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折后感染

时间:2020-10-25 09:00:30 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骨折后感染

       随着内固定学的发展,为了挽救肢体关节功能,早期功能恢复,减少术前固定时间,从而有效防止关节颤直,肌萎缩、褥痣、甚至泌感、肺炎、下肢栓塞。
        (1)内固定准备期缩短;
        (2)为牢固固定内固定器越来越复杂等。产生内固定后感染甚至骨骼炎,有上升趋势,导致骨坏死;
        (3)内固定范围越来越来广骨折迟迟愈合或等严重后果。发生了几个变化:不愈合,引起肢体永久性功能障碍,继发的全身营养消耗和毒血症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1病因
        (1)多数因开放性骨折切口感染,清创不彻底,早期手术等。
        (2)医源性感染:1)内源性;皮肤,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糖尿病。2)围手术期间处理不当(术前、术后、手术污染、手术操作使血肿形成,过度牵拉,残留异物等)。
        2感染性骨折的诊断
        2.1急性期:术后3-5天高热,局部红肿、热痛,白细胞计数增加,血沉增快,分泌物培养阳性,X线表现骨疏松。
        2.2慢性期:全身症状减轻,局部成脓肿或溃疡,骨及内植物裸露,窦道形成。细菌培养阳性,X线可见骨端硬化,死骨形成。
        3不典型病例(又称隐匿性感染)
        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体温37.5-38.5℃,伤口愈合不良,长骨干骺端或关节轻度肿胀和疼痛,白细胞总数及血沉轻度增高或正常,X线早期无变化,晚期可见骨膜反应及内植物周边出现透亮带。
        4感染性骨折的预防
        (1)开放骨折的处理,特别急症期合理处理。
        (2)闭合骨折、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的处理。
        (3)内植物的选择。
        (4)血肿的处理。
        (5)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1)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公元前四世纪Hippocrates提出处理开放性骨折的五个原则:
        ①抗感染;②包扎;③复位;④固定;⑤牵引。
        十七世纪,Joseph Pesault  首次提出清创术的概念。
        十九世纪,Pasteur 首次提出细菌致病的'理论,Lister发现了碳酸液湿敷预防感染。在此期间处理开放性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清创和抗感染。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Winnette  orr 提出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1早期彻底清创2应用牵引早期复位 3石膏管理型完全固定4开窗引流、换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升级骨折的处理原则在orr的基础上增加了下列内容:(1)黄胺和青霉素的应用;(2)近期一期内固定;(3)近期一期伤口关闭;(4)早期植皮、植骨、有缺损时。
        现代已形成了处理措施:(1)微创;(2)彻底清创;(3)冲洗;(4)恰当的骨折固定;(5)合理使用拉菌素。※其中,彻底清创是预防感染在关键。Ⅱ、Ⅲ度,(Gostilo- Anderson分类法)开放性骨折需要重复清创即首次清创后2-3天再次清创,其理由有两点:a由于损伤严重,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在首次清创也很难判断和彻底清除所有无活力的组织。b首次清创时看上去有活力的组织,经1-2天后可能因血运不足变成坏死组织。
        ※冲洗伤口是清洗异物,保证清创彻底,预计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时目前使用脉冲冲洗器,冲洗量为10000ml。 

※治疗方法的选择
        (1)外固定器:85%Ⅲ度开放骨折发生于胫骨,数者主张对胫骨ⅡⅢ度开放性骨折采用的固定器,优点是:不加重软组织进一步损伤,方便伤口治疗及二期软组织修复纠正成角畸形等。缺点:有增加不愈合率及针道感染等。
        (2)交锁骨内钉,部分人采用。
        (3)钢板螺钉内固定。须拨离骨腻膜,破坏血液,感染不愈合率高,尤其在胫骨中不提倡使用。
        伤口关闭:一期关闭指征。

      (1)工度开放骨折清创后
        (2)无张力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