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唢呐吹奏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时间:2020-10-06 13:30:01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探析影响唢呐吹奏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

摘要:本文以物理学、生理学等为理论依据,运用比较学的方法来论证唢呐的演奏难度在所有的乐器当中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我们只有面对这个现实,在主观上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吹奏方法、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就能克服唢呐这门乐器在客观上给我们带来的吹奏困难,实现唢呐发出美好声音的愿望。

关键词:唢呐 吹奏难度 物理学 生理学 比较学
  
  谈到唢呐,给人留下的印象除高亢、洪亮外,还常常伴随着“刺耳”“噪音”等不佳的评价,在综合比赛或考核中也很少见到唢呐拿头奖。人们常常将这些归结为乐器难听或演奏水平低。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并不是唢呐从来没有发出过优美的声音,只是不多而已,只有少数演奏高水平的人才有能力揭开唢呐声音的本来面目。那么为何如此呢?从客观的角度讲,是因为唢呐的演奏难度太大了。这一问题在所有的乐器当中,唢呐显得更为突出。但有人可能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乐器之间不存在难易差别,而是各有难奏之处。此观点初听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它显示的更多是个人主观意愿,而缺少客观评判因素,更缺少科学的理论依据。评价乐器之间是否有演奏上的难易之分,的确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论述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只有以物理学、生理学等为理论依据,采取比较的方法加以论证,以求得更清晰的结论。
  
  唢呐作为管乐器与其他乐器的比较
  
  从人体用力的角度来讲,人体力量的大小与身体肌肉的多少有着直接关系。由于人类的进化,特别是劳动使人体四肢肌肉的重量达到约占人体肌肉总量的80%,尤其是上肢肌肉成为人体运动器官中最灵活的部分。手更是如此,手上肌肉主要位于手掌侧面,由于拇指和小指的部位肌肉最多,可使手指动作多样化,为灵活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医学研究证明:在人体的肌肉中,短小的肌肉虽然收缩幅度不大,但收缩力量强,而且能持久。由于手在运动中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所以用它们来演奏弦乐、键盘、弹拨、打击等种类的乐器应该属于人体运动的本能范畴,训练起来就方便得多。而吹奏管乐器所用的力与上述情况就不同了,管乐器吹奏是通过推气功能系统(胸、腹腔)与挡气功能系统(口腔、咽腔、喉腔及嘴唇周围等)的相互用力来共同完成的。尽管随着人类语言的不断进步,舌及唇已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但其功能仍然是以进食和语言表达为主,用力吹奏并非是它的强项,而需要后天重新建立与吹奏用力相关的所有肌肉,这种力量的建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且很容易失去。所以从人体用力的角度来看,管乐器吹奏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乐器的演奏。
  从共鸣箱的角度来讲,在演奏中,乐器共鸣箱有变化与不变化之分,弦乐、键盘、弹拨、打击等种类乐器的共鸣箱在演奏中都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演奏用力得当,就会产生好的声音,而无须考虑共鸣箱的变化问题。管乐器在演奏中情况就不同了,不但乐器共鸣管的长度要随音高的不同而变化,人体共鸣管也在变化之中。而且在吹奏中只有人体共鸣管与乐器共鸣管的振频相等才能产生共振,才能产生好的声音。为了使人体共鸣管与乐器共鸣管在振动上协调一致,管乐吹奏者必须对吹奏进行严格的控制。否则,奏出的声音就很难产生最佳共鸣。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管乐器的演奏难度要大于其他乐器。
  从不同振动因素的复杂程度来讲,管乐器声音耦合的过程要比弦乐、键盘、弹拨、打击等种类的乐器要复杂得多,管乐器振动发声一般都是通过音源的振动、空气柱的振动、边棱振动及人体与乐器共鸣管之间的复杂耦合才能成声,如果在振动中它们之间的振动比例不合理,就无法达到最佳耦合,声音就不能达到最佳共振。而其他种类的乐器在振动发声的过程中,只要弦振或膜振与共鸣箱之间振动合理,就可达到最佳振动。因为它们之间的耦合过程比较简单,所以演奏起来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由此可以看出,管乐器的演奏难度要大于其他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