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特征探究

时间:2020-09-23 16:05:49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安徽萧县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特征探究

  摘要:安徽萧县地区汉画像石数量丰富、形象生动、雕刻精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萧县汉画像石形象造型、线条语言、雕刻技法三方面阐述萧县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特征,以此来探究萧县汉画像石的艺术魅力所在。

安徽萧县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特征探究

  关键词:萧县汉画像石;线条语言;雕刻技法;造型艺术特征;形象塑造

  萧县位于安徽省的北部,自清代就有汉画像石出土,新中国成立后发掘了大量的汉代墓葬,出土了数量丰厚的汉画像石。萧县汉画像石有着自己明确性的地域特点,因此笔者通过对萧县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特征的分析研究,以此来探究萧县汉画像石的魅力所在。

  一、成熟的形象塑造特征

  (1)端庄写实的艺术形象塑造

  萧县汉画像石中除了有大量生活风俗场面,还有西王母、东王公、伏羲、女娲等神仙形象。笔者在仔细观察萧县汉画像石中的这些形象之后,发现该地画像石中的神仙形象相对于当地汉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来说其特征是非常端庄平静的,人物形象的造型特征也相对是温和的、内敛的。在萧县汉画像石中无论是神仙形象还是人物形象,在塑造上大都偏向于写实性刻画。西王母只不过是头发戴胜的妇人形象,而且伏羲、女娲不过是正常人加上蛇身罢了,可以看出这些形象是神仙“世俗化”的体现。至于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形象更是生活中的真实形象的写照。在这些形象的刻画上,大都忽略细枝末节,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人体的五官、比例大都是正常的写实性描绘,虽然在造型的处理上多运用曲线去刻画,但这些曲线是温柔圆润的。虽然有些如乐舞百戏这样的形象在动作上有一定程度的夸张,但造型上更注重整体感觉,明确而准确地突出了人物的身份特点和职业特点。这些形象的刻画总体给人一种可信的、温和的亲近之感。

  (2)夸张灵动的艺术形象塑造

  如果说萧县汉画像石中的神仙、人物多为端庄而写实的特征的话,那么萧县汉画像石中的瑞兽珍禽以及动物形象则就显得夸张和灵动了。萧县汉画像石在珍禽瑞兽的刻画上是非常精彩的,与人物和神仙形象相比,这些形象的状态往往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前进运动之中,画面往往是定格在形象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精彩瞬间,这是这些艺术形象极具动感和张力的原因之一。这些龙、熊、虎,或是腾空翻滚,或是运动前进,或是回头相望,动物之间形态各异、动作连贯、遥相呼应。它们的神情是亢奋的、身躯是扭动的、动作是夸张的,虽是张牙舞爪但却不觉得残暴可怕。因此,这些动物形象体态上夸张变形,极富有动感却不失可爱。正如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所言:“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常常呈现出一种飞舞的状态。图案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一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活力。”①

  二、高超的线条艺术语言

  萧县汉画像石刻画的形象既不同于以山东祠堂汉画像石为代表的那种形象肌理平整光滑的特征,也不同于以南阳汉画像石为代表的那种刻绘粗犷的雕刻方式。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形象轮廓夸张生动、富于流动感和节奏感,形象内部线条精雕细琢、灵活多变。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造型夸张准确,同时细节丰富、具体,形象整体美感十足。

  (1)夸张流动的外轮廓特征

  萧县的汉画像石以浅浮雕为主要表现手法,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汉代的艺术家们发挥他们超强的线条艺术能力。在生硬的石头上,这些艺术家们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硬是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一般来说,汉画像石中的形象除了建筑物、器皿、车辆、工具等物品本身就为直线造型,其形象外轮廓部分为直线外,大多人物、动物等主要形象的外轮廓均以曲线为主”②。萧县汉画像石在形象塑造上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尤其是在塑造动物形象的外轮廓上面,其轮廓线大都是较为规整的、夸张的、具有流动感的曲线,因为波状曲线更具有运动感、节奏感,生动活泼,表现流动起伏的形象时更富生命力。这些曲线随着形象的身体结构起起伏伏,在结构的转折处适当的地方“硬朗”起来,使这些形象圆润饱满的同时又结实有力。这些或长或短、或方润圆滑、或方正有力的曲线是那么的优美,又是那么的富有张力。另外,萧县汉画像石中的许多形象轮廓中含有优美而丰富的“S”形曲线,荷加斯称它为最美的线条,鲜活的形象、神奇的形象轮廓曲线的综合作用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韵律美。

  (2)灵活多变的内部线条特征

  如果说萧县汉画像石中的形象轮廓特征是夸张流动的话,那么其形象内部的线条则相对表现出的是灵活多变富有装饰性的。萧县汉画像石的形象内部线条,多根据刻绘形象的不同,线条以或方或圆、或直或曲、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刚或柔等方式体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些内部线条,尤其是动物形象的内部线条往往雕刻得很精细,因此塑造出来的形象大都会让观者感觉到十分精美。如经常出现的翼虎形象,其胡须用短的直线表现,身上的鬃毛用柔弱的短弧线表现,再用长条状的波浪线刻画翼虎身上的斑纹,一条条的波状斑纹随着身体结构的转折有规律地排列,这些大小不一、形状相似的波浪状条纹随着身体的高低起伏变化产生了一种律动感,我们似乎能看到这些条纹随着形象的跳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熊的形象内部则是充满了大小相似的'圆形,这些圆形可能是表示熊身上的斑点,但这些繁密的圆形不但使整个形象细节丰富起来,而且还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这样的例子在萧县汉画像石中还有很多。另外,不能忽视的是这些形象内部的结构线雕刻的也是流畅生动的,这就使整个形象变得更加鲜活起来。

  三、丰富的质感效果创造与鲜明的画面对比效果

  萧县汉画像石的雕刻方法以浅浮雕为主,阴线刻、高浮雕为辅,还有一些画像石是多种雕刻方式相结合的综合雕绘方法。有的采用浅浮雕雕刻,使形象从石面中凸显出来,然后用阴线刻雕刻出形象大体特征。有的是用浅浮雕雕出大致形象轮廓,然后用装饰线雕刻出形象的细节特征,比如在动物身上刻画的鳞片、鸟的羽毛、翅膀、瑞兽的毛发,在这些形体上用或长或短、或直或曲、或密或疏的阴刻线来表现,有的形象是羽翼丰满,有的是鳞片重重,有的是毛发密密。如此制造出的丰富线刻肌理,与相对平整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同时形象的质感塑造也是很到位。另外,因为形象细节丰富,加上雕刻者们善于运用石材天然的肌理美感,形象内部的凹凸不平、斑驳的效果使得形象看上去更加厚重、凝练,画面中充满精细与粗犷、平整与凹凸、疏与密、虚与实的对比,在欣赏拓片的时候,这种对比关系更加直观。这样的艺术处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似乎能够忽略石头强硬冰冷的感觉,反而能够给予观者以丰富柔美的艺术感受,一块块雕绘着各种形象的石面像是一幅幅展开着的生动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四、结语

  萧县汉画像石的艺术形象通过灵动夸张的曲线外轮廓,灵活多变的内部线条,多种雕刻方法的科学合理运用,塑造出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细节丰富、动感和韵律感十足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有的端庄温和、有的仔细谨慎、有的张扬不羁、有的勇猛强悍、有的憨厚可爱。正是这些生动的富有特色的艺术形象,才使得萧县汉画像石在中国汉画像石之林中凸显出了明确的艺术特征和地域特征。同时,这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艺术形象是汉代先民高超艺术技巧的体现,是他们热爱生活歌颂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昂扬向上、深沉雄大的艺术风格也应当是我们今天艺术工作者所要追求和努力的,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所要推崇和鼓励的。

  注释: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②杨絮飞.汉画像石造型艺术[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李国新,杨絮飞.砖石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安徽萧县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特征探究】相关文章:

1.造型艺术风格演变探究论文

2.假设句的语义特征探究

3.舞蹈《凤悲鸣》的创作特征探究论文

4.萧县廉租房申请条件

5.埃及正面律与中国古代汉砖造型艺术比较研究论文

6.探究元遗民诗歌创作特征论

7.木偶戏的造型艺术

8.探究式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特征论文

9.谈造型艺术中的哲学背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