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性思维在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18-04-04 我要投稿

【摘要】探讨评判性思维在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运用评判性思维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制定与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士的穿刺技能,减少留置针脱管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住院患儿及家属对留置针使用的满意度。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  静脉留置针  护理
        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有目的的内心活动,人们在进行这一活动时,将会产生想法并对产生的想法加以判断和评价[1]。静脉留置针因操作方便,留置时间较普通静脉输液针长而被临床广泛使用。为了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渗液、渗血、静脉炎的发生,2009年我科对全科护士进行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并运用于留置针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培训对象  儿科护士16名。学历:本科4名,大专8名,中专4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5名,助理护士2名。由护士长及4名护理组长组成评估小组,评估内容有病情掌握、血管情况、操作物品准备、操作的熟练程度、患儿及家属配合主动度等。
        1.2培训方法与内容
        1.2.1评判性思维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基于全面的观察来洞察客观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别事物形成的决策的过程[2],其具有逻辑推理、深思熟虑、疑问态度、自主思维等特点。然而,评判性思维的建立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在工作中互相影响、密切配合,使护理工作被动变为主动,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科学性,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
        1.2.2加强专科理论学习  我科制定了静脉留置针置针流程、护理措施等,组织护士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熟悉注射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毒性反应;对肥胖患儿及配合差患儿进行评判分析,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法,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减少反复穿刺,提高操作能力及应急能力。
        1.2.3开展情景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通过模拟应急病例,要求护士针对病例的各种情况进行评判,考验护士的综合判断与快速反应能力,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结果  通过培训提高了儿科护士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护理中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穿刺一针见血的成功率达99%,留置时间达96小时,成功率达98%,患儿及家属对留置针使用满意度由2008年的97%提高到2009年的100%。

      2  护理
        2.1应用前评估及沟通  告知家长及患儿留置针使用的优点,取得配合。留置针具有柔软而有弹性的特点,可以随血管形状而弯曲,不易穿破血管,且留置时间可达3~4天,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方便安排合理用药,提高药效;保护血管;留置针留置期间是可以活动的,在输液时以及输液结束后,患儿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
        2.2留置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  留置针留置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做到一触二看三问,每班透过敷料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注意有无脱落、有无液体渗出及局部皮肤的情况。
        2.3护腕固定  加用输液贴覆盖透明敷料再予网状弹力网固定的方法简单易行,患儿愿意配合,固定牢固,避免留置针脱出,减少了渗液、渗血、静脉炎的发生,延长了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2.4封管液的选择  封管液的选择是保持静脉通畅的关键。我科选用肝素溶液封管,均用25u/2ml肝素盐水液进行正压封管处理。
        2.5健康教育  输液过程中应协助患儿的生活护理。要反复向家长交代注意对患儿的看护,告知家属一旦留置针脱出的应急措施,下肢的留置针尽量让患儿保持水平位或斜坡位以减少重力回血。留在患儿手上的留置针为无菌软针(不带钢针芯),

评判性思维在儿科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