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筝演奏的三个要素

时间:2020-10-07 15:36:29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古筝演奏的三个要素

摘要:技法、乐感、风格是古筝演奏必须把握和运用好的三个基本要素。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乐感是古筝演奏的灵魂,风格是古筝演奏的个性表现,三者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关键词:古筝演奏 技法 乐感 风格
  
  器乐演奏是一门非语言的音乐表演艺术,是演奏者诠释乐曲精髓、让作曲家与听众进行双向交流的“桥梁”。从这个角度讲,演奏者既是乐曲的表现者,又是乐曲的二度创作者。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如何,是乐曲能否得到听众认同甚至传世的关键。通常来讲,不管何种乐器,衡量其演奏水平往往要看演奏者的技法、乐感、风格三个基本要素。古筝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及其魅力和价值。在古筝演奏中,能否把握和运用好技法、乐感、风格三个要素,对于表现筝曲的内涵来说至关重要。
  
  一、技法是古筝演奏的基础
  
  古筝本身就是一种以音响效果命名的弹拨乐器,其清越高洁的音色、音质必须靠演奏者运用技法来实现,即演奏者对指法的编排、技巧的处理和音色、音准、力度的选择。如何掌握技法的要领,是每个演奏者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古筝演奏的技法源远流长,复杂多样,经历了从单手的简单弹奏到双手的复杂弹奏,从简单的弹拨按弦到复杂的按、颤、揉、推等技巧的发展过程,且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各有特色。传统技法是用右手弹拨筝弦演奏旋律,左手在码外弦段上以按、颤、揉、推等技法装饰旋律,即右手弹弦、左手按弦。而左手的吟揉滑按,以韵补声,是传统技法的主要特色所在。“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揉推自悠然。”这首流传民间甚广的弹筝诗,正是传统技法的如实写照。现代技法是在广泛借鉴和吸取其他乐器的演奏技巧基础上发展的,如指序弹法、双手轮指、双手摇指、敲击琴弦琴板等,使古筝的表现力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指序弹法根据旋律进行的规律来安排用指的顺序,专门用于弹奏特殊音列和快速多变的旋律。按照指序弹法的要求,弹弦的手指不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三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手指的功能和独立性,给现代筝曲的表现赋予了新的意义。当今变化多端的演奏技法,极大地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无论是如泣如诉的乐曲,还是慷慨激昂的乐曲,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所谓“轻拂宛如行云流水,重扫势若山崩海啸”,正是当今筝乐演奏的生动反映。随着古筝曲目题材日益广泛,演奏技法将会进一步完善创新,筝曲的表现手段将会更加丰富。
  古筝演奏是一门对技法要求很高的表演艺术。弹奏筝曲必须靠扎实过硬的技法来支撑,必须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技法训练,才有可能表演出完美的筝曲。特别是一些现代筝曲对技法的要求非常高,如《彝族舞曲》要求轮指像摇指那样密集均匀,《云岭音画》要求双手轮指、双手摇指交替并用等,没有扎实过硬的技法是无法完成演奏的。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在当今筝曲曲目丰富多彩、演奏技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掌握科学的指法处理方法和相应的技巧是相当重要的。只有良好的技法,才能灵巧自如地演奏韵味独特的传统筝曲和技巧复杂的现代筝曲,才能恰到好处地体现原曲原貌。技法越是纯熟,动作越是自如,演奏也就越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所以说,演奏者掌握正确的技法要领,是筝曲表现完美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乐感是古筝演奏的灵魂
  
  乐感其实是一种“悟性”,是演奏者通过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对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意境和描绘的音乐形象进行感知、领悟和想象,体现了演奏者瞬间对乐曲的领悟力和表现力。演奏者的乐感包含了理解力和表现力两个层面,既反映在对作品的理解上和掌握上,同时又体现在对乐曲的处理上,而这一切都将通过演奏呈现给听众。
  器乐演奏追求的是音响效果,它的非语言性使演奏者和欣赏者脱离了语意的束缚,演奏者可以同时与听众展开肆意的幻想。“器乐演奏是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它促进了各器官的协调发展,激发了受教育者的发散性、变通性思维。”①古筝演奏的目的是将隐藏在音符里面的感情与内涵表现出来,把听众带到演奏者的想象中去。而这种表现不是“照本宣科”,它要求演奏者用心去理解筝曲的内涵,用心去表达筝曲的内涵,专心投入,凝神忘我,浑然融入筝曲之意境。为此,演奏者必须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善于感知和捕捉每一首乐曲中最富于表现力的特征音调、典型的节奏、独特的音乐结构、巧妙的和声等音乐元素,从内心深处去感受生动的音乐形象。同时,在演奏中要把握好细节的处理,既要使快慢速音型的演奏精确、灵活、轻快、干净,又要注重快慢速线条的流畅起伏和音乐美感,让听众真切感受到筝曲的.旋律美、和声美、形式美和结构美。如果缺乏乐感,只注重技巧的摆弄,一首筝曲即使弹奏得准确无误,也不过是几个音符的合成而已。只有乐感的融入,才能使筝曲引起听众的共鸣,达到情与景、意与境相交融,才能感人肺腑、扣人心弦。如演奏《孟姜女》,如果不能较好地把握这首筝曲的背景,即使弹奏得准确无误,也无非是“平铺直述”,就不可能表现出孟姜女的哀怨深情。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并用熟练的技法表现出来,演奏出来的筝曲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可以说,技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乐感才是演奏筝曲的灵魂与生命。 音由心间生,功夫在乐外。乐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领悟乐曲的精髓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音乐的感悟灵敏度作保证,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出色的演奏家之所以能够深刻领悟乐曲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神韵,就在于他们不是简单地模仿演奏形式上的处理,而是从文化传统、地域特征、审美意识中寻觅乐曲的精髓,进行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思考,从而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乐感的“构成要素中既有先天遗传的、本能的因素,也有后天学习与训练的因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既有感知觉的因素,也有思维和顿悟的因素;既有本体感觉的因素,也有自我意向的因素。”②要想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必须以广泛而扎实的文化、知识、修养做基础。每个演奏者,只要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的提高、视野的开阔、知识面的拓宽和理解力的加深,乐感必定会日渐丰富,从而达到音乐灵魂的逐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