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承德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0-08-27 11:32:34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承德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承德皮影戏 现状 保护传承
  摘要:承德皮影戏是至今还流传在该地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戏曲剧种,应对其加以保护传承。笔者针对承德皮影戏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与传承的措施予以探讨。
  承德皮影戏作为承德地区保留至今的民间戏曲剧种,已有二三百年的。其属于滦H皮影戏的北路。热河省建制撤销前,称其为边外影、热河皮影,曾有热南皮影、热北皮影两个分支。承德皮影戏在吸收滦州皮影戏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地方特色,即:唱腔粗犷质朴,板式以慢二六和小三眼为主,善用唢呐曲牌,锣鼓点供听,以及火爆的武场操纵表演。承德皮影戏是该地区乡村民俗活动的内容之一,有着广泛的影响。
  然而,承德皮影戏的现状并不乐观,面临着诸多问题。笔者根据了解到的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解决办法予以探讨。
  一、现存的问题及原因
  承德皮影戏艺人后继无人。笔者曾于2008年对承德市所辖各县区的皮影戏班社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实地考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承德共有皮影戏班社二十九个,从业艺人一百二十人左右。有宽城满族自治县唐宝财的承德市金星民间综合艺术团皮影班、彭俊林皮影班、才东洋皮影班、张明林皮影班;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尹国富皮影班;承德县孟家院乡李文东的承德红星皮影剧团、三沟乡张会皮影班、头沟镇吕印皮影班、头沟镇北台村林凤贵皮影班;兴隆县半壁山乡王山皮影班;平泉县郭宝珍皮影班,等等。承德现有的戏班社分为常年性与季节性演出两种。其中,唐宝财的承德市金星民间综合艺术团皮影班的演出是常年性的,其余的皮影班社都是季节性的,在农闲和节庆时唱影。从唐宝财的承德市金星民间综合艺术团皮影戏班社的艺人年龄结构看,六十岁以上的占多数,其余的为五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四十岁以下年龄的艺人没有。尹国富皮影班、林凤贵皮影班的艺人年龄均在五十七岁以上。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有二:一是皮影艺人收入不高,而且没有保障。据笔者了解,承德皮影戏班社的成员一般为六个人,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临时缺哪个职位都由现有人员兼职,即便是演出再累,也不会增加人员。即使这样,每个艺人每晚的收入仅有五十元。这个收入与外出打工人员的收入比还是较低的。二是年轻人特别是艺人的子女不愿意学。他们认为,皮影戏土气,不新潮,没什么用。学皮影戏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因而,造成了皮影戏艺人后继无人。
  承德皮影戏的演出市场严重萎缩。据皮影戏班主反映,现在演出的台口,明显少于二十年前。过去,秋收刚过,当时的生产大队就派人登门求戏,演出能排到第二年的阴历三月三。现在是托门子,靠关系,求爷爷,告奶奶,说好话,才能找到台口。演出市场的严重萎缩,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随着电视的全覆盖、机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广、通讯的发达、人口流动的频次和范围的增加,不仅使城市文化便捷地下乡,而且也带动了文化模仿城市文化。这样的双重动力,形成了对皮影戏演出市场的冲击。二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农村的文化主体结构、民族结构、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皮影戏受众中的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皮影戏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感到陈旧,从心里上产生了叛逆。这也对皮影戏市场形成了冲击。
  皮影戏自身的与时俱进不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承德的皮影艺人根据受众的需求,改良了影人特别是头茬,扩大了影窗,丰富了布景灯光,并创作演出了神话题材的新剧目《珊瑚笛》。这些改良和创新,从时下文化的消费情趣,以及健康娱乐的时代要求看,承德皮影戏仍需与时俱进。比如,演出的影卷,题材大多是清朝以前的历史故事,太陈旧,不具有顺应时代的“活态”;内容还存有君权至上、神鬼妖魔、男尊女卑、封建礼教等方面的糟粕。这些应改而未改的问题,原因在于:皮影戏班社内部没有人员创作新剧目,社会上更没有人给皮影戏写新剧本。各级各类学校对传统戏曲包括皮影戏的普及缺失。据笔者了解,在承德市的大中小学校中,大专以上院校开设的艺术和课程,没有设置传统戏曲。即使是音乐专业的院校,也很少涉及传统戏曲课程。中小学的音乐课,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