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

时间:2020-10-07 09:28:45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体系

摘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弘扬民族音乐,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参与是普通高校音乐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教育 课程设置

刚刚走过的20世纪,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艺术教育在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也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1999年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不仅为21世纪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大展宏图的良机,扎扎实实地做好艺术教育工作,认认真真地搞好学科建设,已成为我们的历史使命。随着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和《2001年─201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先后出台,全国大部分高校都根据本校的条件,开出了艺术选修课、必修课。但目前各高校开课情况尚处于自由、零散、无系统状态,具备什么条件就开什么课,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无法很好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教育部体卫艺教司杨贵仁司长在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会议上说:“目前艺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搞好艺术课程的建设。”就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而言,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给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合理定位,科学设置音乐课程,使之规范化、系统化。本文拟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定位和课程设置体系作初步论述。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
学科定位,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只有正确的定位,才能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那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什么?它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如何?
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何谓人文?《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旧指诗书礼乐等。……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①而文化是什么?张岱年、方克立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下的定义是:“凡是超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②英国学者泰勒也曾经指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综合体。”③北京师范大学许嘉璐在《语言与文化》一文中也指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④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⑤根据文化自身的本质属性,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类。物质文化包括衣食住行等,即以物质形式显现的文化,是经济基础和思想观念在人生活中的直接反映。精神文化包括艺术、民俗、宗教、制度、法律、哲学等。音乐是一门艺术,在中国古代就把其列入人文学科“诗书礼乐”之一,是精神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音乐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和谐,人格健康,具有协作精神,富有创造性,是21世纪的人才观。音乐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美的结晶,它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有它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音乐有它的情感性、愉悦性和渗透性;音乐有它的实践性、操作性;音乐有它的艺术性、思想性。音乐知识是文化知识的一部分。通过音乐教育,扩大文化视野,树立文化意识,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使学生了解音乐与人类、音乐与民族、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政治、音乐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
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更美丽,更宽广,更深厚,更和谐,这是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神圣使命。当前,把音乐作为文化来传播的观念,在普通高校教育中已得到公认,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那么,把音乐教育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归属于基本素养方面的教育,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使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且有益于澄清音乐教育是“技术教育”“专业教育”等模糊认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这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普通高校把音乐教育作为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