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感知”与思维公式化关系论文

时间:2020-10-01 09:11:51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艺术创作中“感知”与思维公式化关系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解析艺术创作过程中,灵感、思维、以及为了达到创作目的所涉及到的它们之间相互转化过程的关系论,这种关系是结合某种假设的既定公式来实现的,重点阐述艺术创作初期关于研究理论的重要性,证明理论与实践之间如何相互渗透成为概念艺术品的方法类、深度探索型文章。

艺术创作中“感知”与思维公式化关系论文

  关键词:艺术创作灵感;假设公式组;思维导向图

  一、视觉、灵感与感觉

  艺术家通常习惯于通过视觉来扑捉灵感,那么究竟什么是灵感?“灵感即创作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孜孜以求、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诱导物的启发,一种新的思路突然接通。某种程度上我们将它归为心理活动范畴。这种心理活动的灵感终归属于认识范畴,它是认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飞跃状态,是由‘局外’信息的突然‘介入’引起认识上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灵感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还需要紧张的思维活动与运动的碰撞火花”[1]。灵感是对事物看法这一思维活动,同以往知识积累的汇聚等条件一同聚成的一瞬间的某种思维理念迸发,每个个体关于灵感这个抽象形态的表达,由于个体的存在环境、成长思想、主观意识、思维的轨迹不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面对同样的情况,所谓得到的灵感表现是迥异的。艺术作品的确是依靠灵感这种创作概念来实现的,且不说我们关于这些创作表现质的褒贬,单看西方教学体系如何说?他们认为创作是带有明确目的的,要做的是学者型艺术家。“创作不靠灵感,靠思维,创作过程可以是冲动的,但是思维一定是清晰的,每一步自己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2]因此而言,坚持艺术创作离不开灵感,离不开视觉对灵感的引导,灵感即艺术直觉的范畴,将艺术直觉引导创作的灵感的关系,解释成为是一种曾经积累的经验伴随着思维瞬间活动就更为贴切了。当视觉、灵感交织在一起产生类似化学反应的无规律发散思维时,这种纯属感觉类的活动在我们体内的那种反映,直接表现出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这恰恰就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具有直接性特点。这种视觉、灵感、感觉之间微妙的变化,始终是个体自身心理活动在贯穿着、链接着。是对过去、现在、未来存在的一种认识,这种存在是感官上个人对生活经历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体验与阶段性总结。

  二、先于思维的“感觉”

  马赫[3]把感觉推到人类思维的显赫位置:“感觉是第一性的存在……”感觉是思维的推动力,它涵盖哲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无论是理性思维还是艺术思维,均源于本体对所接触的事、物的直观感觉,人们利用思维分析出的真理与荒谬,理性与艺术,都来自于感觉。关于理性思维的感觉和艺术思维的感觉,理性是科学性、可靠性、真理性,焦点是真;艺术是情感、感觉不再被怀疑,焦点是美。理性意义上的感觉,是走向一致。一接近事实,那么他就是单一的。真理的趋势就是排除若干个错误的感觉,只保留一个正确的感觉。艺术思维意义上的感觉,是走向多样。允许对一件东西可以有不同的感觉,一千个诗人就有一千个感觉。如果说我们欣赏作品的时候是带着理性的情感去观察,那么就意味着要去思考、去沉思,情感不能沉思,一沉思就不存在了,变得理性了,太认真的去分析作品就无法欣赏艺术。艺术创作中“感知”与思维的公式化关系但是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又无法排除理性思维不间断的占据我们的头脑,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掌控本能的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和理性思维分析的交织呢?面对一幅作品,我们首先要知道“艺术的创造首先是一种本能,它对自己的目的有充分的认识”。[4]这里的.本能,应该理解为一种对事物或是物体感官认识的瞬间灵感出现的那种感觉过程,凡是艺术都根源本能,又体现为一种物质。因此,很多当代艺术都是艺术家们的“需求导致发现,观念产生作品”,这种需求是作者内心、心灵、也可以说是心理需求。

  三、感觉自然与思维形成

  采取自然元素的创作,首要的行动就是深入自然,那不仅仅是行动脚步与视觉采集,更应思维紧随。在自然与思维之间还有一个关键性角色的存在~感觉。感觉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绝对前提,因此马赫关于“思维的第一性是感觉”的理论确定了其推动力的地位。关于艺术直觉的概念,是在艺术创作或鉴赏中,不经过逻辑思考而直接创作出或体验到对象没的本质的能力。意大利美学家B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艺术活动,而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既然直觉属于知识的范畴,那么它具备即是本能又是逻辑的双重性,所以,对于逻辑,“艺术不仅为我们展示物品,还有意义”[5]并不是矛盾的。

  四、思维导向图和假设公式组

  创作需要程序[6],至少这种程序是建立在对以往的个人研究过程不足的总结和再实践的记录,所谓的天才也是“内心孕育思想的煎熬,精神的孵化是一个需要等待的漫长的过程;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徒劳无功的生产阵痛之后,才产下美丽的婴儿---他是完全不应该得到神灵的馈赠,拥有难以言传的完美”,无论是对创作具有强烈本能的天才,还是自始至终就兢兢业业研究艺术创作逻辑的的艺术家,一个人的观念形成既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也存在于内心需求的渴望,根据假设而去创造出未来那个看似偶发灵感的物,实际上是个体思维潜意识定向发展的实践性必然结果,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导向图(MindMap)的存在,其功能即记录灵感将发散瞬时思维进行先文字型索引后直接导向图像形成的功能,创作中根据对所表现的题材进行研究分析时,需要引入思维导向图,这种自发的行动是短暂的,需要不断的获得有效的经验和体验,来明确行动的目的性和最终结果,所有的陈述均是对思维导向图和其并生、作为辅助性的创作原则~假设公式组的功能化体现。简而言之,是假设公式组引导形成艺术创作的思维导向图的最终确立。文与图的共同交错合作下,不同类型的假设公式组引导不同的思维导向图,假设公式组的建立没有数量的局限性,它是延展性的,在基础性公式的引导下,根据经验和实践,我们可以依照个体的心理创作需求不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公式。西方艺术学院教育的特点具有研究性,一方面研究社会问题,一方面研究如何更好的把观念转化为艺术语言。强调要有命题创作的能力,其实就是信息收集,分析和转述的能力、主张创新,不管作品怎么样,先做一个不一样的,并且创作的时候不想市场的需求。因此“艺术设计公式化教学法”力求在参考不同时期绘画中“被提炼的视觉符号”来研究画作作者的创作灵感与社会背景为基础,加以假设命题的建立,来实践“类似化学公式般的‘创作公式’”论证出最终结果-艺术创作思维公式化的验证。如何将这种感性创作源动力用公式的方式揭示出来?即运用假设命题,根据实践目的、虚拟实践假设、遵从实践原则、将创作元素加以解构再设计重构的固定创作过程(创作公式),假设公式中创作必须所遵循:假设建议、假设目的、假设公式、假设方法,依据这些基本模式将通过分析其他艺术作品,提炼出的带有个人视觉意义的概念符号,并重新生成新的作品,这就是艺术创作思维公式化的产物。我们通常说的艺术评论,在此类作品的实践创作过程中,其设计“语言”在实践表述上的现实意义,是无需用语言来描述的,作品的自身内部的自我评价(艺术表现形式)高于外部评价(艺术评论),利用假设公式来挖掘作品创作原动力,是这个公式的主要目标,有利于分析外援作品,也有利于自身作品的意图阐述。总之,理论与实践始终是贯穿着当代艺术创作的主旋律,对于创作,我们提到人类的感知系统时,无非是对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等的物理性概念的阐述。当进行整体艺术创作时,首先是通过视觉去感知“物”,用直觉来觉察物体的本体、时间、空间来进行感官性分析,包括瞬间意念的灵感产生,接下来是理性思维过程,从而所产生的对“物”的个人情感化处理,最终转化为艺术作品这种表现形式,这些均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也就是说:创作过程中,不同个体根据对创作素材的“视觉感悟”这个感性的感官直觉,有逻辑性的,把对物的认识,总结成不同的具有思维的、概念的、公式化的现实可视作品。

  参考文献:

  [1]《艺术是可以教的》谢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

  [2]转自《我在外国学艺术,到底学了什么》@美术教育联盟2016.07.31

  [3]恩斯特马赫(ErnstMach,1838-1916),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4]《艺术中的理性》乔治:桑塔亚纳[美]张旭春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

  [5]黑格尔.(1770-1831)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6]达尼尔。达内提[法]巴黎第八大学当代艺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哲学学者

【艺术创作中“感知”与思维公式化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1.在感知中训练数学思维教育论文

2.专注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在关系与作用论文

3.舞蹈艺术创作中的音舞关系论文

4.浅谈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关系

5.艺术创作中的形式与符号语言选取论文

6.玻璃艺术创作中的朴素审美论文

7.浅谈教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

8.艺术创作中的鹤文化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