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院校钢琴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0-10-03 18:22:51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高职艺术院校钢琴的教学论文

  一、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动因分析

有关高职艺术院校钢琴的教学论文

  (一)传统教学目标定位不明

  传统意义上的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是以培养演艺事业和舞台艺术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但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服务面向都未能做出合理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或者说论证的不够充分。当市场、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凸显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时,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艺术院校的教育之路越发显得步履维艰了。这种状态下的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地方经济、文艺舞台上的丝毫不具备竞争力,更谈不上在岗的持久发展与创新发展,因此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只能对社会需求和服务面向加以充分调研,对培养方案进行严密、科学地论证。只有准确把握形势和定位,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教学设计逻辑框架不清晰

  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明了,导致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内容结构逻辑关系比较混乱,具体表现如下:

  1、基础内容不牢固

  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的基础内容是指对钢琴课程的基本乐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进行系统介绍和必须掌握的专业素养类内容和知识,这类基础知识不仅是学习钢琴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对学习者的艺术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具体来说,钢琴教学的基础内容包含:乐理知识、视唱练耳能力与知识、钢琴演奏、音乐史论知识等。由于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都不是十分注重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史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如果在本科阶段不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的话,那么很难想象学生在将来的钢琴艺术演奏之路上越走越宽,可能会相反甚至找不到对职业身份的自信。而从传统的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的课时安排来看,基础课程在大一新生的课时计划中的比例显然不高,就教学内容和效果来看,许多本科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识音符、节奏以及演奏演唱记号层面,没有深入到和弦、调性调式的知识,而视唱中又过于强调五线谱的识读与听记,对音乐史论知识则不作要求,这样的知识结构的搭建,对学生职业、专业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不学习和声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不学习简谱,则无法灵活应对音乐活动中丰富的简谱伴奏、简谱编配等表演情境。对中、西音乐史论学习的缺失,更不能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表演、艺术表现则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为我们缺少了最起码的音乐认同和音乐审美意识,以至于在日趋激烈的艺术人才竞争中,高职艺术院校的毕业生被贴上“乐盲”、甚至“文盲”的标签。

  2、核心课程地位不凸显

  核心课程是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主干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的作用和地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学科规划中所占比重最大,二是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产生最为深刻的影响,三是地位最为突出,四是课程成体系。用这四个标准来衡量现行的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课程的设置,则显出一系列的不适应,首先表现在核心课程的核心地位不凸显,在现行的高职艺术院校钢琴课程的安排表上可以看出:核心课程如音乐创编课、伴奏与重奏、正谱伴奏、即兴伴奏等课程并没有开设或者有的课程虽然开设了,但是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加固其核心地位,致使课程的核心地位无法体现;其次是核心课程不成体系。核心课程之所以能够体现其作用,因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由理论与实践课程、表层课程与深层课程、能力课程与素养课程等诸门课程成立体网状结构,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体现其核心地位。但就目前高职艺术院校的核心课程的设置情况看,只有零星的点状课程,不见线,更难以见到立体框架,所以难以体现核心课程的价值。

  3、教学特色不鲜明

  。高职艺术院校的专业发展定位离不开“职业”二字,这也是其特色所在,这种特质也使得其能于师范类院校、专业艺术院校的平行发展中,找到错位发展空间。那么如何体现出高职艺术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呢?笔者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如钢琴方向的特色就应该是钢琴演奏与演艺职业之间的良性发展关系的建立,就是要在毕业生进入社会之前,有足够的前职业类课程和活动来模拟职业情境,提升职业竞争力,拓展学生的职业空间。无疑“职业类”课程是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即与钢琴伴奏、钢琴演奏、音乐创编、音乐编辑等职业相关的活动和课程就是其特色内容。现行高职艺术院校的音乐学科培养方案大多模仿师范类院校与专业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从培养规格到活动实践都难以体现其“职业”方向和特色,这些高度相似或基本一致的课程内容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高师或专业院校的“复制品”。从而在从业方向、职业发展上出现低水平重复和人才浪费。由于没有注意到特色建设和错位发展,因而像活动课程这类能体现特色的教学单元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重视。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由于专业设计的框架不清晰,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师资队伍组建的无序性,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因为培养目标和专业设计轮廓模糊不清,不能回答培养何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那么由何人来执教的问题势必就是一个大问题。高职院校的定位不清,师资队伍出现盲目引进、重复引进的现象,致使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清晰。具体表现在:专业无区分度、科研能力偏弱、职业实践能力欠缺。

  1、专业无区分度

  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方向的师资队伍组建大多是靠引进人才和单位培养等途径来实现的,就人才现状来看,出现了钢琴演奏方向人才扎堆、专职教师队伍庞大、行业资质的专家技师不多的状况。这样的师资队伍在专业上无区分度,课程设置上种类单调,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

  2、科研能力偏弱

  由于过分培养和引进表演方向的教师,加上传统上对学科理论认识的偏差,导致师资队伍整体上科研能力薄弱,科研成果不丰富。无科研则无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弱势必会制约行业持续发展能力,行业的发展就难以有保障,就高职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的科研统计来看,存在着立项层次较低、立项水平不高,项目成果则更少的尴尬境地,科研成果多集中在对某一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论证上面,对职业与专业的思考则基本很少涉及。这样的科研现状难以为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更谈不上科研是行业发展的孵化器、助推器。

  3、职业实践能力欠缺

  职业实践能力指的是教师除了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之外,还要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职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这里包含对职业艺术院校教材的改编和选择能力、指导学生举办艺术实践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实习搭建平台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但就高职艺术院校的就业和实习情况以及专业实践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师参与这些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也无法得到大幅度提升。与高职艺术院校钢琴课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不能得到有效指导,实习单位与学校的联系不紧密,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情况制约了钢琴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教学改革新思路

  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涉及与师资队伍上都存在诸多的滞后性和与行业发展的不适应性,这也为钢琴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当然钢琴教学改革也只有认清自己的专业与职业定位,重新规划教学目标,调整钢琴教学内容,建立健全一支科研、教学、艺术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教学才能有实质性进展,才能推动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一)重建技能、理论与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目

  标由于社会对钢琴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仅需要技术型的演奏人才,更需要适用的应用型人才。高职艺术院校应该给现在的钢琴教学重新定位,调整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新思维,重建技能、理论与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高职高专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应用型钢琴演奏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艺术院校要高瞻远瞩,调整钢琴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基础课抓起,协调相关教学科目,共同研究协同培养,形成以钢琴教学为中心辅以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教研中心和科研中心,加大科研、教研建设力度,做到科研、教学、实践三个方向齐头并进,真正为钢琴教学保驾护航。

  (二)以提高实践能力为方向,重构教学内容

  所谓实践能力为方向,就是指充分发挥职业艺术院校的教学特色,把握市场、社会的人才需求方向,及时调整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并以此为着手点,重新设计基础课、核心课以及方向类课程的比例和内容。

  1、加大基础课比重

  (1)提倡首调唱名法与固定调唱名法兼顾、五线谱与简谱兼顾的教学模式。高职高专艺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会唱固定调更要会唱首调,不仅因为简谱是首调唱名法的变通形式,在我国基层普及甚广,而且在一些音乐演出场合、群众文化活动场合、社区文化节目演出中,往往用的多是简谱,因此只有熟练掌握简谱视唱、简谱视奏、简谱创编,才能在群众艺术活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拓展职业空间;(2)和声课程与键盘课程相结合:培养具有编创能力的实用型钢琴人才,和声课的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按照音乐专业的传统培养模式,各个高职高专艺术院校音乐专业一般都开和声课,但大都教的是传统的四部和声,这种形式的和声是以人声四部合唱为基础,这种和声知识体系是以严密性、逻辑性和理论性为特点,对于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较大难度,也没有全面开设之必要。高职艺术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钢琴实用型具有编创能力的人才,和声课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作适当的调整。首先是教学目的要调整,和声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辨识和声、使用和声,不仅要学生学会合唱中的和声编配,更要学会钢琴作品中和声编配,培养学生在钢琴键盘上的和声应用能力是形成钢琴应用能力的根本。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摒弃那些陈旧不适用的教学内容,精简四部和声的内容,建立以键盘为载体的键盘和声,增加作品和声分析的内容,从分析作品中获得知识。

  2、合理布局核心课程的教学框架

  前文所说,要培养出合格的钢琴方向应用型人才,核心课程的开设与知识传授是必不可少的,要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增设必要的课程,增加音乐编创、伴奏与重奏、作品和声分析等课程,使得核心课程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音乐编创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钢琴应用能力。音乐编创能力是钢琴应用能力的核心,通过开设这门课程,教会学生如何把简谱或五线谱单旋律配上织体和声,使之成为织体合理、和声丰富的简易的钢琴曲。增开伴奏与重奏选修课,重奏练习的内容,包括四手联弹、双钢琴演奏等。在钢琴课内增加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丰富钢琴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视奏与协作能力。曲目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钢琴技术程度而定,既可以是学生之间进行协作也可以是老师和学生进行协作。伴奏练习的内容,包括正谱伴奏和即兴伴奏。高职学制一般是三年,在学生进入大二下学期时,学生有了一定的弹奏能力,增加伴奏练习的内容是有必要的。伴奏与重奏的开设旨在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课堂,通过伴奏、重奏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品和声分析课程即对音乐史上、现行音乐会上的优秀钢琴作品进行和声、曲式分析的课程,该课程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作品审美能力。

  3、创新活动形式,强化实践技能

  钢琴方向的学生要想在职业准入、职业发展上挣得成功机会,不仅需要对基础、核心课程的认真学习,更需要能将积累的学习成果在活动中得到检验,通过学习—检验—再学习—再检验的良性循环,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为钢琴应用积累经验。因此可以通过举办音乐会、汇报观摩、比赛等,增加学习动力,也可以通过演出,发现自身的不足,提升舞台经验。

  (三)重塑重科研、强能力的师资队伍

  1、重塑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提升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水平,离不开一支科研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能科研就是建设一支能够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发展新动向、钢琴学科发展新领域、钢琴教学新思路的师资队伍,因为一个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素质的提升,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要想获得长足进步和良性发展,就必须摸清发展规律,认清自我定位、找准发展途径、理清发展思路。而这一切都必须要一支懂得研究意义、有研究能力的师资队伍。从高职艺术院校现在的科研现状和科研储备来看,显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加强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以此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从而确保一批科研、教研能够立项,提高立项层次,在后续的发展中,能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行业前进动力,使得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不断涌现新思路,引领院校良性健康发展。

  2、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

  双师型师资队伍,即高职艺术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中,为了体现职业特色,使得人才培养贴近职业需求,而提倡教师获得行业技术等级证书和各类相应的专业资质证书。可以说“双师型”队伍一方面强调专业教师的资格,另一方面强调“行业技师”资格的获得。对于高职艺术院校来说,要想推动学科的良性发展,就要摸清发展规律,找出错位发展空间。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空间恰恰就在“职业”的思路延伸和拓展上,钢琴教学的创新、钢琴课程的设置、钢琴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职业导师的参与。只有花大力气去打造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强能力的双师型队伍,才能为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提供保障,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的良性发展更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

  三、结语

  高职艺术院校要顺应时代的需要,适时针对钢琴教学的现状加以研判与重新定位,调整钢琴教学的理念,开拓钢琴教学新思维,把培养钢琴专业精英式人才与应用型钢琴演奏人才并行作为主要目标,重新构建钢琴教学的教学体系,形成以钢琴教学为核心的以相关学科为重要辅助的钢琴教育新体系。培养既有出众的钢琴演奏技能又具有良好的即兴编配、视谱演奏能力的应用型钢琴演奏人才,希望通过对高职艺术院校钢琴课程的改革拓新,实现高职艺术院校的钢琴教学在职业领域上的新突破。


【有关高职艺术院校钢琴的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高专学校钢琴基础教学探讨论文

2.有关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探究的论文

3.高职法学的教学论文

4.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论文

5.高职英语教师教学论文

6.高职物理教学探析论文

7.艺术院校版画课程教学新手段论文

8.钢琴教学教育艺术论文

9.谈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小组课的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