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截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时间:2020-08-06 10:56:23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老年截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患者的手术治疗日趋普遍,由于老年截肢患者的情况复杂,因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而言尤为关键。老年患者常伴有慢性疾病史,术后发生并发症机率高,截肢后卧床时间较长,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静脉回流慢,导致血液循环不良,极易发生压疮及各种残肢病的发生,加之,老年截肢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心情沮丧、低落,不配合治疗和术后康复训练,使老年患者截肢术后恢复缓慢,伤口不易愈合等较易发生。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其围手术期准备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就老年截肢患者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进行各类截肢手术的老年患者43例,年龄80-92岁,平均82.54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27例。病因分别为:急性动脉梗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脉管炎、外伤、烫伤、糖尿病及恶性肿瘤。43例老年截肢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9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1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4例,贫血18例,低蛋白血症9例。 ?
        1.2  治疗方法?
        43例老年患者入院后5-19天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手术,手术时间30-60分钟,平均42分钟,术中输血,术后切口一期愈合34例,延迟愈合9例。?
        1.3  术后处理及随访手术后24 h内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在患者床旁准备止血带以随时处理出血情况。上止血带时,切忌在双骨肢体(如前臂、小腿)上扎,因为压不住血管,起不到止血作用。如系髋关节离断术后,为防止股动脉出血,可在床上备大重量砂袋,以利压迫止血用。截肢术后肢体残端可适当垫高,以防局部出血或肿胀。观察残端伤口情况,如有无发热、红、肿、剧烈疼痛等,此常为局部感染的征象,如出现以上情况应尽快告知主管医生早作处理。截肢后因为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下肢截断部位以上的关节,常易发生屈曲、外展畸形,可严重影响之后假肢的安装。因此术后固定或包扎患肢时,应维持截肢残端于伸展位,保持残端固定于功能位。即使为防止出血或肿胀而垫高残端,2 d之后要尽快放平。尤其大腿截肢术后,为防止髋关节屈曲畸形可使用副木控制屈曲。如截肢后残端发生屈曲挛缩畸形,可用皮肤牵引法予以纠正。?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截肢术是对患者的巨大打击,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一般要经过震惊、回避、承认和适应等四个阶段。老年患者更易表现出悲观、沮丧等不良情绪,甚至是不配合治疗。因此加强观察疏导,细致耐心地解释与护理,主动关心安慰患者,稳定他们的情绪,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自尊和自信,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此外,还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咨询工作,让其了解截肢后、伤残程度和假肢的选择,并简要介绍康复的计划、方法等,使患者能够得到家庭成员的鼓励和帮助,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2.1.2 手术区域皮肤护理?
        老年患者大多有慢性基础疾病,易发生切口皮肤感染及损伤,以致无法在计划手术的区域内做切口,影响手术操作与效果,甚至导致手术无法进行。因此,术前护理一定要做到主动观察,有无破溃等,并防止其发生,为手术实施创造理想的皮肤条件。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因切口疼痛及肢体缺失感而产生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减少其不必要的忧虑,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配合锻炼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
        2.2.2  残端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不良,截肢后的残端容易发生感染、肿胀、疤痕和残肢关节痉挛等症状。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及残端周围的肿胀情况,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引流的通畅,及时更换切口敷料,发现残端红肿或有渗出液,及时通知医师,配合治疗。

老年截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2.2.3  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