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探讨论文

时间:2022-04-01 10:36:19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探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探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探讨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探讨论文 篇1

  初级音乐教学就是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这个阶段很重要,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只局限于教会学生如何唱一首歌曲,而不注意节奏能力的训练,这样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因为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有节奏。节奏训练得好,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一、节奏训练的重要意义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节奏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学得好,而有的学生学得不好。节奏学习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音乐,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在节奏的的训练中,如果正确生动,中小学生就会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会在愉悦中不自觉地获取音乐知识。所以,中小学音乐的教学首先要加强节奏的教学,在节奏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寻求优良的教学方法,用好的教学方法,对音乐的节奏进行不断训练,这样才能在音乐课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来感受音乐和学习音乐,从而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观看了不少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了解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熟知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学习,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学生对节奏的学习出现的问题,引起许多老师的注意,老师们普遍认为,节奏的训练太过于程式化,学生们学习节奏时,大都按照课本上的安排进行,节奏的训练与练习,或者使用拍手的方式,或者通过读谱练习,或者是通过一些节奏的模仿进行,这样一来,音乐节奏的学习显得方法太过单一,学习的内容也太过枯燥,这种严重的程式化的节奏训练,存在着许多弊端。一是节奏训练部分安排的时间太少了,学生进行的节奏训练又都是按照比较固定的节奏型和节拍进行,模式单一,节奏训练这样循规蹈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二是由于节奏的教学过于模式化,与大自然脱解,脱离生活实际,试想,不与生活联系的音乐节奏训练,必然失去音乐课的教学宗旨。

  由于节奏训练的程式化,过于呆板,学生对节奏学习兴趣不高,于是造成了节奏训练的效果不佳。如:在哈尔滨首届钢琴比赛时,大多数的学生弹错音、时值不准,而且速度不稳定,错误百出,令人失望。后来,总结其原因,是平时对节奏的训练不够或者根本就是由于教师本身的节奏水准不够,教师没有注重节奏的训练,所以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节奏的习惯,错误的节奏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正,需要花大力气才有可能。

  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节奏的训练面临着十分严重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音乐的发展,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三、加强节奏训练,突出训练要点

  (一)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音乐的节奏

  从事音乐教学的人们大都知道,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许多节奏都是音乐的节奏,音乐的节奏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二者关系密切。所以,我们就可以从学生大脑中存在的生活节奏出发,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教学,如钟的声音等等。

  (二)用学生牢记的童谣等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

  学生自小就有一些特别熟悉的儿童语言,在音乐节奏的训练时都可以用得上。童谣的语言再熟悉不过了,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以此作为突破口,学生易于接受且兴趣高昂,效果一定会好。如《小白兔》的节奏为:“小白兔,白又白……”

  (三)用速度的训练来强化节奏的训练

  声音的长与短、轻与重的变化,本身就是节奏,在节奏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将节奏的训练与声音速度的变化时刻联系起来,通过速度的变化加强节奏感的培养。

  (四)学会打拍子,培养节奏感

  在节奏的训练中,音乐老师要教会学生打拍子和数拍子。出声也可,不出声也可。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另外,节奏感的形成需要广大教师教会学生均匀地数拍子,数拍子时,要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拍子的发音点和结束点。均匀地打拍子就是让学生能学会均匀两个发音点的时间间隔,均匀是指时间间隔要相等。如果不均匀,那么节奏就会不准确。所以,开始学习节奏时,打拍子的计算非常重要。

  (五)节奏的训练和重音的处理密不可分

  人们理解节拍往往靠着重音,节奏的变化往往取决于重音的变化。演奏者或者演唱的人由于对重音的理解不到位,从而曲解了音乐作品的本来意图,从而损害了音乐的形象。重音对节奏的训练很重要。

  四、中小学节奏训练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节奏的训练要多样化

  中学也好,小学也罢,学生们的年龄还小,节奏训练时要尽量做到形象化、多样化。要不断地变换训练的方式,变单调乏味的节奏训练为多样化的生动形象的训练,从而不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如:可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打节拍,可以动脚、动手、拍肩膀等……

  (二)节奏的训练要常态化

  学了就要不断地用,特别是节奏的训练,更要反复地运用。节奏的训练节节课都要有,时间的长短不要紧,但一定要坚持。时间要长久,不可时断时续。老师要提倡学生随时练习,如课前、课后,几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有趣的`内容练。通过节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练习他们的乐感,对音乐水平的提高有百利而无一害。

  五、结束语

  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关于节奏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真正的音乐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往往不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常常出现一些问题,极大地阻碍着音乐教学的发展。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节奏的训练要引起高度的关注,要找办法,想措施,不断提高节奏训练水平,从而顺利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探讨论文 篇2

  【摘要】在小学艺术教学中,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促进小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健康发展。节奏作为音乐的基础,是音乐的结构和灵魂,其地位是不能被替代的。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浅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方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重要作用

  (一)增加学生艺术气质,促进对曲目理解

  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掌握曲目的节奏,利于促进学生对曲目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更好地把握音乐曲目的旋律节拍。同时,小学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通过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想象力、感知力,增加学生自身气质,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利于为后期音乐学习奠定基础,推动后面的音乐学习。

  (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音乐不能狭义理解为简单的唱唱歌而已,好的节奏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曲目所表达的感情的深刻理解,甚至可以产生情感共鸣,利于提高学生赏鉴音乐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音乐的内涵,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愉悦身心,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此外,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新鲜感,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如果有趣得当,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了解音乐的内涵和价值。

  (三)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知识体系

  通过节奏训练方法,在促进学生感悟能力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联想,推动学生的想象力发展。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内容,节奏训练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知识体系,促进对音乐曲目的正确把握,使得原有作品曲目风格不被改变,使音乐曲目的巧妙之处得到充分展示。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简析

  (一)节奏教学与课堂实践相结合

  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所以,教学最好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引导学生认识音符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每个音符类似的动物走路姿势,根据走路姿势、节拍形象化记忆音符。因此,在进行课堂节奏训练时,最好与相关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某支歌曲,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活泼有趣,迎合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活泼好动的心理,使学生通过游戏来感受音乐曲目的节奏。教师应根据音乐教材的节奏任务认真分析,积极探索适合歌曲曲目的实践形式,尽可能结合生活场景,使理论知识成为灵活生动的知识。比如,学生可以跟着音乐曲目进行相应合适节奏的动作,如摇摆、拍手、跳跃等动作,使学生对歌曲曲目的掌握更加深刻熟练。教师也可以用身边常常可以听到的声音辅助教学,使得复杂的节奏问题变得简单。如课堂进行某支曲目,教师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哪些声音表达,并且根据节奏的不同,引导学生变换声音变化的速度和频率等。随后,可根据各种打击乐器,如鼓、三角铁、锣、木鱼、沙锤、响板、碰铃等乐器表现不同的节奏。如果学校没有相关的乐器,教师也可利用身边的道具,如桌椅、书本、文具用品等可以发声的东西,代替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乐器、根据节奏使用乐器,或是之前未曾接触,抑或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都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二)结合诗词朗诵进行节奏训练

  朗读诗词时,本就需要一定的节奏,且很多诗词意境优美,饱含情感,可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可与歌曲曲目更好的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可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传播广泛且朗朗上口的诗词,引导学生带有感情和节奏感的阅读,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断句和节奏,结合到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中。如学习《粉刷匠》这一曲目时,歌词读起来比较顺口对仗,教师可带着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跟着朗读打节拍,引导学生观察节拍的变化。对于其他歌曲的学习,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朗读,提高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朗读过程中,既能强化学生对音乐曲目节奏的形象把握,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节奏变化,又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性。要注意不要操之过急,害怕学生会因为诗词朗读误导学生的节奏训练,最好找一些简单的、适合小学阶段的诗词,避免晦涩难懂的诗词,否则会使课堂更加无聊,不利于音乐教学的节奏训练。

  (三)教学要由简到难,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教师先对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打击乐器有个了解。教师对打击乐器讲解,学生在简单的节奏练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打击乐器间的特点进行对比,如强弱、长短、音色等方面的不同,以便进一步在音乐作品运用中能够准确把握运用,目的是准确音乐曲目所要表达的风格。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伴奏音乐曲目。学生了解不同打击乐器的特点及差异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对一些音乐曲目的演奏进行思考,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或二分音符都适合被什么打击乐器演奏,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以此更好地表现歌曲的风格。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简单的合奏节奏练习。在掌握单一曲目的单一乐器练习后,增加对学生的要求,引导学生对不同打击乐器进行合奏。不要一开始就要求所有乐器都准确把握,可以先简单要求,可鼓励学生任意打击乐器随意组合,注意聆听演奏的效果,比较不同打击乐器合奏的效果,哪些合在一起可以,哪些合在一起凌乱。

  (四)语言交流指导节奏训练,解决问题

  语言是最直接的方式,一切学科的基础是语言。教师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指导,起到节奏训练的效果。如学习歌曲《小毛驴》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肢体或身边的东西对歌曲的节奏进行演示,以此提升学生对节奏的认识了解。在演示过程中,会有节奏感不强的学生,跟不上曲目或者其他学生的动作行为,这便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语言和动作同时进行的方式,引导学生不放弃,继续练习。节奏作为歌曲的灵魂,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是重难点。对于学生对节奏把握不准的情况,教师可将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变为平时生活中的走路或跑步等行为。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参与,情绪也会高涨,更加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采取一问一答方式,对于歌曲的节奏特点进行提示,引发学生的思考,突出歌曲中的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活跃性,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综上,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节奏训练。教师在教课过程中需结合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节奏训练方法,提高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学习主动性,提高小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同时,节奏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加入诗词朗诵,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促进课堂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帮湘.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应用分析[J].北方音乐,2016(18).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问题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9-14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研究论文09-09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论文09-15

节奏审美音乐教学论文10-09

怎样训练音乐的节奏律动09-13

舞蹈教学中的旋转训练探讨论文08-25

音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探讨论文09-27

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论文07-06

小学《音乐课节奏训练》的教学反思范文06-25

小学《音乐课节奏训练》教学反思范文07-18