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培养医德开发心智-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

时间:2020-08-08 17:25:44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论培养医德开发心智-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

    论文关健词: 遴德 心智技能

    论文摘要:强化医学的培养,深入开发心智技能,这是新世纪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工程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渐进性教育,它要求各门课程的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将培养医德、开发心智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为造就中医药界高紊质的创造型人才积累经验。

    顺应世界知识大潮,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要任务。其中强化医学道德的培养,深入开发心智技能则是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

    医学是人学,医学教育培养的医生是以人为工作对象,《黄帝内经》中“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预救生灵”、“与民为民”等医德思想,确立了中医鲜明的医学人道观念。自汉代起,张仲景、孙思邀、李时珍、叶天士等著名医家又身体力行,以毕生精力献身医学,救人疾苦,成为后世的医德楷模。“知人爱人”的医学人道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医家,中术的发展,中华的繁衍昌盛离不开传统医学道德的继承和发扬。进入新世纪,主义的医学道德纵然有新的精神内容,但医以人为本、以德为尚、术业求精、仁爱救人的基本精神不变。所以培育医学生良好的医学道德是贯穿于整个中医药教育的重要任务,不论中医基础或课程抑或其他课的教学,都应把医德教育的内容恰当地溶入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专业训练的全部过程中,始终绷紧医德这根弦,在医学知识学习、医务实践和医疗行为中自觉主动地培养医德,增强修养和自警意识。教师授课更应有计划地渗透在具体课程内容中予以细化。我从事中医各家学说课程教学,就在讲授历代著名医学家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的过程中不时穿插古代医德楷模的言论或具体事迹。唐代名医孙思邀曾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无作此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大医”和“含灵巨贼”是道德境界截然不同的两类医家,大医的“仁爱救人”应成为医学生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元代名医朱丹溪出诊治病常常“风雨载途,亦不为止”,随诊药童想休息一下,朱氏则说:“病者度刻如岁,而欲自逸耶?”这种急病人所急,时时为患者着想的诚挚强烈的同情心是传统医德所要求的基本要素;明代著名医学家、药学家、“造福生民”的伟人李时珍更把一生全部精力奉献给甄别药物,救治病苦的平凡实践;清代名医叶天士遍访名师,切磋医术,专注于事业的点点滴滴;清代名医王清任不避污秽,屡赴墓地亲验尸体的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医家崇高的医德医.风,对于医学生医德认识的提高、医德情感的培养、医德意志的锻炼、医德理想的树立乃至医德行为和习惯的形成颇多启迪。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代各类诊疗仪器的不断面世和广泛应用,医生与病人的接触大大减少,医患关系的“物化”问题日趋明显,医生关注于诊疗仪器和病人的局部身躯,而往往忽略了对病人整体的观察;潜心于各种现代数据式图表,冷落了病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甚至于把兴趣和热点集中在有所研究价值的病人身上,把病人当作谋利的工具。要深刻地意识到这种趋势和由此引发的危机,在诊断学等课程方面,要适时地对学生加强医德情感的教育,呼唤医学生感受医生职业的崇高和特殊,增强对患者的'同情感,对医学行为的责任感、理智感,充分尊重病人的权益,与病人建立起相互平等、尊重、爱护、帮助的同志式关系,从而为医生实施医疗行为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奠定重要的基础。

    面临新世纪的发展,能力培养已成为医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取得生存优势的重要问题。其中心智技能的培养显得更为迫切。相对于动作技能,心智技能更能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通过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观察、倾听、理解、思考等心智活动,逐渐形成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以应对诸多医学的具体问题。

    以中医各家学说为例,本门课重点讲授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让学生全部深入地了解古代医家独特的医学观点和治病经验以外,更重要的是应当将这些知识化为工具和手段,大大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去分析疑难,解决更多医学难题,这就是心智技能所要求的。长期搞临床的教师都知道,有些病症按习以成俗的辨证分型治疗很难收效,但如果精思慧想,则能出奇制胜:有人用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搪尿病,有效率达86. 7%有人用张锡纯的升陷汤治疗糖尿病,40例中仅2例无效。前者从补气活血通络入手,后者则重在益气升陷,这就是心智技能的展示,别人想不到的,你想到了。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如用仲景桂枝汤治疗便秘,用益母草膏治疗胸痹心痛等等。中医很多课程都融入了历代医家的临证精华,在传授这些专业知识的同时适当插入一些现代临床的收获和创见,对于启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都会有一些积极的意义。我们也曾尝试通过课堂讨论来活跃学生思想,开发智能。如李东垣的“阴火说”、喻嘉言的“秋燥论”等一些专题,事先出思考题让学生准备,诸如“阴火”究竟是实火还是虚火?“秋伤于燥”、“秋伤于湿”究竟谁错谁对?对这些间题,学生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作为教师发现了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间题时所展现的心智技能,感觉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呼应与和谐。教学必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个性化医疗时代的到来,中医专业人才施展技能的领域应当相当宽广,间题在于悟性。现代哲人都很看重悟性,他们常常会以突发灵感的形成,拨通知识网络中的某些环节,从而带动一连串事物的沟通,使以往学来的、储存在记忆中的零散知识,又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思路和认识。那么,中医宝库中的学术精华便是激发中医人灵感的酵母和温床。

    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发展学生的质疑求异、深刻新锐的思维品格,提倡发散思维,打破思维定式,透过表象,深入底蕴,探求本质,达到催生新思路、获得新发现的目的。

    培育医德,开发心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工程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渐进性教育,它要求各门课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对课程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适当的更新、改造和调整,使医德教育和心智技能培养开发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为造就中医药界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积累经验。

【浅论培养医德开发心智-新世纪中医药教育的重中之重】相关文章:

浅论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外语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08-18

新世纪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谈新世纪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论文08-29

浅论青少年的通才教育10-11

浅论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08-09

医德教育面临的困难论文10-09

《心智活动的探索》介绍06-03

品类创新:寻找心智的空缺12-05

中医药院校的生物工程培养模式论文07-12

中医药院校的生物工程培养模式的论文10-23

浅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论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