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教学中的“三情”

时间:2020-10-06 10:28:42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钢琴教学中的“三情”

摘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如何让钢琴演奏者充分把握钢琴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感情,从而激发演奏热情,更好地表现情感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巧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情感火花应该是成功的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

关键词:钢琴教学 情境 情趣 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一种富有魅力的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本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演奏作品时,手指的技术很好,对于一些跑动性的音阶、琶音、大和弦等各种技巧性的东西都能弹奏的非常准确,颗粒性强,且曲调流畅,但是听起来就是觉得平淡无味,毫无感染力,一点音乐美感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缺乏音乐情感的表现,因为他们缺乏对作品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所激发的演奏热情。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巧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情感火花应该是成功的钢琴教学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
  
  一、巧设艺术情境
  
  所谓“情境”,就是运用语言、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因此要想让学生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教师就应依据钢琴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钢琴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审美情境,保证钢琴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巧设钢琴教学情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对钢琴审美的注意,而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及充满新奇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象。例如,教学时,采用一些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制作FLASH动画,布置一些新颖的场景等。作为教师本身,则要注重自己的衣着行止,宗旨是使学生感到新鲜、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钢琴审美心境。
  巧设钢琴教学情境,用于钢琴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而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达到最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二、激发学习情趣
  
  情趣”是钢琴教学“情趣化”“愉悦化”的重要形式。钢琴教学与一般的教学有所不同,它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摄取、加工、储存大量的音乐信息,并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这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学习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钢琴教学历来采取“一对一”“填鸭式”的办法来解决“时间短”、“信息量大”与“演奏技能难”之间的矛盾,而这种授课的基本形式是老师说,学生弹;老师示范,学生模仿。这是一种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教学方式。课堂氛围相对沉闷,难以形成愉悦的教学情绪,教学效果较差。在钢琴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钢琴知识和枯燥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总是在一种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会因此丧失了对钢琴的兴趣,甚至产生厌烦钢琴的心理。
  钢琴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这种情趣化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而且还会使他们对钢琴发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钢琴教学中,可时常采取讨论式的集体课方式,这无疑是对“一对一”个别课的补充。这种课堂讨论可以用多种形式、多种内容进行:或可以让学生互相观摩、互相评议;或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钢琴学习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它的优越之处在于,课堂情绪气氛愉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视角广阔。学生可以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通过口头发言把自己平时的感悟体会总结成理性认识,更理智地指导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