行为基础上的,自我的合理利益的满足及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是利他行为的坚强后盾,否则利他只能是短暂、转瞬即逝的。

  2医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的现状

  2.1学医目的功利化

  有少数医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随波逐流,学医是因为医学专业好,社会实用性强,就业相对容易,将来做一名医生,受人尊重,收入稳定,即使这个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也铆足了劲学。有些学生为了考试及格或是获得高分,考试作弊已不是新鲜事。医学生更多侧重于专业知识、和的学习,而将其他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抛诸脑后,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差,这种学习目的使得学生异化为学习的机器,忽视学做人、育美德。

关于医学生利他行为弱化的道德心理分析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