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贺绿汀《游击队歌》的艺术特征

时间:2023-02-23 11:47:27 羡仪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析贺绿汀《游击队歌》的艺术特征

  长远的长河流淌着许多难忘的旋律,它们讲述着历史,记载着过去。《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革命题材的群众歌曲,非常脍炙人口,也是人们久唱不衰的经典红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试析贺绿汀《游击队歌》的艺术特征,供大家参考。

试析贺绿汀《游击队歌》的艺术特征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楷、贺安卿,我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和教育家。他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人民音乐家,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人。他因为善于使用西方作曲技巧,并且结合我国民族音乐作曲技巧而创作出的作品而名声鹊起。他创作的艺术歌曲有独唱曲《忆秦娥》、《浪淘沙》等。贺绿汀还为17 部电影编配乐曲,作品有《风云儿女》、《乡愁》等。创作有《工人之歌》、《四季歌》、《天涯歌女》等。

  《游击队歌》是1937年底他随演剧队到达山西临汾后创作的。当时,贺绿汀正和队员们一同在听彭雪枫讲解游击队战术,在听的过程中心情澎湃。回到住所,想起战士们英勇的战斗精神,顿时灵感一来,一气呵成写出这首《游击队歌》。整首作品的创作手法非常的特殊,是根据游击队员灵活机敏的战斗特点作词作曲。整首歌曲节奏弱起小节开始,纯四度上行,调的属音到主音,曲调激昂,号召性强。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表现热情、积极。

  二、情感表达方式

  (1)情感的真挚朴实性

  一首作品的成功,离不开情感的表达。音乐是表现艺术,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情感是并不好掌握的,它需要曲作者和演唱者去理解它,要一字一句地来了解整首歌词的情感。贺绿汀就是一个特别注重情感表达的人,他作品之所以成功,主要靠“情感”二字。他所写的的作品都非常切合实际,主要表达老百姓的心声,旋律更是优美、动听、真挚、朴实,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歌词创作上通俗易懂,真正做到音乐平民化。整首作品不管是从曲调上还是歌词中来说都是简洁大方,情感真挚而又热烈。只要把歌曲随便一哼,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贺绿汀的歌曲之所以流传至今,经常被作为谱例学习的原因。

  (2)旋律的优美轻快性

  在《游击队歌》这首作品中,作者不仅仅加入了中国的传统音乐,还借鉴了非常多外国歌曲的音乐风格。从整体上看作品是属于带再现的二部曲式,歌曲开始是G 自然大调,中间出现调式变音升C ,转为D大调,旋律也变得更加明亮轻快了,使得音乐上更富有积极向上的战斗力和抗战的革命主义精神。音乐情绪与歌词结合紧密,整首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极强的律动感。乐曲的主题核心是第一乐段具有进行曲风格的两小节,那么后面的乐句均是在这句的基础上做出的小调整,歌曲旋律上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它的音乐情感是一层一层往上递进的,生动而又细腻。

  三、作品结构形式

  (1)结构严谨、统一。

  (2)整齐而富有变化。

  四、旋律曲式特征

  (1)节奏

  一首音乐的骨架无疑当属节奏,节奏也相当于作品的速度,是演唱好一首声乐作品的前提。很多时候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风格。假若演唱者不能够正确的把握好速度和节奏,那将会使整个演唱和作曲家的意图相差愈来愈远,也可能完全背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要表达的音乐情感。

  从作品谱例中可以看出它主要是模仿部队行军时的脚步,坚定而又有力,这样的节奏安排反映出作者在节奏上的独具匠心。歌曲是弱起节奏,因而起音一定要轻,它主要是以二八节奏为主,刚劲而有力。全曲仅短短的十六小节。演唱开始是轻的,逐渐渐强,再到强。这样的演唱把游击队员机智灵活的形象表现出来。第二乐段中,音乐的节奏、旋律、调式、调性都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旋律

  从歌曲的旋律看,此首歌曲采取递进的手法来描述歌曲感情上的变化,它的旋律由原来的3 3 3,2 2 2 (没有吃,没有穿)再到 3 3 3, 6 6 6 (没有枪,没有炮)歌曲演唱时一定要注意乐句的换气,情感的对比和前后的变化,开始的语气在力度上稍轻柔一点,后面一句演唱在力度上层次要分明,要比前面一句稍强,语气也要有力肯定。总而言之,根据歌曲旋律的走向,使歌曲有了起伏的优美的感觉。演唱此曲时,声音较活泼,有弹性,有动力感比较强。这首歌曲在创作上,主要表达是积极向上、乐观而又充满干劲,作者要表达的是战士们奋勇前进,积极热情的情绪。所以演唱过程中要求演唱者要用饱满的气息且丰富的情感内涵唱出全曲的歌曲意境。从演唱者的要求来说声音要有穿透力,来体现和表达歌曲的表现力。用合理的艺术处理加以处理,完整地表现整首歌曲。

  (3)曲式

  《游击队歌》是一首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的歌曲。4/4拍子,小快板。第一乐段在节奏上模仿小军鼓的鼓点,是一种进行曲的形式,弱拍后半拍起是第一乐段的一个特色,节奏型以二八为主贯穿整乐段,让人感觉完整而又统一,四度大跳的上下级进给人稳定、柔和的感觉。它虽属于广音程,但它的音响介乎于狭音程和广音程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纯四度音程上行时让人感觉到鲜明的战斗性和强大的号召性。第二乐段前四小节,曲调安排了两小节的同音反复,表达了游击队战士风趣、活泼的性格和对敌人的不屑。紧接着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前两乐句,这种对比而又统一的曲式结构,让歌曲更具独特性,最后完满结束于主音上。贺绿汀之所以创作这首《游击队歌》正是为了号召所有的抗战战士奋勇杀敌,保卫我们的祖国。所以我们在演唱中一定要注意进行曲风格歌曲的把握与演唱,整个演唱要轻快有力且富有激情。

  《游击队歌》是贺绿汀在1937年抗战时期创作的一首抗战歌曲。《游击队歌》原曲稿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予以珍藏。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做抗日宣传工作,通过与指战员接触,他对我军游击战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住在一个冰冷的煤仓里,但是他不畏严寒,在一夜之间连词带曲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抗战歌曲――《游击队歌》。歌曲迅速在华北各敌后根据地传唱开来,并流传到全国各地。

  五、歌曲结构与音乐内容以及情感表达:

  歌曲G大调,4/4拍,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

  第一乐段:

  节奏密集,模仿小军鼓的鼓点,给人以行进的感觉,旋律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弱拍后半拍起为特点的节奏型贯穿全乐段,弱起节奏形式是歌曲的特色,力度由中弱到中强,以四度大跳后上下级进为主的旋律线给人以紧张、活泼的感觉,这些因素的巧妙组合,使游击队员乐观、机智、顽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乐段:

  在节奏上有所变化,音域由低音区到中音区,不论是旋律进还是调式色彩都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对比,曲调安排了两小节的同音反复,以近似数板的音调刻画了游击队战士风趣、乐观的性格和对强大敌人的蔑视。 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表现了游击队战士神出鬼没,深入到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机智、灵活、英勇、顽强的斗争,生动刻画了游击队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乐段:(也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

  再现了第一乐段的前两乐句,使歌曲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顽强决心。完整圆满地结束在主音上。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经久传唱的经典红歌,它诞生在日寇铁蹄蹂躏、哀鸿遍野的腥风血雨中,它吟唱在敌后的青纱帐、地道里,它响彻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它鼓舞、激励人民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游击队歌》贺绿汀原曲稿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予以珍藏。今天,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重温难忘的历史岁月,歌曲激情澎湃的旋律,依然激励着我们昂首阔步朝着中国梦的大道上前进!

【试析贺绿汀《游击队歌》的艺术特征】相关文章: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分析11-13

试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10-04

试析我国军旅歌曲的艺术特征09-02

贺绿汀音乐的民族性及其社会意义09-02

试析新城戏的形式和艺术特征论文10-02

试析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论文09-30

试析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10-12

试析生命周期特征的营销策略08-30

试析肖邦即兴曲的创作特征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