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的论文

时间:2022-02-24 18:53:51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的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的论文

  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的论文 篇1

  摘要:作为《红楼梦》这部小说有机组成部分的诗词曲赋,其中所展示的美学思想、时代精神、艺术才能,是蕴藉含蓄、博大精深的,因此,多方面的探求《红楼梦》诗、词、曲、赋在全书中的功能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艺术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赢得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美誉。无论学识渊博的专家,还是孜孜以求的学子,甚至一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都为之倾倒、折服。这部小说中除了主体描述性文字本身之外,其他如诗、词、曲、赋等,应有尽有,可谓“文备众体”。这些诗词歌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成为故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思弄明白,或者影响到故事情节的完整。特别是那些隐寓人物命运的诗词(判词)以及书中人物创作的诗词,既切合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又巧妙地关合他们的身世、经历、命运和结局。这些个性化的诗词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与刻画小说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已经深深地融入每个人物的形象之中,以致于割舍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因此,对这方面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全书的理解和评价。

  一、托言寓意

  初读《红楼梦》,我们都会发现作者在开篇声明他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但细心的读者在读完这部古典之后,总能从字里行间探测到“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的意味。因此,我们说《红楼梦》美学思想的核心实是一个“真”字。也就是说它真实地再现生活,成为描绘时代生活的画卷。全书是这样,作为全书有机组成部分的大量的诗、词、曲、赋的创作,自然也是遵循这一美学原则和指导思想的。

  《红楼梦》中的贾府,到了贾宝玉这一代,己经是到了日暮西山的穷途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骨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空来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利势欲剧烈争夺,加快了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进程。“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便是这幅时代画卷高度概括的画龙点睛之笔。“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不光是贾氏家族的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则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撕下了笼罩在家庭关系上温情脉脉的纱幕。为了夺利争权,封建家族内部,正如探春所说:“个个象乌眼鸡一样,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接外甥贾母惜孤女”,林姑爷也认为把女儿送到贾府,“依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可以减少“内顾之优”。谁知这位外祖母,为了封建家族的利益,竟不许林丫头有“那个想法”,说是“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竟活活拆散了天造地设的一对,致使“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花原自怯,岂耐狂飘?柳本多愁,何禁骤雨”?这是多么深刻的揭露,多么严正的控诉啊! 巧姐的《留馀庆》曲子“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则是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看出封建政治的腐朽,因而也令人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溃。

  二、以诗写人

  在中国文学中,有些小说也夹入一些诗词赞赋,虽则在形容人物、景象、事件和渲染环境气氛上也有一定作用,但总不如正文之重要。但是《红楼梦》诗词区别于其他小说诗词的重要特色就在于诗中有人,以诗写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是一部诗体或诗化的小说。所以《红楼梦》我们就很难说它的诗词不是正文,而是可有可无的闲文。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只能是感叹身世遭遇的林黛玉发出的哀音;“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恐怕也只有林黛玉才能发出这祥的间话。咏物抒情,恐怕没有谁能比黛玉的身世和气质与菊花更适合的了。“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这不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是谁?“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不是活画一个情窦初开,渴望获得爱情,而又担心变化莫测,情思绵绵,难以入梦的林姑娘的复杂的情思吗?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作者特别重视诗歌的抒情作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有的是咏物寄情,《咏菊》诗便是她借花的“千古高风”寄托白己高洁孤傲的情怀;她的《柳絮词》中,“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缝蜷,说风流!”,不但寄寓着她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愁,而且也是那种预感到爱情的理想行将破灭而友自内心的悲愤呼声。除此之外,《葬花吟》,更是咏物寄情的上乘佳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中她以落花自况,表现了她在冷酷无情的境遇中对前景悲观无望哀伤抑郁之情。有的是触景生情。林黛玉这方面的诗词颇多,如《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便是一例。“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有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黛玉不觉心有感,不禁发于章句”:“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丧。病魔缠身,寄人篱下,触景生情,便自然地发此哀音。

  此外,《红楼梦》的诗词在人物的描写上也特别注意表达人物的思想志趣,使个性特点更加集中与鲜明。常用的方法是托物明志。薛宝钗的《临江仙》中的“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便是她精神志趣的形象写照。《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发展到此时,眼看“抄检大观园”的决战即将来临,林黛玉的“木石前盟”已经明显地成为败局。薛宝钗通过写《柳絮词》表明了对贾府形势的看法,希望封建主义的“好风”,把她送上更高的“青云”。同是咏月,“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明白地暴露了贾雨村这个政治野心家一心想爬进封建官场,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作威作福的丑恶的理想和志趣。香菱的“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则表现了她相信自己的才华像月光那样难以被掩盖沉没,透露出她希望跻身于小姐们的“风雅”之林,享受高层次精神生活的.愿望,和须眉浊物的贾雨村的志趣真有天壤之差。

  总之,抒情言志,是诗歌的基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曹雪芹把这一优良传统出色地运用到《红楼梦》的诗词中去,集中鲜明地表达了书中人物的个性。

  《红楼梦》中的诗歌,艺术价值是很高的,它的艺术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才在中国文学史上建立了这座伟大的艺术丰碑。本文所提及的,只不过挂一漏万,然窥斑而乃知豹,希望读者能从中探知曹公的用心良苦、富有逻辑的填密思维以及高超的语言驾御能力。おお

  参考文献:

  [1]曹雪芹.脂砚斋评红楼梦.岳麓书社,,2006年.

  [2]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6年

  [3]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4]红楼梦学刊增刊.1997.

  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的论文 篇2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也是一部具有修辞学研究价值的古典文本。主人公林黛玉作为诗社的佼佼者,其诗词堪称绝妙。论文以林黛玉笔下的诗词为着眼点,重点分析其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深入地体会语言的丰富性和唯美性。

  关键词:林黛玉 诗词 修辞

  《红楼梦》作为世界文学殿堂的瑰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有二百多首,其中林黛玉笔下的诗词共22首(以前八十回为准),其艺术价值很高,好似花的精魂,更似诗的化身。林黛玉的诗词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体现了修辞艺术的丰富性。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音、词汇。本文拟从语音、词汇、修辞格三个角度,对诗词所运用的修辞及其所表达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诗词的语音修辞

  语音修辞是修辞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音在突出语义和增强音律美方面为修辞提供了条件,丰富了修辞研究的内容;修辞则通过积极调动语音因素扩大了语音的功用。常见语音修辞有押韵、叠音、叠韵、平仄等。黛玉的诗词中运用叠音和叠韵,使诗词具有韵律美。

  (一)叠音

  叠音作为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是重叠同一个音节所构成的词。运用叠音词不仅可以增强语句的韵律美和画面的形象性,还可增加感情色彩。如:“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题帕三绝》)中“点点”与“斑斑”是对黛玉哭泣时流下伤心眼泪的生动描绘;“泪烛摇摇短檠”(《秋窗风雨夕》)中“摇摇”形象地描绘出了烛火的跳动;“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默默”;“喃喃负手叩东篱”(《问菊》)中的“喃喃”;“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菊梦》)中的“依依”与“故故”;“连宵脉脉复飕飕”(《秋窗风雨夕》)中的“脉脉”和“飕飕”等,使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传递给我们一种悲伤之情及对现实的无奈。

  (二)叠韵

  叠韵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叠韵是将两个韵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读起来自然顺口,流畅动听。叠韵可以使语音本身具有协调美和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尺幅鲛绡劳解赠”(《题帕三绝》)中的“鲛绡”用了叠韵,增加了诗的韵律感。“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秋窗风雨夕》)中的“萧条”和“滴沥”都用了叠韵,在句中对仗工整,增加了凄美的神韵。《葬花吟》中“不管桃飘与李飞”中的“桃飘”“明媚鲜妍能几时”中的“鲜妍”等都运用了叠韵,在无形中增加神韵。

  二、诗词的词语锤炼

  词语的锤炼,古人叫“炼字”。锤炼的目的在于用最恰当的词语,使表达更加准确完美。词语锤炼注重意义和声音的锤炼。意义锤炼就是要达到用极少的字传达出美的意境。修辞艺术是博大精深的,要展现修辞的魅力,“炼字”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如:“尺幅鲛绡劳解赠”(《题帕三绝》)中“鲛绡”用词甚佳,韵律统一,若此处换成它的同义词“手帕”虽通俗易懂,但不如用“鲛绡”更有诗意。“娇羞默默同谁诉”(《咏白海棠》)中的“娇羞”表现了白海棠羞涩动人的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中“风刀霜剑”说寒风像刀,严霜像剑,实指黛玉在贾府生存环境的恶劣。词语的精选不仅从词的内容方面考虑,还应在声音上进行编排,要注意音节整齐、声调平仄相间、韵脚和谐自然等。如:

  (1)《菊梦》

  睡去依依随雁断, ― ― ―

  惊回故故恼蛩鸣 。― ― ― ―

  诗中平仄相间,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有一种悦耳动听的音乐美。

  (2)《螃蟹咏》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无尝。

  螯封嫩足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花霜。

  诗中“忘”“尝”“香”“觞”“霜”押的是“ang”韵,韵脚和谐自然,音节匀称,整齐而有节奏感。

  三、诗词的修辞格式

  (一)比拟

  林黛玉诗词中的比拟十分精彩,黛玉一生所作的诗都离不开花。《中秋即景联句》中的“冷月葬花魂”,诗中“花魂”词用了拟物的手法,实指黛玉自己的灵魂十分凄美,这是黛玉呕心沥血用生命谱出“灵魂”绝唱。这些诗都让我们看到了黛玉艺术形象的与众不同,她是花的化身,也就是修辞学上说的比拟,以花拟人的手法。如:《咏白海棠》中,用“白海棠”来比拟林黛玉自己,用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风韵衬托白海棠的纯洁,表现出黛玉像白海棠一样的高洁。在《葬花吟》中比拟手法的运用更为精妙,如:“鸟自无言花自羞”这里把“鸟”和“花”比作人,让花有了人的娇羞之态,这里黛玉把自己的忧伤感情都倾注在花的身上,使花处处充满人的感情。“花魂鸟魂总难留”中“花魂”和“鸟魂”是自己的灵魂,这里是拟物。比拟手法在黛玉的众多诗篇中的应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比喻

  林黛玉的诗词,常常借助比喻来表达情感,既含蓄,又生动形象。如:《唐多令》中“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写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和居住燕子楼的关吟吟,都是红颜薄命。黛玉在这里意在自喻,暗示了自己的命运。“一团团,逐对成毯”用柳絮的漂浮不定来比喻自己孤苦无依的身世。《葬花吟》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比喻,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中“风刀霜剑”比喻贾府及其整个封建礼教对黛玉的摧残和压迫。整句话暗指黛玉在贾府的生存环境恶劣,无依无靠,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

  (三)借代

  林黛玉的诗词也用借代的手法进行艺术换名,使诗词用字更加精湛,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如:《世外仙源》中,“花媚玉堂人”一句用“玉堂人”来指代元春,诗意倍增。在《题帕三绝》一诗中,“抛珠滚玉只偷潸”一句用“抛珠滚玉”来指眼泪。《葬花吟》中有一句为“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诗句中用“香丘”指代花的坟墓,表现花“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归宿,暗指黛玉的坟墓。“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句中用“红颜”代指美丽的女子,在小说中实指黛玉自己,写出了黛玉对自己悲惨处境的沉痛预言。 (四)顶真

  林黛玉的诗词运用顶真,句句顶接,顺势而下,环环紧扣,引人入胜。例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和“独依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葬花吟》)“天尽头”和“洒”上递下接,首尾蝉联,突出了事物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尽黄昏”这四处都是《桃花行》中的诗句,运用了顶真,使诗更有韵味,在诗中也起到了强调、过渡的作用,形式上给人别致的感觉。

  (五)对偶

  林黛玉的诗词广泛运用对偶,令诗词对仗工整。如:“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杏帘在望》)中“一畦”对“十里”和“春韭绿”对“稻花香”两句一气呵成,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别样的景致,写春韭的“绿”和稻花的“香”意境呼应,句式对仗工整。“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中秋即景联句》)中“鹤”对“花”正是动物对植物;“鹤影”对“花魂”一个是具体意象,一个是抽象事物,“寒塘”对“冷月”给了我们一个绝艳凄惨的大背景,充斥着一股哀愁,对林黛玉的情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偶诗句还有很多,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等。

  四、诗词的修辞效果

  (一)构筑醇美的诗歌意境

  诗歌修辞艺术中,每一种辞格都呈现出一种语境,这就是说,在每一种意境中都有一群意象在流动。这一群群诗歌意象便构筑了醇美的诗歌意境,或深邃,或优美,或高雅。

  黛玉的《杏帘在望》,单从题目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诗中虽看似外景描写,句句对偶,平仄相间,但句中每个精选的词都有色彩画面感,能让人透视到农家的生活:“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两句意义指向十分深厚,这长着菱角和紫红水草的浮着鹅儿的池水一定距离那家农舍之门不太远;那能让燕子筑巢的梁下,一定是一座有堂屋的大宅子。而“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又是说这里又有“菜”又有“粮”的。整首诗给我们描绘了人们生活惬意、安居乐业的画面。在《题帕三绝》中有好多的意象,如“泪”“鲛绡”“香痕”等,这些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美的意境。再如《秋窗风雨夕》中“风雨”“秋情”“泪珠”“寒烟”“秋雨”等也写出了一种悲凉的意境。这都是选词精炼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每一首诗不管是喜调是悲调,都会呈现出一种完美的艺术意境。

  (二)探求丰富的审美客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在诗词中需要很多的审美对象,才能展现出唯美的意境,才能让读者从意象中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思或所颂扬的品格。

  黛玉运用修辞手段,创造了令人赞赏的审美客体。比如在《咏白海棠》中黛玉用“白海棠”自拟,用梨花的白净和梅花的神韵衬托白海棠的纯洁,实则写黛玉自己。由此可以看出比拟辞格的运用,为诗增添了不朽的艺术光彩,为写黛玉的纯洁品格提供了有力的艺术手段,从而为我们创造了“白海棠”这一永恒的审美客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葬花吟》)中“风刀霜剑”作比喻给人一种环境恶劣的感觉,这也是审美对象所起的效果。“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葬花吟》)中“香丘”指花的坟墓,花是美好的事物,葬花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被侮辱的纯净的地方。“香丘”借代指黛玉的坟墓,也指出了黛玉不愿受辱,不甘低头的性格。这才是“香丘”所要表达的思想价值所在。总之,修辞格的运用,为我们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审美客体。

  参考文献:

  [2]蔡义江.关于《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林兴仁.《红楼梦》的修辞艺术[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

  [4]李庆荣.现代汉语实用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00.

  [5]王希杰.汉语修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浅析红楼梦中的诗词艺术的论文】相关文章:

浅析教育即艺术的论文10-30

浅析戏曲舞蹈的艺术特征论文08-10

浅析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论文07-25

关于浅析儿童的艺术教育论文09-26

浅析《围城》的语言艺术的论文09-26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浅析的论文10-30

浅析艺术设计的素材搜集论文09-26

浅析青花瓷的艺术特色论文09-25

浅析做更加有艺术的教育的论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