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3例体会

时间:2018-04-30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小头新鲜骨折13例。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为6~9周。采用Morrey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避免二次手术,疗效满意。 
        【关键词】肱骨小头骨折;可吸收螺钉;内固定

        肱骨小头骨折是临床上少见的肘部损伤,约占肘部骨折的1% ,肱骨远端骨折的6%[1],常合并有滑车骨折,多数需手术治疗。2006 年1 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3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3 例,男8例,女5例,年龄18~56岁。左侧8例,右侧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8 小时~6 天。行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诊断明确6例,余7例经CT三维重建后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不伴有血管及神经损伤。按Mehdian et al分型标准[2]:Ⅰ型(Haln-Steinthal骨折) :骨折累及肱骨小头大部分或全部,骨折片较大, 8例。Ⅱ型(Kocker-Lorenz骨折) :骨片为壳状的肱骨小头关节软骨帽,仅带有少量软骨下骨, 2例。Ⅲ型:肱骨小头粉碎性或压缩性骨折, 0例。Ⅳ型:肱骨小头剪切骨折, 3例。
        1.2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臂从神经阻滞麻醉,上臂使用气囊止血带。根据骨折的类型决定手术入路:肘前入路8例,肘外侧切口5例。切开关节囊后直视下用点状复位钳夹持骨折块,使之达到解剖复位,如不稳定可予1~2枚直径1.5 mm克氏针将骨折块临时固定,然后用2枚直径3.5 mm可吸收螺钉固定,螺钉头埋于软骨面以下。直视下检查肘关节活动时骨折块无移位, C臂X线机透视下骨折复位良好,冲洗切口,逐层关闭切口。术毕即予石膏托屈肘90°前臂旋后位固定。一般4~6周后拆除石膏托,作肘关节功能锻炼,3个月内注意保护患肢肘关节。
        2结果
        13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及骨折不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 ~9 周,平均7周。9例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屈120°~145°,伸0°~25°,前臂旋转功能基本正常。1例Ⅳ型骨折术后肘关节继发骨化性肌炎,僵直于功能位,但无疼痛不适感,另3例Ⅱ型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稍差,屈110°,伸35°,常在肘关节过度活动后感到酸痛。根据Morrey et al[3]功能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
        3讨论
        3.1肱骨远端的解剖:肱骨远端前后位扁平,有两个关节面——滑车和肱骨小头。滑车关节面的上方有三个凹陷,前侧有冠状突窝和桡骨头窝,屈肘时容纳冠状突和桡骨头,后侧为鹰嘴突窝,伸肘容纳鹰嘴突,它比冠状突窝深,使完全伸肘成为可能,从结构和功能上看,它分成独立的内外侧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有关节和非关节部分,非关节部分称之为上髁,也是髁上缘终点,即内上髁和外上髁。外上髁前外缘粗糙,是前臂浅层伸肌的起点,内上髁比外上髁大,是前臂屈肌的起点,其后面光滑,以容纳尺神经通过肘部,外髁的关节面呈半球形并向前突出,称之为肱骨小头,其凸出的关节与桡骨头凹状的关节相对合,组成肱桡关节,其内外缘明显突出,对维持内外侧的稳定非常重要,肱骨小头和滑车关节面自肱骨远端向前向下倾斜,与肱骨干成角30~45度,但内外髁的旋转中心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当有一个髁的旋转中心相对于另一髁发生异常时,就会影响肘关节屈伸活动。

       3.2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肱骨小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移位的肱骨小头骨折块几乎不与肌肉和关节囊相连,无血供,远期有缺血坏死的可能性, 如伴有小的碎骨块或关节软骨面脱落残留于肘关节内,将导致肘关节疼痛、弹响、

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3例体会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