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课程探索音乐教学新方法论文

时间:2020-10-01 19:54:55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走进新课程探索音乐教学新方法论文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教育改革的主题。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走进新课程探索音乐教学新方法论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1世纪的教师任重道远,责无旁贷,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发挥学科优势,探索音乐教学新方法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1.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呼唤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由“传授知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合作者”。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朋友式”时,音乐课会变得温馨快乐;当教师与学生关系成为“师生互换”时,音乐课会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因此,音乐新课程的实施也就是音乐新教师成长的过程。只有经过这样的变革,音乐教师才能准确地理解新课程、诚心地接受新课程、热情地投入新课程、积极地实施新课程 ,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音乐教学的研究者与设计者、音乐新课程的开发者与建设者。

  2.音乐具有不确定性,对同一问题、同一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不同的学生以其本身的性格、情趣,会有不同的体验。音乐学习中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内容的时践,应珍视学生体验的独特性,尊重其体验间的差异性。因此,在新课程下,教师必须树立“以学为本,为学服务”的教学新理念,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价值,从传统的教师“教”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体验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兴趣,面向全体学生

  1.挖掘作品深刻内涵,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音乐是表达人类思维、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及发展的一门艺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音乐作品,而每篇作品都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我在音乐教学中注重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如由劫夫作词作曲的《我们走在大路上》这首歌,其词语言精练、感情充沛、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引入奋发向上的鼓舞性。其曲采用进行曲体裁,节奏铿锵有力,旋律激越,富有号召性,给人一种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的印象。通过向同学们讲解这首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三年自然灾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使同学们通过学唱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时代精神,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在从事音乐教学的同时也常常有这样一些困惑:学生对西洋的、古典的音乐感到太深奥;对民族歌曲觉得不太上口,对正统的进行曲之类的歌曲又认为不够刺激,而喜欢的流行通俗歌曲教材中几乎没有。但在校园里经常听到学生哼着很时髦的流行歌曲,没有人去教,却人人会唱,有时学生上音乐课提前进入教室,窗外传出他们唱得十分流畅的通俗歌曲,发音是那样准确也不跑调。每当我走进教室,向学生介绍这节新课的内容,他们顿时感到特别“失望”,有如一种“扫兴”的感觉。每每遇到这种境况,我在思考,是我们的教材内容枯燥不丰富,还是教师在教学上存在问题?带着这些疑惑,我在备课时和组织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观察和了解。如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知识面的程度和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等。有了这些准备,在上课时就能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的切入点。学生的思想是异常活跃的,对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广泛的。热爱语文的学生知道文学巨匠托尔斯泰、莎士比亚、鲁迅、高尔基;热爱数理化的学生崇拜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热爱美术的学生了解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等。在我们音乐世界里不同样也产生了许多音乐大师吗?每当上音乐课,我都要向同学们介绍中外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如巴赫、舒伯特、贝多芬、斯特劳斯、聂耳、冼星海等。介绍音乐的四大流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和现代乐派,介绍轻音乐、交响乐、室内乐和爵士乐等演奏风格。还让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种类,使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传授更多的音乐知识。我试着用那些经受时间考验,艺术生命力较强的优秀歌曲去感染当代青少年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兴趣是前提

  《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教师到位的示范、适时的鼓励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爱表现是学生的天性,而音乐本身是一门需要表现的艺术,特长展示体现了二者的结合,很多同学在课外学习了音乐特长如:舞蹈、器乐、声乐,所以每节课拿出10分钟来进行特长展示,让他们享受成功。记得有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这样说过:“你如果只是把少数从多数人当中选拔出来,那么,你就没有起到一个园丁的作用。园丁是用万紫千红打扮世界的。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质的教育。”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涵。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正如一出好戏离不开演员高超精湛的表演,但这种表演要靠导演的精心设计和指导那样。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像导演一样,力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够登上课堂这个舞台进入角色,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三.创设自由空间,发挥学生主体性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音乐学习禁锢在课堂、课本,禁锢在传授、训练,这样一来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学生把知识学“死”了,把思维学“僵”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则由封闭走向开放,首先要解放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等,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问、有新可创。

  1.明确师生地位,引导自主学习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设计师’、‘指导师’、‘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为此我想出相应的对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在自信中进行,引导学生自信尝试,自信表达,自信探究,自信创造。如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我说:“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二声部部分,分小组练习,看哪小组学习得最好。”学生分小组依自己的兴趣,有的用口风琴,有的用竖笛,有的直接用视唱的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参与到小组中间去,个别纠正。10分钟后,我组织开始评比,先采用互评,指出不足并加以纠正。最后评出优胜小组,再请优胜小组说说是怎么练习的,然后老师总结。通过这样让学生在良好的自我观念和积极探索心态下,表现潜能,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2.开设开放式教学,展示学生个性

  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环境里,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感受到爱和尊重、乐观和自信,才敢于表现自己,才会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歌曲《美丽的村庄》课将结束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已学会了全曲,我建议全班来合唱”。我鼓励说:“好,你安排,有的唱第一声部,有的唱第二声部,有的用乐器伴奏。”班上有几个吹口风琴,分成两个声部吹奏,再请几个生用打击乐伴奏,一个人指挥其他学生合唱。歌曲一唱完,我热烈鼓掌,给学生极大的鼓励,同学们也不由自主的`笑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能够展现自我,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3.启发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

  音乐创作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音乐乐趣,是音乐教育崇高责任。那如何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发挥主体作用呢?关键在于教师创设条件进行引导。在欣赏《阿细跳月》时,先让学生完整的欣赏,然后让学生讨论能听出什么乐器在演奏?让每个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分小组讨论、设计和练习,当我们再次听到的将是你们设计并担任表演的《阿细跳月》。最后,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跳月”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课。完全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这样学生兴趣就会很浓,积极性也会很高,充分发展了思维的独立性,师生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自由飞翔,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发挥。

  四.合理评价,维持学生主动积极性

  德国教育家帝斯多会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合理评价是学生成为主体的保证。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都希望自己时时受到表扬。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我特别注意,只要他们有半点进步,就加以表扬。并且在课外跟他谈心,了解思想状况。在教学中,经常有些不爱动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就特意在歌唱的时候让他们来伴奏,欣赏的时候,鼓励他们回答问题。记得初一年级一个刚转来的学生,上课总低着头,从来不看黑板,有一次在给《爱我中华》编配伴奏时,我要求每个小组讨论编配的方法,接着小组汇报,当轮到他们小组汇报时,我特意指明让他来发言,开始他很不情愿上台,于是我鼓励他说:“没关系,怕什么。编配的不好没关系,同学们给点掌声。”在我的鼓舞下,他走上讲台,配合得很好。此后,在不断的鼓励下,他能够主动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碰到这样的事情:许多学生在座位上动唱自如,可当我请他们上台表演,就你推我我让你,课堂气氛变得冷清,这时我大张旗鼓鼓励他们,让他们放下面子,放大胆子,增强自信。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展现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写道:“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既要从学生音乐兴趣爱好、情感成就、参与态度和程度等考虑的音乐能力的评价,又注重对其人文素质的评价。”

  以前音乐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采用让学生唱一首课本上的歌曲来评价学生,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和对学生大体的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做是武断的,不科学的。因为这样会让学生错误地认为:音乐课就是学几首歌曲,不必学习其他知识。而教师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效果反馈,上课总是提问回答好的孩子,而忽略表现欠佳的学生。所以说,音乐不能用统一的标尺来衡量。

  看到以上这些弊端,我选择了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

  1.将展示参与到评价之中。我在教学实践中悟出:学生特别愿意展示他们的才艺。于是我总结出平时演唱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将这三部分成绩综合起来,综合评价。

  2.观察与谈话参与到评价之中。时间则选在小组创编或讲座时,我会观察各组的每一个人,找到那个不爱讨论的同学与他谈话。请他说说对歌曲的理解及创编的动作,并和他一起练习。我同他一起唱、跳,带动起他的情绪,使他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同时我对他的评价也会有新的认识。

  3.采用多种方法参与到音乐欣赏评价中。

  4.将自评、他评参与到评价之中。

  新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一种压力,但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遇.音乐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并经常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研究、改进,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走进新课程探索音乐教学新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程伴你走进音乐殿堂论文

2.对音乐教学评价原则探索论文

3.生活教育与音乐新课程教学论文

4.让新课程走进我和学生中间教学论文

5.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创新论文

6.浅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地理的教学探索教育论文

7.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政治教学的论文

8.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教学方式的探索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