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病机的特点研究

时间:2020-08-06 10:53:56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病机的特点研究

    【摘要】  钱乙总结其一生之儿科经验,提出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观点,并发展了五脏病机理论,五脏各有所主,临证中详辨五脏虚实;运用五脏生克制化分析脏腑关系,以此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转归;注重五脏与四时阴阳结合,以判断五脏气之盛衰,注重天地自然对人体的影响在疾病中的作用。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病机的特点研究

    【关键词】  钱乙; 小儿药证直诀; 脏腑病机

      钱乙,字仲阳,祖籍浙江钱塘,后先祖北迁,遂为郓州人(今山东东平)。约生于北宋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终年8l岁。钱氏著述较多,有《伤寒指微论》五卷、《婴儿卷》百篇、《小儿药证直诀》三卷。前二者已佚,后者由阎孝忠于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根据钱氏诊籍所辑而成。钱乙从医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儿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四库全书》盛赞其曰:“钱乙幼科冠绝一代”。钱氏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都有深刻认识,他指出小儿生理特点为“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儿科疾病病机总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并在临证中以此作为儿科立法处治的指导准则。

  1 五脏各有所主,虚实为纲

  钱乙论治小儿疾病,从五脏虚实入手认识病因病机,把惊、风、困、喘、虚等儿科常见病与五脏密切联系起来,具有鲜明的特色。《小儿药证直诀》“五脏病”篇,对小儿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五脏归类,如曰:“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动摇,发热饮水。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此篇与“五脏所主”篇相得益彰,《小儿药证直诀》“五脏所主”篇:“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此二篇内容相互补充,“五脏病”篇是对“五脏所主”篇的概括和总结,“五脏所主”篇则以五脏虚实为纲,分别论述了五脏虚实所主病证的不同。五脏各有所主的病机理论贯穿于《小儿药证直诀》全书。

  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涉及到的脏腑虚实病机有:肝旺,肝热,肝风;心热,心实,心虚热,心旺;肺热,肺旺,肺盛复有风冷,肺虚热,肺脏怯,肺亡津液,肺虚痰实;脾脏怯,脾脏虚,脾脏冷,脾气虚,脾微热,脾虚惊;肾虚,肾怯,肾热传于膀胱;脾肺受寒,脾胃虚损,热痰客于心胃,脾胃虚损,脾胃不和,脾胃虚,脾胃虚衰,胃中虚热,胃虚,胃气不和,胃冷虚,胃虚热,胃实热,胃冷等。大肠、小肠、胆、三焦等脏腑未曾涉及[1] 。《小儿药证直诀》收载了近40种疾病,大多数疾病与脏腑病变有关。

  2 五脏生克制化,病有轻重

  中医理论建构时采用了五行学说,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相生”和“相克”的运动变化,而且生克必须有制(限度),才能达到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以五行配属五脏,人以五脏为中心,联系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人体脏腑器官及其生理功能之间以“生克制化”来协调平衡;同样,自然界各种事物以五行属性归类,与人体相合,以“生克制化”协调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平衡与统一。因此,张介宾在《类经图翼》中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五脏的生理功能之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在病变时,当一脏有病,也可能累及他脏,甚至出现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病变变化。

  钱乙重视五脏虚实的.辨别,同时重视五脏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他指出:“更当别虚实证。假如肺病又见肝证,咬牙多哈欠者,易治,肝虚不能胜肺故也。若目直,大叫哭,项急,顿闷者,难治。盖肺久病则虚冷,肝强实而反胜肺也。视病之新久虚实,虚则补母,实则泻子。”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关系,金克木,肺病时见咬牙哈欠等肝虚之证,说明肝木侮肺金之力尚不甚,故易治;若见肝实之证,肝木侮肺金,肺气本虚,又遭肝木反侮,故难治。此仅为钱氏运用五脏生克制化诊治小儿疾病之一斑,在《小儿药证直诀》中多处反映了钱乙用五行生克乘侮关系推求病机,判断病情轻重缓急以及推测预后好坏的思想。总结而言,以五行生克制化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病变影响及相互传变,可表现为相生异常和相克异常等几个方面。

  3 五脏分主于时,生死顺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